菥蓂子

  • 音译名: 恒日格-乌布斯
  • 分类: 蒙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菥蓂子
  • 类别: 蒙药
  • 民族药名: 恒日格-乌布斯
  • 民族药名出处: 《无误蒙药鉴》、《认药白晶鉴》、《种子植物图鉴》
  • 药材来源: 为十字花科植物遏蓝菜的种子。
  • 出处: 《中华本草》蒙药卷
  • 功效: 清热,滋补,开胃,利尿,消肿。
  • 主治: 主治肺热,肝热,肾热,肾脉损伤,睾丸肿坠,遗精,阳痿,腰腿痛,恶心等症。 《论说医典》:“清肺、肾之热。”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Thlaspi arvense L.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遏蓝菜 Thlaspi aruense L. 一年生草本,高20~40cm,全株光滑无毛。茎直立,圆柱形,有分枝,表面粉绿色。单叶互生;根生叶有短柄,茎生叶无柄,基部抱茎;叶片椭圆形、倒卵形或披针形,长2.5~5cm,宽1~2cm,先端尖,基部箭形,边缘具稀疏钱齿或粗告,两面粉绿色,中脉在背面隆起,侧脉不明显。总状花序腋生瓦顶生,长10~20cm;花萼4片,卵形,长2~2.5mm,宽1.5mm,绿色,边缘有白色膜质;花瓣4片,“十”字形排列,倒卵圆形,长约3.5mm,宽1mm,先端圆纯,基部渐狭,白色;雄蕊6,四强,花药卵形,背着,2室,纵裂,花丝粗壮;雌蕊1,子房卵圆形而扁,光端微凹,绿色,2室。短角果扁平,卵圆状,长8~13mm,宽6~10mm,具宽翅,先端深裂,熟时淡黄色,沿中央顶端向下开裂种子小,卵圆形而扁。花期4~7月,果期5~8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山坡、草地、路旁或田畔。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5~8月间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种子扁圆形,长约1.8mm,宽1.2mm;表面棕黑色,两面各有5~7条突起的偏心性环纹,基部尖,并有小凹。种皮薄,无胚乳,小叶直叠。气微,味淡。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辛、苦,性微温。效腻、轻、柔。 《无误蒙药鉴》:“味苦,腻。”
  • 用法用量: 内服:煮散剂,3~5g;或入丸、散。
  • 考证: 本品载于《认药白晶鉴》。《认药白晶鉴》称:“生于松软的土地及田间。茎如竹箭,叶厚,绿色,开白色小花,果实状如手鼓,种子类似芝麻,红黑色,油性,味苦。”《无误蒙药鉴》称:“……种子如芝麻,红紫色,具勋鼠皮样斑点。”并附植物形态图1幅。上述植物形态及附图特征与遏蓝菜的形态特征基本相符,故认定历代蒙医文献所载的动日嘎即恒日格-乌布斯(菥蓂子)。同属植物山遏蓝菜Thlaspi thlasPidioides(Pal1.)Kitag.也同等入药。
  • 制剂: /
  • 选方: 1.治肾热,膀脱热,消睾丸菥蓂子50g,杧果核、蒲桃子、大托叶云实刀豆、白豆蔻各25g,紫草茸、茜草枇杷叶各20g,刺柏叶、诃子各12.5g,瞿麦15g,木鳖子(制)5g,加蔗糖400g。制成散剂。每次1.5~3g,每日1~2次。温开水送服。(《至高要方》十三味菥蓂子散) 2.治食积,水肿 石榴29g,菥蓂子9g,肉桂、白豆蔻各5g,香青兰螃蟹各4g,荜茇4.5g,地格达、五灵脂各2.5g,漏芦花、栀子瞿麦、西红花各2g,芫荽子、胡黄连花苜蓿各1g,加冰糖7g。制成散剂。每次1.5~3g,每日1~2次,温开水送服。(《医法海鉴》十六味石榴散)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种子含硫苷:黑芥子苷(sinigrin);脂肪油(3%),油中含有二十烯酸,还含卵磷脂(1.6%)。另含蛋白质,芥子酶(myrosin),蔗糖及挥发油(芥子油)约0.836%[1,2]。
  • 药理作用: 菥蓂子所含黑芥子苷经酶水解成黑芥子油后,有杀菌作用[1]。黑芥子苷可用于痛风治疗以增加尿酸的排出[2]。
  •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557 (2)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编写组.中草药学(上册).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374 药理 (1)Kovalev N I.C A,1952,46:4176d (2)Gregoric G.C A,1964,61:11225d

其他少数民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