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筒杆

  • 音译名: 锐偏连
  • 分类: 苗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号筒杆
  • 类别: 苗药
  • 民族药名: 锐偏连
  • 民族药名出处: 贵州铜仁地区
  • 药材来源: 为罂粟科植物博落回的带根全草。
  • 出处: 《中华本草》苗药卷
  • 功效: 活血散瘀,清热解毒,杀虫止痒。
  • 主治: 主治痈疮疔肿,痔疮,湿疹,蛇虫咬伤,跌打肿痛,风湿关节痛,滴虫性阴道炎,烧烫伤。 (1)《湖南药物志》:“祛风解毒,行气消肿,杀虫。” (2)《广西本草选编》:“散瘀消肿,祛风镇痛,杀虫止痒。主治跌打瘀肿,风湿关节痛。” (3)《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杀虫散瘀,止痛解毒。治疗各种疥癣,顽癣,疔疮,跌打损伤。” (4)《贵州中草药名录》:“散瘀止痛,清热解毒。治跌打损伤,骨折,顽癣,子宫脱垂,汗斑。”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Macleaya cordata ( Willd.) R.Br.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Willd.)R.Br. 多年生大型草本植物,高1~4m。根茎粗大,橙红色。茎绿色或红紫色,中空,粗可达1.5cm,上部多分枝,被白粉,无毛,折断有橙色浆汁流出。单叶互生;具叶柄,长1~12cm;叶片宽卵形或近圆形,长5~27cm,宽5~25cm,7~9浅裂,上面绿色,无毛,下面具易落的细绒毛,多白粉,边缘波状或具波状牙齿。大型圆锥花序,长15~40cm,腋生或顶生,花多数;花梗长2~7mm;苞片狭披针形;萼片2,倒卵状长圆形、船形,黄白色;花瓣无;雄蕊多数,花丝丝状,花药狭条形;子房倒卵形,无毛,柱头2裂。蒴果倒披针形,扁平,长约2cm,宽5mm,外被白粉;种子通常4~6枚,卵球形。花期6~8月,果期7~10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海拔150~830m的丘陵或低山林、山野草坡、土坎、路旁。分布于贵州、四川、云南、湖南、江苏、安徽、福建、台湾等省区。
  • 栽培与养殖: 喜温暖润湿环境,耐寒、耐旱。喜阳光充足。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以肥沃、砂质壤土和粘壤土生长较好。种子繁殖:春播,按行距40~60cm条播。播种后经常保持土壤润湿,约2周后出苗,待苗出齐后,间苗1~2次,株距为40cm。结合松土进行除草,追施人粪尿、硫酸铵、过磷酸钙等肥料。遇旱季适当浇水;并注意防治蚜虫危害。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除去杂质,鲜用或晒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根及根茎肥壮。茎圆柱形,中空,表面有白粉,易折断。单叶互生,有柄,柄基部略抱茎;完整叶片广卵形或近圆形,7~9掌状浅裂,裂片边缘波状或具波状牙齿。花序圆锥状,花小,白色或淡红色,易脱落。蒴果狭倒卵形或倒披针形,扁平;种子4~6粒。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苦,性寒;大毒。入热经。 (1)《湖南药物志》:“辛、涩,寒。有小毒。” (2)《贵州中草药名录》:“味苦,性寒。有大毒。”
  •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捣烂外敷;或煎水熏洗;或研末调敷。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1.治腹痛、胃气痛号筒杆1.5g,磨水服。 2.治脱肛、子宫脱垂号筒杆茎烧成炭(存性),研末0.6g,枯矾1份,调菜油涂患处。(1~2方选自《贵州草药》) 3.治疗跌打损伤号筒杆鲜品60g,泡酒500ml,外搽,严忌入口。 4.疥癞、顽癣、疔疮号筒杆鲜品适量,水煎外洗患处。 5.治疗关节痛号筒杆透骨香各等量,水煎外洗。(3~5方选自《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博落回根含血根碱(sanguinarine),白屈菜红碱(chelerythrine),原阿片碱(protopine),α-别隐品碱(α-allocryptopine)[1]。博落回碱(bocconine)即是白屈菜玉红碱(chelirubine)[2],化血根碱(oxysanguinarine)[3],博落回醇碱(bocconoline)[4],去氢碎叶紫堇碱(dehydrocheilanthlanthifoline)[5]。全草中含原阿片碱,原阿片碱-N-化物(protopine-N-oxide),α-别隐品碱[6],黄连碱(coptisine),小檗碱(berberine),刻叶紫堇明碱(corysamine)[7]。果实中含血根碱,白屈菜红碱,原阿片碱,α-别隐品碱,β-别隐品碱[7]。
  •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  白屈菜红碱、血根碱及博落回碱对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八叠球菌、大肠杆菌、变形球菌、绿脓杆菌以及某些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1]。 2.杀虫、杀蛆作用  博落回碱有强大的杀阴道滴虫作用,在玻片上将滴虫与博落回碱浸膏相接触,滴虫立刻被全部杀死[2]。血根碱、白屈菜红碱及博落回碱还有杀线虫作用[1]。博落回碱可使蝇蛆先兴奋,后麻痹而死,并能抑制蝇卵的孵化。杀蛆作用以叶及果皮效力最强,茎次之,根最弱。杀蛆效力不因干燥而丧失,杀蛆有效成分为生物碱[3,4]。 3.毒性  博落回碱所含生物碱毒性颇大,主要引起急性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5~7]。将博落回碱注射液注入兔耳静脉,引起心电图T波倒置,并可出现多源性、多发性室性期前收缩,伴有短暂的阵发性心律紊乱,阿托片可对抗其对心脏的毒性[6]。
  • 参考文献: /

其他少数民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