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心草

  • 音译名: 打茂窝
  • 分类: 苗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肺心草
  • 类别: 苗药
  • 民族药名: 打茂窝
  • 民族药名出处: 贵州黔东南地区
  • 药材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粉条儿菜的根及全草。
  • 出处: 《中华本草》苗药卷
  • 功效: 清热,润肺止咳,活血调经,杀虫。
  • 主治: 主治咳嗽,咯血,百日咳,喘息,肺痈,乳痈,腮腺炎,经闭,缺乳,小儿疳积,蛔虫病,风火牙痛。 (1)《贵州中草药名录》:“清肺,化痰,止咳,活血,杀虫。治咳喘,蛔积,小儿疳积,肺痈,肠风下血,乳痈。” (2)《湖南药物志》:“清肺热,杀蛔虫。主治喘息,咳嗽吐血,肺痈吐脓血,膀胱疝气,疳积,夜盲。” (3)《贵州草药》:“利尿渗湿,润肺平喘,驱蛔。”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Aletris spicata ( Thunb. )Franch.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粉条儿菜Aletris spicata(Thunb.)Franch 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5~60cm。根茎短,须根细长,其上生有多数块根,色白似蛆,又像“白米”。叶自根部丛生,窄条形,长15~20cm,宽3~4mm,先端渐尖,淡绿色,花葶从叶丛中生出直立上部,密生短毛,稍具棱角花流生于总花序上,近无梗花被短筒状,上端6裂,裂片条状披针形,黄绿色或先端略带粉红色,外部密生短腺毛;雄蕊6;子房上位,3室。蒴果倒卵状椭圆形,先端有宿存花被。花期5~6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低山地区阳光充足的空旷草地上或山坡、灌丛边缘。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区。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形状鉴别 全草长40~80cm。根茎短,须根丛生。纤细弯曲,有的着生多数白色细小块根,习称“钱吊白米”。叶丛生,带状,稍反曲,长10~20cm,宽0.3~0.5cm;灰绿色,先端尖,全缘。花茎细柱形,稍波状弯曲,直径0.2~0.3cm,被毛;总状花序稳状.花几天梗,黄棕色.花被6裂.长约0.5cm裂片条状披针形。蒴果倒卵状三棱形。气微,味淡。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苦,性冷。入热经。 《贵州中草药名录》:“味苦、甘,性平。”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鲜品可用60~120g。外用:适量,捣烂外敷。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1.治百日咳肺筋草、五匹风、狗地芽各30g,水煎,调蜜糖服。(《重庆草药》) 2.治小便不利蛆儿草、萹蓄各30g,煨水服。(《贵州草药》) 3.治小儿蛔虫粉条儿菜根3~9g,水煎,空腹服。(《湖南药物志》)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根含皂苷,其苷元为异娜草苷元及薯蓣皂苷元[1]。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二册).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508

其他少数民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