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
- 基本信息
- 基原信息
- 药物运用
- 现代研究
- 其他苗药推荐
- 其他少数民族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蜘蛛
-
类别:
苗药
-
民族药名:
岗绕
-
民族药名出处:
贵州毕节地区
-
药材来源:
为圆蛛科动物大腹圆蛛的全体。
-
出处:
《中华本草》苗药卷
-
功效:
祛风,消肿,解毒,散结。
-
主治:
主治狐疝偏坠,中风口?,小儿慢惊,口噤,疳积,喉风肿闭,牙疳,亭耳,痈肿疗毒。
《苗族医药学》:“有消肿解毒、祛风的作用。”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Aranea ventricosa (L. Koch)
-
药物分类:
动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大腹圆珠Aranea ventricosa(L.Koch)
雌性成体长约30mm,雄性约15mm,雌虫大于雄虫。头胸部短于腹部,赤褐色,边缘黑色。头胸部梨形,扁平,有小白毛,8眼分聚于3眼丘,前缘中央眼丘上有4眼,两侧眼丘各2眼。鳌肢强壮,有7枚小齿。步足强大,多刺,上有深色环带。腹部黄褐色,近圆形而较大,肩部隆起,背面中央有清晰的叶状斑带,沿中线有8对细小圆斑。腹部有1对白斑。腹部前端中央有黄色或红色斑点,腹部下面灰黄色。生殖器黑色,呈舌状体,纺锤形。步足黄褐色,并有赤褐色及黑色斑纹。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多栖息于屋檐、墙角和树间,结车轮状网,傍晚及夜间活动,以昆虫为食。遍布于我国各地,是最常见的蜘蛛。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夏、秋季捕捉,人沸水烫死,晒干或烘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全体呈圆形或椭圆形,头胸部赤褐色,边缘黑色。腹部黄褐色,有明显的黑色叶状斑纹,有2对黑色的肌斑。腹部前端中央有黄色或红色斑点,腹部下面灰黄色。步足黄褐色或黑褐色,有赤褐色或黑褐色环纹,附肢6对,常残缺。体轻,质脆。气微,味微苦、咸。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苦,性冷;有毒。入热经。
-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0.3~1g;浸酒或入丸、散。不入汤剂。外用:适量,捣烂外敷、绞汁涂;研末撒或调敷。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1.治疗毒蜘蛛1个,捣烂调醋外敷。
2.治咽喉肿痛蜘蛛网裹蜘蛛,用黄酒炼黄研粉,吹人鼻内。(1~2方选自《苗族医药学》)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现代临床研究
[1]宋昌规,等.江苏医药,1975,(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