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

  • 音译名: 各绕
  • 分类: 苗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高粱
  • 类别: 苗药
  • 民族药名: 各绕
  • 民族药名出处: 湖南湘西地区
  • 药材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高粱的种仁。
  • 出处: 《中华本草》苗药卷
  • 功效: 健脾止泻,化痰安神。
  • 主治: 主治脾虚泄泻,霍乱,消化不良,痰湿咳嗽失眠多梦。 《贵州中草药名录》:“温中调胃,利窍通淋。治小儿消化不良,小便不利,石淋,横生逆产。”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Sorghum vulgare Pers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高粱Sorghum vulgare Pers 一年生栽培作物。节上通常无白色髯毛。叶鞘无毛或被白粉;叶片狭长披针形,长达50cm,宽约4cm。圆锥花序有轮生、互生或对生的分枝;无柄小穗卵状椭圆形,长5~6cm,颖片成熟时下部硬革质,光滑无毛,上部及边缘具短柔毛,两性,有辆小穗雄性或中性;穗轴节间及小穗柄为线形,边缘均具纤毛,但无纵沟;第1颖背部突起或扁平,成熟时变硬而光亮,有窄狭内卷的边缘,向先端渐内折,第2颖舟形,有脊;第1外稃透明膜质,第2外稃长圆形或线形,先端2裂,从裂齿间伸出芒,或全缘而无芒。颖果倒卵形,成熟后露出颖外,花、果期秋季(原植物见图201)。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我国北方普遍栽培;贵州等省区也有栽培。
  • 栽培与养殖: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旱。直选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栽培。用种子繁殖。出苗后,肥料以氮肥和厩肥为主。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秋季种子成熟后采收,晒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甘、涩,性热。入冷经。 《贵州中草药名录》:“味涩,性温。”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或研末。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种仁含对羟基扁桃腈-葡萄糖苷(p-hydroxymandelonitril-gluco side) [1]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1907

其他少数民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