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氟达拉滨片
- 药理分类: 抗肿瘤药/ 抗代谢药
- ATC分类: 抗肿瘤药/ 代谢拮抗药/ 嘌呤同系物类
- 剂型: —
- 医保类型: —
- 是否2018年版基药品种: ——
- OTC分类: ——
- 是否289品种: ——
- 是否国家集采品种: ——
药品说明书
【说明书修订日期】
-
核准日期:2006年10月13日
修改日期:2007年05月26日
修改日期:2008年05月09日
修改日期:2012年08月20日
修改日期:2014年01月15日
【药品名称】
-
通用名称: 磷酸氟达拉滨片
商品名称:福达华 Fludara
英文名称:Fludarabine Phosphate Tablets
汉语拼音:Linsuan Fudalabin Pian
【成份】
【性状】
-
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或类白色。
【适应症】
【规格】
-
10mg
【用法用量】
-
用药方法
口服用药
剂量方案
·成人
磷酸氟达拉滨片应在有抗肿瘤治疗方面经验的合格的医生监督下使用。
推荐剂量是每m2体表面积40mg磷酸氟达拉滨,口服用药,连用5天。每28天重复。磷酸氟达拉滨片可以空腹服用或伴随食物服用。必须以水吞服,不应嚼服或把药片弄碎后服用。
治疗持续时间取决于治疗的效果及对药物的耐受性。
对CLL患者,磷酸氟达拉滨应一直用到取得最佳治疗效果(完全或部分缓解,通常需6个周期),然后方可停用。
特殊人群用药
·儿童和青少年患者
由于缺少安全性和有效性相关数据,18岁以下儿童不推荐使用磷酸氟达拉滨。
·老年患者
磷酸氟达拉滨用于老年人(>75岁)的数据有限,因此这些患者使用磷酸氟达拉滨时应慎重。
·肾功能不全患者
对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剂量应作相应的调整。肌酐清除率在30-70ml/min之间时,剂量应减少50%,并且要严密监测血液学改变以评价药物的毒性。进一步的信息,请参见【注意事项】。
如果肌酐清除率小于30ml/min,应禁用磷酸氟达拉滨治疗。
·肝功能不全患者
尚未在肝功能不全患者中进行过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不良反应】
-
基于磷酸氟达拉滨的用药经验,最常见的不良事件包括骨髓抑制(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贫血),以及包括肺炎、咳嗽、发热、疲乏、无力、恶心、呕吐和腹泻在内的感染。其它常见的报告事件包括寒战、水肿、不适、周围神经病变、视觉障碍、厌食、黏膜炎、口炎和皮疹。磷酸氟达拉滨治疗的患者中出现过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已经有引起死亡的严重不良事件的报道。
在下表中按照MedDRA系统器官分类对不良事件进行了报告。它们的发生频率是依据临床试验的资料,而没有考虑与磷酸氟达拉滨的因果关系。罕见不良事件的发现主要来自上市后经验。MedDRA系统器官分类 非常常见
≥1/10常见
≥1/100至<1/10不常见
≥1/1000至<1/100罕见
≥1/10,000至<1/1000感染及侵染类疾病 感染/机会性感染(包括潜伏病毒再活化如带状疱疹病毒,EB病毒感染或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肺炎 淋巴增生性疾病(EB病毒相关) 良性、恶性及性质不明的肿瘤(包括囊肿和息肉)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主要与既往、伴随或后续的烷化剂治疗、拓扑异构酶抑制剂治疗或放疗相关) 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 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 骨髓抑制 免疫系统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天疱疮,Evans综合征,获得性血友病) 代谢与营养类疾病 厌食 肿瘤溶解综合征(包括肾衰,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血尿,尿酸结晶尿症,高尿酸血症,高磷酸血症,低钙血症)。 各类神经系统疾病 周围神经病变 意识模糊 兴奋,癫痫发作,昏迷 眼器官疾病 视觉障碍 视神经炎、视神经病变和失明 心脏器官疾病 心衰,心律失常 血管及淋巴管类疾病 胃肠道出血 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 咳嗽 肺毒性(包括呼吸困难,肺纤维化和肺炎) 胃肠系统疾病 恶心,呕吐,腹泻 口炎 胰酶异常 肝胆系统异常 肝酶异常 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 皮疹 皮肤癌,Stevens-Johnson综合征,毒性表皮坏死溶离(Lyell型) 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 发热,疲乏,无力 寒战,不适,水肿,粘膜炎
发生频率未知的上市后经验:
·各类神经系统疾病
·脑白质病
·急性中毒性脑白质病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
·血管及淋巴管类疾病
·出血(包括脑出血、肺出血、出血性膀胱炎)
【禁忌】
-
·对本品的活性成分或辅料过敏的患者禁用本品。
·肌酐清除率小于30ml/min的肾功能不全患者禁用本品。
·失代偿性溶血性贫血的患者禁用本品。
·妊娠及哺乳期禁用本品。
【注意事项】
-
·神经毒性
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进行的剂量范围确定研究中,发现使用高剂量的磷酸氟达拉滨与重度的神经作用相关,包括失明、昏迷和死亡。症状出现于最后一次用药后21至60天。在静脉用药剂量约比推荐剂量高4倍(96mg/m2/天,5-7天)的患者中,36%的患者出现了重度中枢神经系统毒性。而在接受CLL和低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Lg-NHL)推荐剂量范围内治疗的患者中,重度的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罕见(昏迷,癫痫发作和激动)或不常见(意识模糊)(参见“不良反应”)。
在上市后的使用经验中,报告的神经毒性发生时间可早于或晚于临床试验中神经毒性的发生时间。
尚不清楚长期使用磷酸氟达拉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但是在一些相当长时间治疗的研究中(使用时间长达26个疗程),患者仍能够耐受推荐的治疗剂量。
应该严密监测患者的神经毒性体征。
磷酸氟达拉滨给药可能会引发脑白质病(LE)、急性中毒性脑白质病(ATL)或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这些会发生在以下情况:
·推荐剂量下
·给予已知可导致LE、ATL或RPLS的药物后接受磷酸氟达拉滨治疗,或磷酸氟达拉滨与这些药物联合使用
·给予患者磷酸氟达拉滨时伴有其他风险因素,诸如:颅脑或全身照射、造血细胞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疾病、肾损害或肝性脑病
·高于推荐剂量下
LE、ATL或RPLS症状可能包括头痛、恶心和呕吐、惊厥、视觉障碍(例如视力丧失)、感觉中枢改变和局部神经功能缺陷。其它影响可能包括视神经炎、视神经乳头炎、意识模糊、嗜睡、激动、下肢轻瘫/四肢轻瘫、肌肉痉挛和失禁。
LE/ATL/RPLS可能是不可逆的、危及生命的或致命的。
每当怀疑发生LE、ATL或RPLS时,应该停止磷酸氟达拉滨治疗。应对患者进行监测并进行脑成像(优先使用MRI)检查。如果已经确诊,应永久停止磷酸氟达拉滨治疗。
·身体状况不良
健康状况差的患者慎用本品,并且在给药前应认真权衡利弊。特别是对于那些严重骨髓功能受损(血小板减少、贫血、和/或中性粒细胞减少)、免疫缺陷或有机会性感染病史的患者。对于发生机会性感染风险增高的患者应考虑预防性治疗(参见“不良反应”)。
·骨髓抑制
用磷酸氟达拉滨治疗的病例中有报道严重的骨髓抑制,主要是贫血、血小板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在实体瘤患者的Ⅰ期临床研究中发现,中性粒细胞数目降到最低值的中位时间是13天(范围3-25天),血小板是16天(范围2-32天)。大多数患者基线时存在血液学功能受损,可能是疾病本身所致或是以前用骨髓抑制药物治疗的结果。
可以看到骨髓抑制的累积效应。虽然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往往是可逆的,应用磷酸氟达拉滨时仍需要严密的血液学监测。
磷酸氟达拉滨是一种可能有明显毒副作用的强效抗肿瘤药物。应严密监测用药患者的血液系统和非血液系统毒性体征。推荐定期检测外周血细胞计数,以了解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的进展。
在成年患者中有多例三系骨髓增生减低或发育不全从而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症,有时可导致死亡的报告。在所报告的病例中有临床意义的细胞减少持续的时间约为2个月至1年。这些事件在过去进行过或未经治疗的患者中都有发生。
·疾病进展
在CLL患者中常见报告疾病进展和转化(例如Richter’s综合征)。
·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
接受磷酸氟达拉滨治疗的患者在输注未经照射处理的血液后,曾发现与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由输入的具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对宿主的反应)。有报告这种病的死亡率非常高。因此,为了将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风险降到最低,正在接受或已经接受磷酸氟达拉滨治疗的患者,在需要输血时应该只接受经过照射处理的血液。
·皮肤癌
一些患者在接受磷酸氟达拉滨治疗期间或治疗后,加重的或突然加重的既往的皮肤癌与新发生的皮肤癌均有报道。
·肿瘤溶解综合征
在负荷大肿瘤的患者中有出现该综合征的报道。因为磷酸氟达拉滨可以早在治疗的第1周就诱发这一综合征,所以对这种合并症的高危患者应采取预防措施。
·自身免疫现象
有报道不论有无自身免疫疾病既往史,也不论Coombs实验的结果如何,在磷酸氟达拉滨治疗期间或治疗后,会出现威胁生命,有时甚至致死的自身免疫现象(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天疱疮、Evans综合征)(参见“不良反应”)。大多数经历过溶血性贫血的患者在再次接受磷酸氟达拉滨治疗后出现溶血性病程的复发。
应该严密监测接受磷酸氟达拉滨治疗的患者出现溶血的征象。
一旦发生溶血,建议中断磷酸氟达拉滨的治疗。输血(血液经照射处理,见上述)和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制剂是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最常用的方法。
·肾功能不全
血浆中主要代谢产物2F-ara-A的机体总清除率与肌酐清除率相关,提示肾脏排泄途径对此化合物清除的重要性。肾功能减低的患者的总暴露量(2F-ara-A的AUC)升高。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70ml/min)的患者用药的临床数据较少。
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须慎用磷酸氟达拉滨。对于肾功能中度受损的患者(肌酐清除率在30-70ml/min之间),药物的剂量应该减半并对患者进行严密监测(参见“用法用量”)。如果患者的肌酐清除率小于30ml/min,应禁用磷酸氟达拉滨治疗。
·妊娠
除非出现明确的必须用药的情形(例如,疾病已危及患者生命,且没有具有同等治疗效果和更有安全性的替代疗法可供选择时,无法避免使用本品治疗),否则不得在妊娠期内使用磷酸氟达拉滨。本品可能会对胎儿造成损害。(参见【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及【药理毒理】)。仅在治疗获益可能超过药物对胎儿造成的潜在危害的情况下,方可考虑使用本品进行治疗。
育龄妇女在治疗期间应注意避孕。
如在孕期应用磷酸氟达拉滨,应告知患者药物对胎儿产生潜在风险的可能性(参见【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及【药理毒理】)。
·避孕
有生育能力的女性或男性在接受治疗期间和治疗停止后至少6个月内必须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参见【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哺乳
接受磷酸氟达拉滨治疗期间不得哺乳;治疗前已开始哺乳的患者应停止哺乳。
·接种疫苗
在接受磷酸氟达拉滨治疗期间或治疗后,应该避免接种活疫苗。
·初次磷酸氟达拉滨治疗后的再次治疗选择
再次使用磷酸氟达拉滨单一疗法很可能对初次使用其治疗有效的患者仍然有效。应当避免对初次使用磷酸氟达拉滨治疗无效的患者改用苯丁酸氮芥,因为大多数对磷酸氟达拉滨具有耐药性的患者也表现出对苯丁酸氮芥具有耐药性。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
·妊娠
对大鼠和兔进行的静脉内胚胎毒性研究的结果提示治疗剂量的磷酸氟达拉滨可能对人体有胚胎致死性和致畸性的相对风险。大鼠的临床前研究资料表明,磷酸氟达拉滨和/或其代谢产物可以通过胎鼠-胎盘屏障。(参见【药理毒理】)
处于妊娠期前三个月的患者应用磷酸氟达拉滨的资料非常有限,包括:
一例患者在妊娠期的前三个月接受磷酸氟达拉滨治疗后,导致新生儿出现双侧桡骨及拇指缺失、血小板减少、卵圆窝动脉瘤及一处小动脉导管未闭。磷酸氟达拉滨单药治疗和联合治疗中均曾报告出现早期妊娠丢失。曾报告出现早产。
除非出现明确的必须用药的情形(例如,疾病已危及患者生命,且没有具有同等治疗效果和更有安全性的替代疗法可供选择时,无法避免使用本品治疗),否则不得在妊娠期内使用磷酸氟达拉滨。本品可能会对胎儿造成危害。(参见【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及【药理毒理】)。仅在治疗获益可能超过药物对胎儿造成的潜在危害的情况下,方可考虑使用本品进行治疗。
如在孕期应用磷酸氟达拉滨,应告知患者药物对胎儿产生潜在危害的可能性。
有生育能力的女性在接受治疗期间和治疗停止后至少6个月必须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
(参见【注意事项】及【药理毒理】)
·哺乳
还不清楚磷酸氟达拉滨是否通过人的乳汁分泌。临床前的动物实验证实,磷酸氟达拉滨和/或其代谢产物可以由母体的血液进入乳汁。
因此,接受磷酸氟达拉滨治疗期间不得哺乳;治疗前已开始哺乳的患者应停止哺乳。
(参见【注意事项】)
【儿童用药】
-
由于缺少安全性和有效性相关数据,18岁以下儿童不推荐使用磷酸氟达拉滨。
【老年用药】
【对驾驶或机械操作能力的影响】
【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过量】
【药理毒理】
-
药理作用
磷酸氟达拉滨片含磷酸氟达拉滨,为抗病毒药阿糖腺苷的氟化核苷酸类似物,9-β-D-阿拉伯酸-呋喃基腺嘌呤(ara-A),可相对地抵抗腺苷脱氨基酶的脱氨基作用。
磷酸氟达拉滨被快速地去磷酸化成为2F-ara-A,后者可以被细胞摄取,然后被细胞内的脱氧胞苷激酶磷酸化后成为有活性的三磷酸盐2F-ara-ATP。该代谢产物可以通过抑制核苷酸还原酶、DNA聚合酶α、δ和ε,DNA引物酶和DNA连接酶从而抑制DNA的合成。此外,还可以部分抑制RNA聚合酶Ⅱ从而减少蛋白的合成。
虽然对于2F-ara-ATP的作用机理在有些方面还不十分清楚,推测主要是通过影响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而抑制细胞生长,其中抑制DNA的合成是其主要作用。另外,体外研究显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淋巴细胞用2F-ara-A处理后,出现广泛的DNA断裂和以凋亡为特征的细胞死亡。
毒理研究
·全身毒性
在急性毒性研究中,高出治疗剂量两个数量级的单剂量磷酸氟达拉滨可以引起严重的中毒症状或死亡。正如人们对细胞毒化合物所预期的那样,骨髓、淋巴器官、胃肠道粘膜、肾脏和男性性腺受到影响。在患者中,在接近所推荐的治疗剂量的3-4倍时曾观察到重度副作用,其中包括重度神经毒性,并且部分可造成致命性的后果(参见【药物过量】)。
高于临界剂量的磷酸氟达拉滨多次给药后的全身毒性研究也在快速增殖的组织中显示出预期的作用。随着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的增加,形态学改变加重,但是一般认为观察到的改变是可逆的。原则上,已有的磷酸氟达拉滨治疗经验表明,其在人体具有相似的毒理学特点,尽管在患者身上曾观察到其它的不良反应,例如神经毒性(参见【不良反应】)。
·胚胎毒性
对大鼠和兔进行的静脉内胚胎毒性研究的结果提示磷酸氟达拉滨可能具有胚胎致死性和致畸性,表现为骨骼畸形、胎儿重量减轻和胚胎植入后丢失。
鉴于与其它主要是干扰分化过程的抗代谢药物一样,在动物致畸剂量和人体治疗剂量之间只有很小的安全范围,因此磷酸氟达拉滨的治疗使用与其对人体的致畸作用相对风险有关。(参见【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潜在的遗传毒性,致癌性
对磷酸氟达拉滨的研究发现,在姐妹染色体交换实验中其可引起DNA损伤;在体外细胞遗传学实验中其可引起染色体的异常;在小鼠体内微核实验其可增加微核率;但是在基因突变的实验和雄性小鼠的主要致死实验却是阴性结果。因此,磷酸氟达拉滨的致突变可能性主要表现在体细胞,而不是在生殖细胞。
已知的磷酸氟达拉滨在DNA水平的作用和致突变实验的结果,使人们有理由推测磷酸氟达拉滨有致肿瘤的可能性。由于使用磷酸氟达拉滨治疗导致继发肿瘤风险增加的推测只能用流行病学资料加以证实,因此没有开展直接研究磷酸氟达拉滨致肿瘤作用的动物实验。
·局部耐受性
动物实验中,磷酸氟达拉滨静脉给药或胃内给药后均观察到类似的胃肠道损害。这一发现支持磷酸氟达拉滨引起的肠炎是一种全身性作用的假设。
【药代动力学】
-
本品尚缺乏在中国人体药代研究资料。
氟达拉滨(2F-ara-A)血浆和尿液药代动力学
迄今已对静脉快速推注、短时间输注及继之连续静脉输注和口服磷酸氟达拉滨(2F-ara-AMP)后氟达拉滨(2F-ara-A)的药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2F-ara-A在CLL和低度恶性淋巴瘤(Lg-NHL)患者中显示出相似的药代动力学特点。
在肿瘤患者中,没有发现2F-ara-A药代动力学和治疗疗效之间存在明确的相关性。出现的中性白细胞减少症和红细胞压积改变提示,磷酸氟达拉滨抑制造血的细胞毒性呈剂量依赖性。
·分布和代谢
2F-ara-AMP是氟达拉滨(2F-ara-A)的水溶性前体药物,在人体内可以被快速定量地脱磷酸化为核苷2F-ara-A。另外一种代谢产物2F-ara-次黄嘌呤是观察到的狗的主要代谢产物,而在人体中仅仅观测到微量。
通过2F-ara-A药代动力学研究之间的比较得出,2F-ara-A平均血浆总清除率(CL)是79ml/min/m2(2.2ml/min/kg),平均分布容积(Vss)是83l/m2(2.4l/kg),个体间的数据差异很大。静脉注射以及口服磷酸氟达拉滨后,2F-ara-A血浆浓度和血浆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增加均与药物剂量呈线性关系,而半衰期、血浆清除率和分布容积保持不变与药物剂量无关,提示剂量线性药代特征。
口服磷酸氟达拉滨后,2F-ara-A血浆峰浓度在用药后1-2小时出现,可大约达到静脉用药时输注末血药浓度的20-30%。在单次或重复用药后2F-ara-A的平均系统生物利用度为50-65%,且在服用溶液或速释片后相似。在口服2F-ara-AMP并同时进食,可以观察到系统生物利用度(AUC)轻度升高(<10%),2F-ara-A血浆峰浓度(Cmax)轻度下降,且Cmax延时出现;终末半衰期未受影响。
·清除
2F-ara-A主要靠肾脏排出,静脉注射剂量的40-60%通过尿液排出。在实验室动物中用3H-2F-ara-AMP进行的药物总出入量实验发现,从尿液中可以完全回收放射性标记物。
·患者特点
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出现总清除率下降,说明需要减少药物的剂量。人体血浆蛋白的体外研究显示,2F-ara-A没有显著的蛋白结合倾向。
·哺乳
对大鼠静脉给药后获得的临床前数据证实磷酸氟达拉滨和/或其代谢产物可从母体血液转移至乳汁中。在一项围产/产后期发育毒性研究中,对孕晚期和哺乳期大鼠分别按1mg/kg/日、10mg/kg/日和40mg/kg/日静脉给予磷酸氟达拉滨。在产后第4天,高剂量组所产幼仔出现体重增加缓慢、发育能力减弱以及骨骼成熟延迟。但是,给药期也涵盖了产前发育晚期,应当对此加以考虑。(参见【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三磷酸氟达拉滨细胞内药代动力学
2F-ara-A能被主动转运到白血病细胞内,在细胞内它首先被再磷酸化为单磷酸盐,随后是双磷酸盐和三磷酸盐。三磷酸盐2F-ara-ATP是细胞内主要的代谢产物,也是目前已知的唯一有细胞毒作用的代谢产物。CLL患者白血病淋巴细胞中的2F-ara-ATP浓度达峰中位时间是4小时,峰浓度差异显著,中位值约为20μM。白血病细胞内的2F-ara-ATP水平远高于血浆中2F-ara-A的峰值,这表明药物在靶位点蓄积。白血病淋巴细胞体外培养实验显示,细胞外的2F-ara-A暴露(包括2F-ara-A的浓度和培养时间)与细胞内2F-ara-ATP的浓缩呈线性关系。2F-ara-ATP从靶细胞清除的中位半衰期是15和23小时。
【使用/处理说明】
【贮藏】
-
室温(最高温度30℃)存放。
妥善存放所有药物,勿使儿童接触和看见。
【包装】
-
铝塑水泡眼包装,置于可以防止儿童打开的包装瓶内。5片/板,3或4板/瓶。即15片/瓶/盒,或20片/瓶/盒。
【有效期】
-
36个月。
【执行标准】
-
进口药品注册标准JX20080251
【批准文号】
-
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20334
【生产企业】
-
公司名称:Genzyme Europe B.V.
Gooimer 10, 1411 DD Naarden, 荷兰
生产厂:德国Bayer Pharma AG
Muellerstrasse 178,D-13353 Berlin, 德国
联系单位:赛诺菲(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112号7层
产品咨询电话:800(400)-820-8884
说明书修订日期
药品名称
成份
性状
适应症
规格
用法用量
不良反应
禁忌
注意事项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儿童用药
老年用药
对驾驶或机械操作能力的影响
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过量
药理毒理
药代动力学
使用/处理说明
贮藏
包装
有效期
执行标准
批准文号
生产企业
查看更多药品说明书,请前往“合理用药”平台
国内上市情况
批准文号 | 药品名称 | 规格 | 剂型 | 生产单位 | 上市许可持有人 | 药品类型 | 国产或进口 | 批准日期 |
---|---|---|---|---|---|---|---|---|
H20080039
|
磷酸氟达拉滨片
|
10mg
|
片剂
|
—
|
—
|
化学药品
|
进口
|
2008-02-01
|
H20110042
|
磷酸氟达拉滨片
|
10mg
|
片剂
|
—
|
—
|
化学药品
|
进口
|
2011-01-10
|
国药准字J20060014
|
磷酸氟达拉滨片
|
10mg
|
片剂
|
—
|
—
|
化学药品
|
进口
|
2006-04-21
|
国药准字J20130016
|
磷酸氟达拉滨片
|
10mg
|
片剂
|
—
|
—
|
化学药品
|
进口
|
2013-02-19
|
H20070049
|
磷酸氟达拉滨片
|
10mg
|
片剂
|
—
|
—
|
化学药品
|
进口
|
2007-03-07
|
查看更多国内药品批文及详细数据,请前往“摩熵医药企业版”平台
同成分全球上市情况
药品名称 | 公司名称 | 申请号/批准号 | 规格 | 剂型/给药途径 | 上市国家/地区 | 市场状态 | 日期 |
---|---|---|---|---|---|---|---|
磷酸氟达拉滨片
|
Bayer Schering Pharma AG
|
H20080039
|
10mg
|
片剂
|
中国
|
已过期
|
2008-02-01
|
磷酸氟达拉滨片
|
Bayer Schering Pharma AG
|
H20110042
|
10mg
|
片剂
|
中国
|
已过期
|
2011-01-10
|
磷酸氟达拉滨片
|
Bayer Schering Pharma Oy
|
国药准字J20060014
|
10mg
|
片剂
|
中国
|
已过期
|
2006-04-21
|
磷酸氟达拉滨片
|
Bayer Pharma AG
|
国药准字J20130016
|
10mg
|
片剂
|
中国
|
已过期
|
2013-02-19
|
磷酸氟达拉滨片
|
Schering AG
|
H20070049
|
10mg
|
片剂
|
中国
|
已过期
|
2007-03-07
|
查看药品全球上市情况及详细数据,请前往“摩熵医药企业版”平台
药品中标情况
- 最低中标价202
- 规格:50mg
- 时间:2021-06-25
- 省份:黑龙江
- 企业名称: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
- 最高中标价0
- 规格:50mg
- 时间:2009-12-23
- 省份:甘肃
- 企业名称:Sanofi B.V.
药品名称 | 剂型 | 规格 | 转化系数 | 最小制剂单位价格(元) | 价格(元) | 生产企业 | 投标企业 | 省份 | 公布时间 | 网页链接 |
---|---|---|---|---|---|---|---|---|---|---|
注射用磷酸氟达拉滨
|
注射剂
|
50mg
|
1
|
1183
|
1183
|
江苏奥赛康药业有限公司
|
—
|
北京
|
2010-10-30
|
无 |
注射用磷酸氟达拉滨
|
注射剂
|
50mg
|
1
|
1247.98
|
1247.98
|
瀚晖制药有限公司
|
—
|
北京
|
2010-10-30
|
无 |
注射用磷酸氟达拉滨
|
注射剂
|
50mg
|
1
|
2363.2
|
2363.2
|
Sanofi B.V.
|
—
|
江西
|
2010-07-16
|
无 |
注射用磷酸氟达拉滨
|
注射剂
|
50mg
|
1
|
2360
|
2360
|
Sanofi B.V.
|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
|
2011-04-26
|
无 |
注射用磷酸氟达拉滨
|
注射剂
|
50mg
|
1
|
1400
|
1400
|
江苏奥赛康药业有限公司
|
—
|
山西
|
2008-12-22
|
无 |
查看更多药品招投标情况及详细数据,请前往“摩熵医药企业版”平台
国家集中采购情况
同成分全球研发现状
药物名称 | 研发代码 | 首家研发企业 | 参与研发企业 | 治疗领域 | 适应症(中) | 全球最高研发阶段 | 中国最高研发阶段 | 靶点(简化靶点) |
---|---|---|---|---|---|---|---|---|
氟达拉滨
|
NSC-312887;SH-537;SH-L-573A;BAY-86-4864;SH-584;SH-586;SHT-586
|
—
|
拜耳;赛诺菲;赛诺菲
|
肿瘤;皮肤病
|
急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非霍奇金淋巴瘤
|
查看 | 查看 |
POLA;PRIM;RNR
|
—
|
SC-291
|
—
|
|
心血管系统;免疫调节;肿瘤;炎症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自身免疫性疾病;B细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狼疮肾炎;套细胞淋巴瘤;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脾边缘带淋巴瘤;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炎;韦格纳肉芽肿病
|
查看 | 查看 |
CD19
|
—
|
NUC-4545
|
—
|
|
肿瘤
|
卵巢肿瘤
|
查看 | 查看 |
|
氟达拉滨
|
|
—
|
|
感染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
查看 | 查看 |
|
查看更多全球研发现状情况及详细数据,请前往“摩熵医药企业版”平台
国内药品注册申报情况
受理号 | 药品名称 | CDE企业名称 | 申请类型 | 注册类型 | 承办日期 | 状态开始日期 | 办理状态 | 审评结论 |
---|---|---|---|---|---|---|---|---|
JYHB0900784
|
磷酸氟达拉滨片
|
BAYER PLC
|
补充申请
|
—
|
2009-09-09
|
2010-02-09
|
制证完毕-已发批件 EF002514723CS
|
查看 |
JYHB0900791
|
磷酸氟达拉滨片
|
BAYER PLC
|
补充申请
|
—
|
2009-09-09
|
2010-02-09
|
制证完毕-已发批件 EF002514723CS
|
查看 |
JYHB1300557
|
磷酸氟达拉滨片
|
Genzyme Europe B.V.
|
补充申请
|
—
|
2013-04-25
|
2014-01-27
|
制证完毕-已发批件 任翊 15801320809
|
— |
CYHS1100727
|
磷酸氟达拉滨片
|
淄博万杰制药有限公司
|
仿制
|
6
|
2012-06-19
|
2016-09-26
|
制证完毕-已发批件山东省 1010964399421
|
— |
JXHL0700082
|
磷酸氟达拉滨片
|
Schering Health Care Limited
|
进口
|
3.4
|
2007-04-05
|
2008-09-03
|
制证完毕-已发批件 EX937015904CN
|
查看 |
查看更多药品审评情况及详细数据,请前往“摩熵医药企业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