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矾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黄矾的概览。黄矾又名协日-白邦,归类于蒙药,为硫酸盐类矿物黄矾的矿石,可止腐,破痞,止痛。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黄矾的基本信息,如基原信息、药物运用、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协日-白邦
- 分类: 蒙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黄矾
- 类别: 蒙药
- 民族药名: 协日-白邦
- 民族药名出处: 《无误蒙药鉴》、《认药白晶鉴》
- 药材来源: 为硫酸盐类矿物黄矾的矿石。
- 出处: 《中华本草》蒙药卷
- 功效: 止腐,破痞,止痛。
- 主治: 主治痞症,肠刺痛,疮疡,白喉,炭疽,脓肿。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
- 药物分类: 矿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黄矾Fibroferrite 又名:纤铁矾。 单斜晶系。结晶者不多见,常为细小纤维状集合体。颜色淡黄。光泽呈绢丝状或珍珠状。微透明。硬度2~2.5。相对密度1.8~1.9。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常产于长石及粗面岩内。分布于内蒙古、陕西等地。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随时采,采挖后,除去杂质。
- 炮制方法: 制黄矾:取净黄矾,加等量诃子汤(诃子1kg,加水2L),浸透,取出,晾干(每10kg黄矾,加诃子1kg的水煮液2L)。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本品为小颗粒块状集合体或粉末状。淡黄色,绢丝光泽,不透明。手捻有铁锈气,味咸微涩。 以色黄白、洁净、无杂质者为佳。
-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 粉末黄白色。镜下观察:不规则的无色半透明和黄色不透明块状体,透明者呈颗粒状堆积在一起,不透明者边缘有针束状晶体出现,有的似扫帚状,有的圣纤维状。
- 理化鉴别: 理化鉴别(1)取本品一小块,置具有小孔软木塞的试管内,灼烧,有水生成,附于上部的管壁上。(检查结晶水) (2)取本品约0.5g,加水10m1,使溶解,滤过:①取滤液lm1,加亚铁氰化钾试液,即生成蓝色沉淀;分离,沉淀在稀盐酸中不溶,但加氢氧化钠试液,即分解成棕色沉淀。(检查铁盐)②取滤液lm1,加硫氰酸铵试液,即显血红色。(检查铁盐) ③取滤液lm1,加氯化钡试液,即生成白色沉淀。(检查硫酸盐)④取滤液lm1,加醋酸铅试液,即生成白色沉淀。(检查硫酸盐)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酸、涩、咸,性平。有毒。
-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未,入丸散。外用:研末与其他药制成散剂,撒患处。
- 考证: 本品载于《认药白晶鉴》。《无误蒙药鉴》称:“淡黄色或大部分色甚黄,色甚黄者质佳。藏族地区染衣物时,由黄矾与栀子汁、诃子汁配合成的,颜色甚黄。”并附有矿物形态图1幅。蒙医沿用的黄矾形态特征基本符合本草描述,故认定蒙医药文献所载的斯口粗尔即协日-白邦(黄矾)。
- 制剂: /
- 选方: 1.治血访日热,疮疡 草乌芽20g,卤盐、黑云香各5g,蟾肉、喜鹊肉、棘豆、牛黄、丁香各10g,贝齿炭、黑矾、黄矾各10g。制成散剂。每次1.5~3g,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蒙医药方汇编》十一味草乌芽散) 2.治炭疽,黏血,协日,消化不良,胃痧,吐泻等症 藁本10g,麝香1.5g,黑云香5g,硫黄(制(5.5g,石菖蒲4.5g,草乌(制)15g,旋覆花10g,狠毒(制)15g,雄黄(制)4g,诃子38g,黑研1.5g,黄矾(制)5g,姜黄10.5g。制成水丸。每次2~3g,每日1次,临睡前温开水送服。(《蒙医药方汇编》哈拉杰得布)
- 注意事项: 本品有毒,不宜多服久服。孕妇、体弱者禁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