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麻菌

  • 音译名: 购俗
  • 分类: 苗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葛麻菌
  • 类别: 苗药
  • 民族药名: 购俗
  • 民族药名出处: 贵州松桃地区
  • 药材来源: 为蛇菰科植物蛇菰的全草。
  • 出处: 《中华本草》苗药卷
  • 功效: 凉血止血清热解毒
  • 主治: 主治咳嗽咯血,血崩,肠风下血,痔疮肿痛,梅毒,疔疮,小儿阴茎肿,风热斑疹。 (1)《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清热,解毒,补肾。主治痔疮,阳痿,九子疡。” (2)《苗族医药学》:“清热解毒补气壮阳;治黄疸,痔疮。”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Balanophora harlandii Hook. f.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蛇菰Balanophora harlandii Hook.f 寄生肉质草本植物,高10~15cm。根茎红褐色带紫色,单个呈球状,常多个聚成一团,表面干后皱褶,密被颗粒状小疣突和星状皮孔,顶端鞘口浅或浅裂。花茎粗壮直立,红色或红黄色,高8~12cm,直径1~1.5cm。叶螺旋互生,着生于花茎上,退化,呈鳞片状,卵形或狭卵状长圆形,橙黄色。雌雄异株,为项生肉穗状花序;花小形,无数,深红色,密集于库轴表面;雄花的花被3瓣,宽三角形,雄蕊有花药3枚;雌花无花被,雌蕊1,子房1室。坚果。花期5~11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常寄生于木本植物根上或野葛茎上。分布于中南、西南各省区。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秋、冬季采挖,除去泥土、杂质,阴干或鲜用。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苦、涩,性冷。入热经。 《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性冷,味甜、苦,入热经。”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烂外敷;或研末敷。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1.治梅毒葛麻菌冰片(少许)研末,搽患处。 2.治生蛇头疔,小儿阴茎肿葛麻菌适量,捣烂敷患处。(1~2方选自《湖南药物志》) 3.治肾虚阳痿葛菌10g,鹿含草5g,淫羊藿5g,泡酒服。(《苗族医药学》) 4.治痔疮葛菌、羊奶奶根各15g,炖肉吃。 5.治阳痿葛菌、九牛糙根各50g,泡酒服。 6.治九子疡葛菌30g,泡酒500ml,外搽。(4~6方选自《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全草含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β-香树酯醇(β-amyrin),棕榈酸(palmitic acid)[1,2],阿魏醛(ferulaldehyde),对香豆酸甲酯(methylp-couma-rate),咖啡酸(caffeic acid),咖啡酸甲酯methyl caf-feate),左旋松酯酚(pinoresionol),没食子酸甲酯(methyl gallate),左旋落叶松酯醇(lariciresinol),蛇菰酯醛素(baban ophonin),松柏苷coniferin),阿魏醛β-D-葡萄糖苷(ferulaldehyde β-D-glucoside),左旋松酯酚β-D-葡萄糖苷(pinoresionol β-D-gluco-side)[3],咖啡酸-β-D-葡萄糖酯(caffeic acid-β-D-glucosylester)[4]。
  • 药理作用: 蛇菰所含的左旋松酯酚-β-D-葡萄糖普及咖啡酸-β-D-葡萄糖酯能抑制刀豆球蛋白A(ConA)诱导的大鼠肥大细胞释放组胺,从而减轻炎症反应[1]。
  •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Kazuyoshi Y.C A,1957,51:6567f [2]Kazuyoshi Y.C A,1957,51:12016b [3]Haruna M,et al.Chem Pharm Bull,1982,30(4):1525 [4]平井裕子,等.生药学杂志(日),1983,37(4):374 药理 [1]平井裕子,等.生药学杂志(日),1983,37(4):374

其他少数民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