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蔷薇
- 基本信息
- 基原信息
- 药物运用
- 现代研究
- 其他苗药推荐
- 其他少数民族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野蔷薇
-
类别:
苗药
-
民族药名:
真不西
-
民族药名出处:
贵州黔东南地区
-
药材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小果蔷薇的全株。
-
出处:
《中华本草》苗药卷
-
功效:
消肿止痛,祛风除湿,止血解毒,补肾固涩。
-
主治:
主治遗尿,尿血,慢性腹泻,风湿痹痛,疮疖肿毒。
(1)《贵州草药》:“止咳,清热利湿,化瘀生新。治咳嗽,热痢。”
(2)《贵州中草药名录》:“清热利湿,化瘀生新。治热咳,痢疾,刀伤,烫火伤。”
(3)《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祛风除湿,消肿止痛。主治脱肛,尿血,哮喘,子宫脱垂。”
(4)《贵州苗族医药研究与开发》:“消肿止痛,祛风除湿,止血解毒,补脾固涩。用于遗尿,尿血,长年尿频,慢性腹泻,风湿痹痛,疮疖肿毒,风痰喘咳。”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Rosa cymosa Tratt.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小果蔷薇Rosa cymosa Tratt
落叶蔓生灌木,高2~5m。小枝纤细,有钩状皮制。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3~5,稀7,小叶片宽卵形至椭圆形,先端渐尖或钝,基部近圆形,边缘有细锯齿,两面均无毛;叶柄和叶轴散生钩状刺,叶柄细;托叶尖形,与叶柄离生,早落。花两性;复伞房花序项生,有花10余朵;萼片5,背面生刺状钩;花瓣5,白色,倒卵状矩圆形,先端凹;雄蕊多数,外长内短,花药黄色;雌蕊多数,子房上位,花柱突出萼筒,具短柔毛。果实球形,成熟时红色至黑褐色。花期4~5月,果期9~10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向阳山坡、路边、灌丛或丘陵地。分布于贵州、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等省区。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挖根,洗净,切段,鲜用或晒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苦,性冷。入热经。
(1)《贵州草药》:“性平,味苦、涩。”
(2)《贵州中草药名录》:“味甘,性凉。”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外用:适量,捣烂外敷。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1.治咳嗽野蔷薇根皮15~30g,煮猪肺服食。(《湖南药物志》)
2.治热痢野蔷薇根15g,煨水对红糖服。
3.治手指砍断先正骨,用野蔷薇嫩叶尖嚼绒,外包伤处,每日换药1次。(2~3方选自《贵州草药》)
4.治脱肛野蔷薇、无花果各60g,炖肉服。
5.小便出血鲜野蔷薇根30g,牛膝、仙鹤草各15g,水煎服。
6.子宫脱垂野蔷薇60g,落地金钱30g,炖肉服食。(4~6方选自《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
参考文献化学成分
[1]YoshidaT,etal.Phytochemistry,1993,32(4):1033
[2]罗心毅.云南植物研究,1988,10(4):483
药理
[1]王治生.中药药理与应用.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470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根含小果蔷薇苷(rocymosin)A、B,以及多种鞣质:木麻黄鞣宁(casuarinin),玫瑰鞣质(rugo-sin)D,狭叶栎鞣质(stenophyllanin)A、B,右旋儿茶精(catechin),原矢车菊素B-3(procyanidin B-3),原矢车菊素 B 3 3-O-没食子酸酯(procyanidin B-3 3-O-gatlate),儿茶精-(4α→6)-儿茶精(4α→6)-表儿茶精〔catechin(4α→6)-catechin-(4α→6)-epi-catechin)[1]。
花的精油含20多种成分,其中主要的有丁香油本酚(eugenol)41.64%,芳樟醇(linalool)9.6%,十九烷(nonadecane)6.3%,十七烷(heptadecane)4.1%,了、(牜尨)牛儿醇(geraniol)4.3%,苄基甲醇(benzylmethanol)3.55%,十七烯-1(1-heptadecene)3.91%,桂皮醛(cinnamic aldehrae)3.43%及苯甲酸乙酯(ethylhenzo-ate)2.88%等[2]。
-
药理作用:
1.促凝血和止血作用 根皮粉或其水域醇浸膏局部应用,对麻醉犬股动脉半横断及肝、脾、肾等脏器人工切口出血有明显的止血效果。在促凝血试验中,本品有明显的促进兔血凝固作用,总浓度在0.82%以下时,能使兔血的凝血时间由25~31分钟缩短到10分钟左右,其鞣质成分在促凝血过程中占有重要作用[1]。
2.抗菌作用 体外试验证明,5%本品水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和变形杆菌均有杀菌作用,对大肠杆菌在20%浓度时也有杀灭作用[1]。
3.毒性 根皮粉水提物给小鼠10g/kg灌胃给药,上、下午各1次,观察3天均无异常。腹腔注射有明显刺激性;剂量超过1g/kg引起小鼠死亡,死前有步态艰难,解剖见腹膜充血,且有胶水。以0.7~1.42mg/kg静脉注射于犬,未见毒性反应[1]。
-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