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译名:
  • 分类: 傣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 类别: 傣药
  • 民族药名:
  • 民族药名出处: 《西双版纳傣药志》、(德宏)
  • 药材来源: 为姜科植物姜的根茎和叶。
  • 出处: 《中华本草》傣药卷
  • 功效: 祛风除寒,理气止痛,降逆止呕,散瘀消肿。
  • 主治: 主治“拢害埋冒龙”(高热不退〕,“接崩”(胃脘疼痛),“短嘎儿接,列哈”(心腹冷痛,呕吐),“纳勒接短”(痛经),“拢梅兰申”(风寒湿痹证,肢体关节酸痛,屈伸不利),“阻伤”(跌打损伤)。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姜 Zingiber officinale Rose. 多年生草本,高40~100cm。根茎肉质,扁圆横走,叉状分枝,具芳香和辛辣气味。叶互生,2列,无柄,有长鞘,抱茎;叶片线状披针形,长15~20cm,宽约3cm,先端渐尖,基部狭,光滑无毛;叶舌长1~3mm,膜质。花茎自根茎抽出,长约20cm;穗状花序椭圆形,稠密,长约5cm,宽约2.5cm;苞片卵圆形,长约2.5cm,无端具硬尖,绿白色,背面绿黄色;花萼管状,长约1cm,具3短齿;花冠绿黄色,管长约2cm,裂片3,披针形,略等长,唇瓣长圆状倒卵形,较花冠裂片短,稍为紫色,有黄白色斑点;雄蕊微紫色,与唇瓣等长;子房无毛,3室,花柱单生,为花药药隔附属体所抱裹。蒴果3瓣裂,种子黑色。花期7~8月(栽培的很少开花),果期12月至翌年1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
  • 栽培与养殖: 生物学特性 喜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 栽培技术 根芽繁殖:2月中旬深翻40~50cm进行整地,清除杂草。4月初再翻耕1~2次,然后整平开沟。3月上旬将种姜晒2~3d,然后保持20~30℃温度促其发芽。待芽长1~1.5cm时分别按一芽一块分切成小块,在清明到谷雨间栽种。行株距各45cm×50cm,穴深10~15cm,每穴1块,芽向上。种后施粪尿,草木灰肥。本品不直连作,可隔年轮作一次。 田间管理 6月初、7月及8月下旬各中耕除草1次,并培土追肥。 病虫害防治 增施肥料,注意排水以防腐烂病。发病时用0.5%福尔马林液或石灰水消毒,或将病株清除。注意诱杀上蚕、蝼蛄等害虫。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挖取根茎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根茎呈扁平块状,具指状分枝,长3~7cm。表面灰黄色或浅灰棕色,粗糙,具纵皱纹及明显的环节。分枝处常有鳞叶残存,分枝顶端有茎痕或芽。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粉性或颗粒性,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及黄色油点散在。气香,特异,味辛辣。
  •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淡黄棕色。淀粉粒众多,卵圆形、椭圆形、三角状卵形、类圆形或水规则形,直径5~40μm,脐点点状,位于较小端,也有呈裂缝状者,层纹有的明显。油细胞及树脂细胞散于薄壁组织中,内含淡黄色油液或暗红棕色物质。纤维成束或散离,先端钝尖,少数分叉,有的一边是波状或锯齿状,直径15~40μm,壁增厚,非木化,具斜细纹孔,常可见菲薄的横隔。梯纹、螺纹及网纹导管多见,少数为环纹导管,直径15~70μm,导管或纤维旁有时可见内含暗红棕色物的管状细胞,直径12~20mm。
  • 理化鉴别: 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适量,振摇后静置lh,滤过。滤液浓缩至约lml,作供试液。以芳樟醇、l,8一桉油素为对照品。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用石油醚一乙酸乙酯(85:15)展开,以1%香草醛硫酸液显色。供试液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辣,气香,性热。入风、火、土塔。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根茎10~15g;或研粉,20g。外用:鲜叶适量,捣烂敷;或炒热包敷。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1.治“拢害埋冒龙”生姜7片,豨莶草50g,茴香杆50g,红糖10g,胡椒7粒,酒50g。将胡椒研末均分3份,其余4味药制成水煎液,用煎液加胡椒调酒服,口服1剂,每日3次,每次3O~5Oml。(德宏州傣医肖波嫩,李波买验方) 2.治“接崩”姜20g,钢纂树心材10g,姜黄15g,紫色姜10g。干品研粉混匀内服,每次l~2g,日3次。 3.治“短嘎儿接,列哈”,“纳勒接短”,“拢梅兰申”,“阻伤” 姜叶、艾叶青蒿叶、姜黄叶、莪术叶鲜品各适量,切细炒热,加酒拌匀包敷腹部及患处。(2、3方出自景洪市名傣医康郎仑验方) 4.治“纳勒接短”姜15g煎服。(景洪市傣医波波验方)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鲜姜根茎含挥发性成分:α一姜烯(α-zingibe-rene),β一檀香萜醇(β-santalol)β一水芹烯(β-phellandrene),β-甜没药烯(β-bisabdolene),α一姜黄烯(α-curcumene),姜醇(zingibe-rol),紫苏醛(perillaldehyde),橙花醛(ncral),牻牛儿醛(gerani-al),樟烯(camphene),β-罗勒烯(β一ocimcne),α一香柑油烯(α-her-gamotene),β-合欢烯(β-farnesene),月桂烯(myrcene),异小茴香醇(isofenchvl alcohol)等数十种[1-4]。还含辛辣成分有;6一姜辣醇(6一gingerol)以及3-,4,5-,8-,10一和12一姜辣醇[5];6一姜辣二醇(6-gingediol)以及4,8一和10一姜辣二醇,6一甲基姜辣二醇(6-methylgingediol),4,6一姜辣二醇双乙酸酯(gingediace-tate)[6];6一姜辣二酮(6-gtngerdione),10一姜辣二酮,6-及10一去氢姜辣二酮(dehydrogingerdione)[7];6一乙酰姜辣醇(6-acetylgin-gerol),6一姜辣烯酮(6-shogaol)[8]等。又含呋喃大牻牛儿酮(furanogermenone)[9],2-哌啶酸(pipecolic acid)以及门冬氨酸(aspartic acid),谷氨酸(glutamic acid),丝氨酸(serine)等多种氨基酸[10]。 于姜中除含上述挥发性成分和辛辣成分外,还含二芳基庚烷类成分:姜烯酮(gingerenone)A、B、C,异姜烯酮B(isoginger-enone B)[11],六氢姜黄素(hexahydrocurcumin),内消旋一3,5-二乙酰基一1,7一双一(4一羟基一3一甲基苯基)一庚烷[3,5-diacetoxy1,7-bis(4-mhydroxy-3-methoxyphenyl)-heptane][12,13]等。又含6-姜辣磺酸(6-gingesufonic acid),5-外-羟基龙脑一2-O-D-吡喃葡萄糖苷(ansellcoidenol-2-O一β-D-gluconvranoside)以及姜糖酯(gingerglycolipid)A 、B、 C[14]。
  • 药理作用: 1.镇静和抗惊厥作用 生姜油、姜辣醇、姜辣烯酮灌胃,均可减少小鼠的自发活动,延长戊巴比妥睡眠时间[1-3]。生姜油腹腔注射,能明显对抗戊四氮惊厥[1]。姜辣醇灌胃或静注,能对抗去麻黄碱的中枢兴奋作用;静注可延长小鼠马钱子碱惊厥的死亡时间,静注姜辣烯酮,也可延长小鼠戊四氮惊厥死亡时间[2]。 2.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 生姜油对酵母所致大鼠发热有解热作用,静注姜辣醇或姜辣烯酮均有明显解热作用;并有明显的镇痛作用[1-3]。 鲜美注射液腹腔注射,对大鼠蛋清性和甲醛性足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4]。生姜油灌胃,能明显抑制组胺和醋酸所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郭炎症和蛋清所致大鼠足肿有明显抑制作用,且能明显抑制棉球所致大鼠肉芽组织增生,减轻幼年大鼠胸腺重量,具有抗炎作用[5]。 3.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1)促进消化,保护胃黏膜 给犬灌服生姜煎剂,可增加胃液及游离酸分泌量,增强脂肪分解酶的作用[6]。此外,生姜胰酶有显著抑制作用[7]。10%生姜煎剂给大鼠灌胃可显著降低盐酸和应激性所致的胃黏膜损伤,吲哚美辛能拮抗生姜的这种作用,可能是生姜刺激胃黏膜合成和释放具有细胞保护作用的内源性前列腺素所致[8]。 (2)对肠道运动作用 姜的辛辣成分如美辣烯酮给家兔灌胃,可使肠管松弛,蠕动减少[9]。 (3)止吐作用 生姜浸膏和姜辣烯酮等的混合物均能抑制硫酸铜诱发的呕吐。姜及其成分对呕吐中枢无直接作用,其止吐作用可能是末梢性的[6,9,10]。 (4)保肝、利胆作用 生姜油、姜辣醇和姜辣烯酮对大鼠或小鼠四氯化碳及半乳糖胺所致的肝损伤有预防和治疗作用[11,12]。生姜的丙酮提取物,6一姜辣醇或8一姜辣醇十二指肠给药,对大鼠均有显著的利胆作用[13]。 4.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生姜乙醇提取物对麻醉猫心脏有直接兴奋作用,姜辣醇是其强心成分,姜辣醇心内注射,可加强麻醉犬的心肌收缩[10,14]。姜辣烯酮静注,使大鼠产生一过性降压后上升,继之持续下降。在脑油及脑室内给予姜辣烯酮,可见血压上升。升压作用系中枢性及末梢血管收缩的作用[15,16]。 5.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生姜经有机溶媒和水的提取物对花生四烯酸(AA)、肾上腺素、ADP和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有明显抑制作用[17]。姜辣烯酮对家兔血小板环化酶和血栓烷B2(TXB2)有抑制作用[18]。 6.抗化作用 鲜姜提取物有清除超阴离子自由基的作用,能显著抑制鼠肝匀浆脂质过化反应,对自由基诱导的透明质酸解聚有保护作用[19]。生姜化的有效成分可能为姜辣醇、姜辣酮和姜辣烯酮等[20]。 7.抗菌作用 生姜、姜辣酮、姜辣烯酮对伤寒杆菌、霍乱弧菌、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启明显的抑制作用[6,10,21]。生姜对堇色毛癣菌、阴道滴虫亦有抑制作用[22,23]。 8.抗过敏作用 生姜油灌胃,对豚鼠过敏性支气管痉挛有保护作用,对卵白蛋白所致过敏性肠肌收缩有抑制作用,亦能拮抗组胺、乙酰胆碱引起的豚鼠回肠收缩反应[24]。 9.诱变和抗诱变作用 生姜中含有致突变和抗突变的两类成分,姜辣醇与姜辣烯酮有致突变作用。 10.其他作用 美辣烯酮对豚鼠有明显止咳作用[2]。给大鼠灌胃姜提取物,对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能显著降低血清和肝脏胆固醇含量[26]。 11.毒性 生姜油小鼠灌胃的LD50为3.45ml/ks,腹腔注射为1.23ml/kg[1]。姜辣烯酮小鼠静注的LD50为50.9mg/kg,灌胃为687mg/ks;姜辣醇静注为25.5ms/ks[2]。
  • 参考文献: /

其他少数民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