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风藤
- 基本信息
- 基原信息
- 药物运用
- 现代研究
- 其他苗药推荐
- 其他少数民族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排风藤
-
类别:
苗药
-
民族药名:
加丢欧里
-
民族药名出处:
贵州黔东南地区
-
药材来源:
为茄科植物白英的全草。
-
出处:
《中华本草》苗药卷
-
功效:
清热利湿,祛风解毒。
-
主治:
主治风湿关节痛,黄疸,水肿,丹毒,疔疮。
《苗族药物集》:“除热,退黄,祛风湿。主治黄疸,关节疼痛。”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Solanum lyratum Thunb.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白英Solanum lyratum Thunb 多年生蔓生草本植物。茎长达4m,基部木质化,上部草质,全株被具节的长柔毛。叶多为琴形,顶端渐尖,基部渐尖,基部常3~5深裂,中裂片较大,两面均被长柔毛。聚伞花序,顶生或腋外生;花萼杯状,萼片5,卵形;花冠5深裂,蓝紫色或白色,自基部向下反折;雄蕊5,着生花冠筒口,花丝基部合生;雌蕊1,子房卵形,柱头半球形。浆果球形,成熟时黑色。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山野、路旁、灌木中。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
栽培与养殖: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阴湿。适宜砂质壤土及粘壤土栽培。用种子及分根繁殖。种子繁殖:北方地区春季播种,4~5月条播,行距40cm,保持土壤湿润,2周左右出苗,苗出齐后间苗,株距15~20cm。分根繁殖:宜春、秋进行。当苗高20cm左右时,要搭架缚藤,以利生长。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全草,鲜用或切段晒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有分枝,长短不等,长可达1.2m,直径2~7mm;表面黄绿色至棕绿色,密被灰白色柔毛,粗茎通常毛较少或无毛。叶互生,叶片皱缩蟋曲,暗绿色,展品后朝形或琴形,被毛茸;叶柄长1~3cm。有时附黄绿色,或暗红色的果实。茎质硬而脆,断面纤维性,髓部白色或中空;叶质易碎。气微、味苦。
以茎粗壮、叶绿、无果者为佳。
-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表皮外侧附腺毛和非腺毛。皮层较厚。中柱鞘纤维断续排列成环。纤管束双韧型,韧皮部狭窄。髓部有的细胞含砂晶。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性冷,味苦。入热经。
(1)《苗族医药学》:“入热经。”
(2)《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性冷,味苦,入熟经。”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鲜品3O~60g;或入丸剂。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或捣烂外敷;或捣烂取汁涂。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1.治黄疸排风藤、小龙胆草、车前草适量,水煎内服。
2.治膝关节疼痛排风藤、苍耳子、生扯拢适量,水煎白酒冲服。(1~2方选自《苗族医药学》)
3.治无名肿毒排风藤鲜品适量,捣汁外搽患处。(《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
4.治风湿性关节炎排风藤、大血藤、三角枫各30g,泡酒500ml,l日3次,每服25ml。
5.湿疹排风藤30g,包于布内加大猪肠250g,酒、水各半炖服。
6.牙痛毛秀才、地骨皮各30g,炖五花肉服。(4~6方选自《贵州民间药物集》)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茎含甾体糖苷(steroida glycoside)SI-a(又名SL-0)、SL-b(又名SL-l)、SL-c、SL-d等混合物[1]。
-
药理作用:
1.抗肿瘤作用 白毛藤热水提取物(每60kg干燥药物可得提取物4kg,提取物主要含甾体皂苷)具有抗肿瘤作用[1]。
-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Murakami K,et al.药学杂志(日),1981,101(3):275
药理
[1]Ushio R,et al.C A,1989,110:141525b
现代临床研究
[1]陈绍廉.中医杂志,1960,(4):24
[2]杨必金.四川中医,1989,(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