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通根

  • 音译名: 比干炸
  • 分类: 苗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木通根
  • 类别: 苗药
  • 民族药名: 比干炸
  • 民族药名出处: 贵州松桃地区
  • 药材来源: 为木通科植物三叶木通的根。
  • 出处: 《中华本草》苗药卷
  • 功效: 祛风除湿,活血行气,利尿,解毒。
  • 主治: 主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经闭,疝气,睾丸肿痛,脘腹胀闷,小便不利,带下,虫蛇咬伤。 1.《重庆草药》:“治痨伤吐血,经闭,腰背痛,痔漏,带浊,月瘕,跌打损伤。” 2.《四川常用中草药》:“治咳嗽痰多。” 3.《苗族医药学》:“消炎利尿,除湿镇痛,治关节炎,骨髓炎。” 4.《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消炎利尿,除湿镇痛,治关节疼痛,结石。” 5.《湘西苗药汇编》:“行气活血,生津止渴,消炎利尿,镇痛排脓。治胃气痛,腰肋痛,赤白痢,月经痛。”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Akebia trifoliata ( Thunb. )Koidz.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Thunb.)Koidz. 半常绿藤本,高4~6m。枝灰色,皮孔突起。三出复叶,3~5叶簇生于枝端;叶柄细长;小叶卵圆形、宽卵形或长卵形,长3~6cm,宽1.5~2.5cm,先端钝圆或具短尖,基都圆形或楔形,边缘浅裂或呈波状。雌雄同株,总状花序生;花紫色;雌花1~2朵生于花序下部,苞片线状披针形,花被3,雄蕊6,已退化;退化雌蕊6,子房1室;雄花密集于花序上部,花被3;雄蕊6;退化雌蕊3~4。蓇葖状浆果长筒形,长达8cm,熟后紫色,沿腹缝线开裂(原植物见图007)。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山间或灌木丛中。分布于贵州、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陕西等省区。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秋、冬季采挖,晒干或烘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甜、微苦,性冷。入热经。 《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味甜,性冷,入热经。”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磨汁或浸酒。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1.治小儿疝气、肚痛八月瓜根磨水少许服。(《重庆草药》) 2.治红崩白带五叶木通根(鲜)、泡桐树根各120g,切细,与猪肉50g同煮烂,吃肉喝汤,每日2次,1剂分2天服完。可加适量白糖矫味,忌放食盐。服药期间忌生冷、辣椒。(《全国中草药汇编》) 3.治关节疼痛三叶木通根30g,水冬瓜15g,筷子15g,水煎服。 4.治尿结石三叶木通根30g,石韦30g,水煎服。(3~4方选自《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
  • 注意事项: 脾虚作泻者勿服。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木通根含豆甾醇、β-谷甾醇及胡萝卜苷(daucosterol)[1]。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藤田路一,等.药学杂志(日),1974,94(2):189

其他少数民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