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鳖

  • 音译名: 正维污
  • 分类: 苗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木鳖
  • 类别: 苗药
  • 民族药名: 正维污
  • 民族药名出处: 广西融水地区
  • 药材来源: 为葫芦科植物木鳖的块根、叶、果实或种子。
  • 出处: 《中华本草》苗药卷
  • 功效: 消肿散结,解毒止痛。
  • 主治: 主治感冒头痛,发冷发热,神经痛。 《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消肿散结,解毒止痛。”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 (Lour.) Spreng.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木鳖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Lour.)Spreng. 多年生粗壮大藤本植物,长达15m。根块状。卷须较粗壮,光滑无毛,不分歧。叶互生;叶柄粗壮,长5~10cm,初时被黄褐色柔毛,后近无毛,顶端或叶片基部有2~4个腺体;叶片卵状心形或宽卵状圆形,质较硬,长、宽均为10~20cm,3~5中裂至深裂,叶脉掌状。雌雄异株;花单生于叶腋,花梗粗壮,长6~12cm,顶端有1圆肾形大苞片,花萼筒漏斗状,裂片竟披针形或长圆形,花冠淡黄色,5裂,裂片卵状长圆形,密被长柔毛,基部有齿状黄色腺体,雄蕊3,2枚2室,1枚1室;雌花,花梗长5~10cm,近中部生1苞片,苞片蔸状,花冠花萼同雄花,子房下位卵状长圆形,密生刺状毛。果实卵球形,成熟时红色,肉质,密生刺状突起。种子多数,卵形,黑褐色,边缘有微齿。花期6~8月,果期8~10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海拔450~1 100m的山沟、林缘和路旁。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省区。
  • 栽培与养殖: 生物学特性:喜温暖潮湿的气候和向阳的环境。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宜选择排水良好、肥沃深厚的砂质壤土栽培。 栽培技术:用种子和根头繁殖法。种子繁殖直播法:3月播种,按行株距2m×1.5m开穴下种,每穴播种3~5粒,覆土2~3cm,播后浇水保湿。根头繁殖法:11月至翌年2月,将雌、雄根头挖起,按根上的芽数,切成若干块,每块必带芽1~2个,作种根,按上法穴栽,每穴种1~2块。 田间管理:苗期松土、除草、追肥各1~2次。苗高60~80cm时,及时搭棚架,插竹枝引蔓上拥。用种子繁殖的植株,于开花时将大部分雄株拔除,仅保留少数雄株,以供授粉。每年萌芽前、开花期、藤蔓枯萎时,各中耕除草、追肥1次,追肥以厩肥、人畜粪及复合肥为主。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冬初采集果实,沤烂果肉,洗净种子,晒干备用。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种子呈扁平圆板状或略三角状,两侧多不对称,中间稍隆起或为凹下,长2~4cm,宽1.5~3.5cm,厚约5mm。表面灰棕色至棕黑色,粗糙,有凹陷的网状花纹或仅有细皱纹。周边有数十个排列不规则的粗齿,有的波状,种脐端稍窄缩,端处近长方形。外壳质硬而脆,内种皮甚薄,其内为2片肥大子叶,黄白色,富油质。有特殊的油腻气,味苦。 以饱满、外壳无破裂、种仁黄白色者为佳。
  •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 种子横切面:种皮的表皮细胞1层,近长方形,壁薄;表皮下为3~4层薄壁细胞,近方形或短圆形,较小,排列整齐,内侧为10多层近圆形或形状不规则的厚壁细胞,大而壁极厚,边缘波状,层纹较明显;其内为3~4层长方形或长圆形薄壁细胞,壁常呈波状,种子两侧的细胞壁渐增厚,至两端处细胞壁增厚成纵向延长的石细胞,横切面呈圆形。胚乳薄壁细胞2至多层,其中有的部分已颓废,子叶薄壁组织中充满糊粉粒。 粉末特征:灰黄色或浅棕黄色。①厚壁细胞有两种:一种棕黄色,不规则椭圆形或矩圆形,边缘多深波状,长50~338μm,宽45~143μm,壁厚9~50μm,木化,有层纹,胞腔狭窄或无胞腔。另一种呈条状或棒状,长100~270μm,直径约25μm,壁厚约10μm,边缘深波状。②子叶薄壁细胞五角形或六角形,充满糊粉粒和脂肪油块,脂肪油块类圆形,表面可见网状纹理。
  • 理化鉴别: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粗粉2g,加乙醚20ml,温浸30分钟,滤过。乙醚液2ml,置玻璃皿中挥发去乙醚,残渣加无水硫酸少量,直接加热,发生气泡及具刺激性的浓白色气体(检查油脂)。 (2)取本品粗粉2g,加水20ml,置水浴中加热30分钟,滤过。取带塞试管2支,各加滤液1ml,一管加5%氢溶液2ml,另一管加5%盐酸溶液2ml,密塞,用力振摇1分钟,两管产生高度相近的大量蜂窝状泡沫(检查三萜皂苷)。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苦,性冷;有毒。入热经。 《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性冷、味苦,入热经。”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6~1.2g;多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醋敷、磨汁涂煎水熏洗。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1.治头痛神经痛木鳖块根适量煎水洗浴。 2.治无名肿毒、痈疽疖肿用木鳖子磨水或磨醋涂患处。 3.治跌打肿痛捣烂调酒敷患处。(1~3方选自《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
  • 注意事项: 孕妇及体虚者禁服。 《生草药性备要》:“味腥性毒,不入眼。”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种子含木鳖子皂苷(momordica saponin)Ⅰ及Ⅱ,它们分别是棉根皂苷元(gypsogenin)和皂皮酸(quillaic acid)的糖基,在植物体内以羧酸盐形式存在[1]。还含α-菠菜甾醇(α-spinasterol,chondrillasterol,bessisterol)[2],木鳖子酸(momordic acid)[3],海藻糖(mycose)[4],α-桐酸(α-eleostearic acid)[5],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甾醇(sterol)[3],脂肪油[4]等。又含木鳖糖蛋白(momorcochin)S[6,7],木鳖子素(co-chinchinin)[8],属核糖体失活蛋白质。
  • 药理作用: 细胞毒作用:从木鳖子种子中分离纯化得一种核糖体失活蛋白质(ribosome inactivating protein),这是一种糖蛋白,相对分子量约30 000,为木鳖子糖蛋白-S,被认为是木鳖子根中所含的木鳖糖蛋白(momorcochin)的异构体。木鳖子糖蛋白-S可抑制家兔网状细胞溶解产物的蛋白质合成,也能抑制离体的核糖体苯丙氨酸的聚合。木鳖子糖蛋白-S与人浆细胞的单克隆抗体连接形成的免疫毒素对靶细胞有选择性细胞毒作用[1]。
  •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Masayo I,et al.Chem Pharm Bull.1985,33(2):464 [2]Kumada S,et al.药学杂志(日) 1940,60:581 [3]Turakami T,et al.Tetra Lett.1966,5137 [4]中尾万三.药学杂志(日).1919,453:897 [5]Hopkins C Y,et al.C A.1969,71:10287d [6]BolognesiA,et al.C A.1990,112:72697m [7]Stirpe F,et al.C A,1991,115:24777c [8]郑硕,等.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1992,24(4):311 药理 [1]Bolognesi A,et al.Biochim Biophys Acta.1989,93(2~3):287 现代临床研究 [1]孙文献,等.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81,7(2):114 [2]王福兴.山东中医杂志,1985,(1):48 [3]石长先.中原医刊,1985,2(5):89 [4]张居远.陕西中医,1988,9(7):320

其他少数民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