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茄

  • 音译名: 锐本广
  • 分类: 苗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紫花茄
  • 类别: 苗药
  • 民族药名: 锐本广
  • 民族药名出处: 贵州松桃地区
  • 药材来源: 为茄科植物刺天茄的果、叶。
  • 出处: 《中华本草》苗药卷
  • 功效: 祛风,清热,解毒,止痛。
  • 主治: 主治头痛,牙痛,咽痛,淋巴结炎,胃痛,风湿关节痛,跌仆损伤,痈疮肿毒。 (1)《滇南本草》:“治齿疼,为末搽之即愈。疗脑漏鼻渊;祛风止头疼,除风邪。” (2)《云南中草药》:“消炎消肿,行气止痛。主治偏头痛,扁桃体炎,胃痛。” (3)《贵州草药》:“清肝明目,止咳。治风眼,风湿疼痛,咳嗽等。” (4)《贵州中草药名录》:“祛风燥湿,散结止咳。治风眼流泪,风湿疼痛,风热咳嗽,九子疡,无名肿毒。” (5)《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祛风,止痛,除风湿。主治胃痛,风湿疼痛。”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Solanum indicum L.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刺天茄Solanum indicum L 小灌木,通常高1~1.5m,全株被灰色星状绒毛。小枝褐色,圆柱形,密被星状绒毛及倒钩刺。叶卵形,长5~7.5cm,宽1.5~5.5cm,先端钝,基部心形或截形,边缘5~7深裂或3~4波状浅圆裂,两面均被星状柔毛,脉上有皮刺;叶柄长2~4cm,密被星状毛;蝎尾状花序腋外生,长3.5~6cm;小花梗长约1.5cm,花萼杯状,5裂,裂片卵形,端尖;花冠辐状,蓝紫色,径约2cm,,深5裂,裂片卵形;雄蕊5,着生于花冠喉上,花药黄色,顶孔向上;子房2室,长圆形。浆果球形,光亮,熟时橙黄色,直径约1cm,有光泽,宿存萼反卷。花果期全年。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林下、路边、荒地。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福建、台湾、广东等省区。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苦,性冷。入热经。 (1)《滇南本草》:“性寒,味苦。” (2)《云南中草药》:“苦、微甘,寒,有毒。” (3)《贵州草药》:“性平,味甘微酸。” (4)《贵州中草药名录》:“味苦,性寒。”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1.治牙痛刺天茄果研末,放于痛处。 2.治消化不良,腹胀刺天茄鲜果10个,稀饭送股。(1~2方选自《云南中草药》) 3.治风热咳嗽刺天茄30g,煨水服。 4.治风眼刺天茄果、叶各3g,加水浸泡一夜,滤过去渣,洗眼或搽眼。 5.治风湿疼痛刺天茄50g,煨水服,每日1剂。(3~5方选自《贵州草药》) 6.治胃痛紫花茄10g,水煎服。 7.脓肿溃破紫花茄干叶适量,研末撒患处。(6~7方选自《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
  • 注意事项: 本品有毒,不宜过量。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全草及果实均含薯蓣皂苷元(diosge-nin),羊毛甾醇(lanosterot),澳洲茄碱(solasonine),澳洲茄边碱(solamargine),澳洲茄胺(solasodine)[1]。并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β-谷甾醇葡萄糖苷(β-sitosterol glucoside),薯蓣皂苷(dioscin)等[2]。根,叶、果都含有茄碱(solanine)[3]。果实还含黄果茄甾醇(carpesterol),3β-(对-羟基)-苯甲酰基-22a-羟基-4a-甲基-5a-豆甾-7-烯-6-酮,刺天茄苷(indioside)A[4]。 种子含脂肪油:月桂酸(lauric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 (steafic acid),花生酸(arachidicacid),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5]。
  • 药理作用: 1.抗肿瘤作用  紫花茄全株乙醇提取物的氯仿溶解成分和氯仿不溶成分对结肠癌Colo-205细胞、鼻咽癌KB细胞、子宫颈癌HeLa细胞、肝细胞瘤HA22T细胞、喉表皮瘤Hep-Z细胞、神经胶质瘤GBM8401/TSGH细胞和黑素瘤H1477细胞有一定的细胞毒性。分离得到的薯蓣皂苷、甲基原薯蓣皂苷细胞毒性更强。薯蓣皂苷薯蓣皂苷甲基原前皂苷元A、甲基原薯蓣皂苷和原薯蓣皂苷在C6神经胶质瘤细胞培养试验中也表现出细胞毒性。在体内试验中可以抑制C6神经胶质瘤细胞生长,还可以抑制C6神经胶质瘤细胞DNA的合成[1]。 2.抗菌作用  紫花茄种子生物碱对黄色化脓性微球菌、枯草芽胞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等有较强的抗细菌、抗真菌活性[2]。 3.毒性  果实所含龙葵碱有溶血作用。农业上曾用作杀虫剂。对受孕小鼠有胎毒和致略作用[3,4]。
  •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Rathore H C,et al.C A,1986,92:55119a [2]Ching H C,et al,C A,1992,116:16586 [3]Chopra R N,et al.C A,1935,29:75817 [4]Gan K H,et al.J Nat Prod,1993,56(1):15 [5]Puntambear S V,et al.C A,1942,36:15107 药理 [1]Chiang H C,et al.Anticancer Res,1991,11(5):1911 [2]Guevara B Q,et al.C A,1979,90:12204r [3]The Merek Index 9ed. Merck& CO.1976:847 [4]Bell D P,et al.C A,1976,84:100595a

其他少数民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