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桃

  • 音译名: 窝里络
  • 分类: 苗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金丝桃
  • 类别: 苗药
  • 民族药名: 窝里络
  • 民族药名出处: 贵州黔东南地区
  • 药材来源: 为藤黄科植物金丝梅的全珠。
  • 出处: 《中华本草》苗药卷
  • 功效: 清热利湿,解毒,祛瘀通络,行气止痛,祛痰止咳,凉血止血
  • 主治: 主治湿热淋病,肝炎,感冒,扁桃体炎,疝气偏坠,筋骨疼痛,跌打损伤,咽痛,痔疮出血。 (1)《滇南本草》:“行肝气,利小便,治诸淋,利膀胱,止茎肿痛。走经络,止筋骨疼。止偏坠气痛,膀胱疝气,良效。” (2)《湖南药物志》:“能祛瘀,利尿。治便血,牙痛,淋病,催乳。” (3)《贵州苗族医药研究与开发》:“祛痰止咳,活血消肿,解毒止痛。治咳嗽,痰多,慢性咽喉炎,感冒,跌打损伤。” (4)《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治肝炎,咽痛,痔疮出血。”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Hypericum patulum Thunb. ex Murray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丝梅Hypericum patulum Thunb.exMurray 灌木,高约1m。全株无毛。枝条具纵线棱,褐色或红褐色。单叶对生;叶柄短;叶片卵圆形、卵状长圆形或披针状长圆形,长1.5~6cm,宽0.5~3cm,先端锐尖或钝,基部楔形至圆形,全缘,上面绿色,下面粉绿色,网脉隐约可见,全面散布透明腺点。花序聚伞状或为单生,项生;萼片宽卵形至圆形,先端圆或微凹,通常具小葖尖,边缘干膜质,具细齿或缘毛,果时直伸,花瓣黄色或黄色,宽卵形至长圆状倒卵形或宽倒卵形,花后脱落;雄蕊多数,5束,花药淡黄色;子房卵球形,5室,花柱与子房近等长或略短于子房,自基部分离,近先端向下弯曲。蒴果卵球形。种子圆柱形,黑褐色,一侧具细长膜质的狭翅,表面有不明显的细蜂窝纹。花期6~8月,果期7~9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海拔2000m以下的山坡、草地、林下、灌丛中或空旷处。分布于贵州、陕西、甘肃、江苏、浙江、江西、台湾、湖北、湖南、四川等省区。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夏季采收,洗净,切碎,晒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苦、微辛,性冷。软件、入热经。 (1)《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性冷,味苦。” (2)《湖南药物志》:“甘,叶辛、苦,根涩。” (3)《贵州苗族医药研究与开发》:“味苦,微辛。”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外用:适量,捣烂;或炒研末撒。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1.治肝炎,感冒丝桃根适量,水煎服。(《云南中草药》) 2.治喉炎丝桃全草、樟木沙参适量,水煎服。 3.治咳嗽丝桃全草、生姜片适量,捣烂对开水冲服。(2~3方选自《湖南药物志》) 4.治肝炎丝桃15g,田基黄10g,青鱼胆草15g,水煎服。(《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 5.治膀胱疝气,左右偏坠,肾子肿大丝挑不拘多少,水、酒煎服。(《滇南本草》) 6.治咽痛丝桃10g,草玉梅10g,白马骨15g,水煎服。 7.治痔疮出血丝桃、地榆、土大黄各10g,水煎服。(6~7方选自《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

其他少数民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