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
- 基本信息
- 基原信息
- 药物运用
- 现代研究
- 其他苗药推荐
- 其他少数民族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鲤鱼
-
类别:
苗药
-
民族药名:
大美
-
民族药名出处:
贵州铜仁地区
-
药材来源:
为鲤科动物鲤的肉或全体。
-
出处:
《中华本草》苗药卷
-
功效:
健脾开胃,利水消肿,通乳,安胎。
-
主治:
主治胃痛,泄泻,水湿肿满,小便不利,脚气,黄疸,咳嗽气逆,胎动不安,妊娠水肿,产后乳汁稀少。
(1)《贵州中草药名录》:“利水,消肿,下气,通乳。治水肿胀满,脚气,黄疸,咳嗽气逆,乳汁不通。”
(2)《苗族医药学》:“健脾开胃,止咳平喘,利尿消肿。”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Cyprinus carpio Linnaeus
-
药物分类:
动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鲤Coprinus carpio Linnaeus 体呈纺锤形,侧扁,腹部圆。头宽阔,吻钝,口端位,呈马蹄形,须2对,眼小,位于头纵轴的上方,下咽齿3行,内侧的齿呈白齿形。鳞大,侧线鳞33(5~6)/(5~6)39;鳃耙一般为18~22;背鳍3,15~21,第3硬刺坚硬,后线有锯齿;臀鳍3,5;第3硬刺后缘也有锯齿。身体背部纯黑色,侧线的下方近金黄色,腹部淡白色。背、尾鳍基部微黑,雄鱼尾鳍和臀鳍橙红色。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多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库、池沼的松软底层和水草丛生处。除西藏外,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
栽培与养殖:
生活习性:为中下层鱼类,栖息于淡水各种水域中。杂食性,吃小型动、植物和浮游生物、腐屑、人工饲料。水温在10℃以上开始摄食,随水温升高,摄食量增加;秋季为越冬积蓄体胀而大量摄食;繁殖季节,食量减少,直到产卵结束。在天然水域中的鲤鱼最大可长到20kg,3龄之内生长快,3龄以后生长变慢。
养殖技术:雄鱼1年性成熟,雌鱼2年性成熟,寒冷的北方比南方性成熟晚。流水或静水中均可产卵,卵量达几十万粒。粘性卵,受精卵3~5天可孵化出鱼苗。人工养殖时,为了使亲鱼发情、交尾、产卵、孵化的时间集中做到同期化,多采用外缘激素(如垂体激素等)对亲鱼催情,我国南北各地养鱼场普遍应用。
初生的鱼苗称为“水花”2经过15天饲养,长至2cm长时称为“乌仔头”;长至3cm以上称为“夏花”;再经3~5个月长至10~17cm时称为“秋片”或“秋花”;冬季出塘的鱼种,称为“冬片”或“冬花”;第2年出塘的鱼种,称为“春片”或“春花”;以上统称为1龄鱼种或仔扣鱼种。着片鱼种再经1年饲养长至50~500g时称为老口鱼种或过池鱼种。
饲养管理:人工养殖鲤鱼,有池塘养鱼、水库养鱼、湖泊养鱼、沟汊养鱼,还有网箱养鱼、流水养鱼等多种方法。当前提倡大水面池塘放养大规格鱼种,成活率高,生长快,经济效益明显。
放养鱼苗的池塘多在冬季平整修补、消毒冷冻和日晒,以消除病害和野杂鱼。杂放养前7~8天向池内注入新水50~60cm,并在地角堆放有机肥料,培育适口鱼饵。鱼苗放养按每1hm2 225万~300万尾投放。放养后可每日投洒豆浆、草浆以及大草沤肥,投入发酵肥粪和适当施入化肥以培养浮游生物。鱼苗长到3cm长称为夏花后要拉网分塘稀养,也可作商品出售。池塘放养夏花以每1hm2 5.25万~6.75万尾为宜,生长快速。夏花的饲料可投放浮萍、豆饼、糠麸以及青草等。成鱼可利用池塘精养,在养殖技术上综合强化贯彻“水种食密混轮防管”八字方针,增产增值。可利用网箱养鲤、流水养鲤、稻田养鲤等多种形式。鲤鱼在水池沼中饲养,捕捞较难。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鲤鱼可用网捕、钓钩捕等。多为鲜鱼入药。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淡,性冷。入热经。
《贵州中草药名录》:“味甘,性平。”
-
用法用量:
内服:蒸汤或煮食,100~240g。外用:适量,烧灰,醋调敷。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1.治黄疸鲤鱼1条,去内脏炖服。
2.治喘咳鲤鱼泡童便,烧吃。(1~2方选自《苗族医药学》)
-
注意事项:
鱼胆汁有毒,禁服。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鲤鱼肉的一般化学成分组成,因产地、季节、环境、年龄、营养状况等而有差异。每100g约含水77g,蛋白质17.3g,脂肪5.1g,灰分1g(其中钙25mg,磷175g,铁1.6mg)。在冬季,鲤鱼的蛋白质及一些氨基酸含量均降低,在肌肉水提物中胱氨酸(cystine)、组氨酸(histid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甘氨酸(glycine)、丙氨酸(alanine)减少,而赖氨酸(lysine)精氨酸(rginine)、天门冬氨酸(asparaginic acid)尚恒定。鲤鱼肉的游离氨基酸为腥味的主要成分,在10余种游离氨基酸中,以谷氨酸、甘氨酸、组氨酸为最丰富含饱和脂肪酸硬脂酸(stearic acid),肉豆蔻酸(myris-d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不饱和脂肪酸有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亚麻酸(linolenic)[1,2]。不饱和脂肪酸有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3]。含肌酸(creatine)磷酸肌酸(creatine phosphoric acid)。每100g肉中有核黄素(ri-boflacine)0.1mg,烟酸(nicotinic acid)3.1mg,维生素A20u,B1 400μg,B2 80μg,烟酸2.0mg。此外尚含组织蛋白酶(cathepsin)A、B及C[1,2]。
-
药理作用:
1.鲤鱼为淡水鱼,其资源丰富,现已是提取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主要原料。其DHA和EPA主要药理作用有降血脂,抗血栓,降低血液粘度,对抗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1]。
2.抗衰老作用 鲤鱼精巢DNA对机体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是抗衰老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而且有维持和提高机体内抗氧化酶的活性、抗脂质过氧化等作用,从而达到延缓衰老的作用[2]。
3.抗菌作用 鲤鱼鱼精蛋白尤其是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更强,对某些革兰阴性菌和酵母亦有抑制作用,但不能抑制霉菌。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抑菌试验表明,鱼精蛋白在碱性范围内抑菌效果较好[3]。
-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2620
[2]贾玉海.中国海洋湖活药物学.第1版.北京:学苑出版社,1996:173
[3]张豁中,等.动物活性成分化学.第1版.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374药理
[1]张豁中,等,动物活性成分化学.第1版.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374
[2]朱海梅.青海大学学报,2000,20(2):19
[3]钟立人,等.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7,23(5):21
现代临床研究
[1]张达旭.广西中医药,1990,(3):7
[2]常克,等.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0(16):1536
[3]王一波.国医论坛,2003,18(3):22
[4]张庆俊.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8,24(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