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花蓼

  • 音译名: 梭洞学
  • 分类: 苗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头花蓼
  • 类别: 苗药
  • 民族药名: 梭洞学
  • 民族药名出处: 贵州黔东南地区
  • 药材来源: 为蓼科植物头花蓼的全草。
  • 出处: 《中华本草》苗药卷
  • 功效: 清热解毒,利尿通淋,活血止痛。
  • 主治: 主治膀胱炎,痢疾,肾盂肾炎,风湿痛,尿路结石,跌仆损伤,疮疡湿疹,黄水疮,石淋,水肿。 (1)《广西中草药》:“解毒消炎。治痢疾,皮肤溃疡,无名肿毒。” (2)《云南中草药》:“清热利尿,通淋。” (3)《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凉血。主治泌尿系感染,腹泻,血尿。” (4)《贵州中药资源》:“解毒,散瘀,利尿通淋。主治痢疾,肾盂肾炎,膀胱炎。”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Polygonum capitatum Buchanan.–Hamilton ex D.Don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头花蓼Polygonum capitatum Buch.-Ham.ex D.Don 多年生草本植物,长15~25cm。根茎粗大;茎横走或斜上升,分枝紫红色,节处着生柔毛。叶互生,卵圆形至椭圆形,长1.0~3cm,宽0.5~1.5cm,无端钝尖,基部宽楔形,全缘,有红色缘毛,边缘叶脉常带红色;叶柄短或近于无柄;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序轴有腺毛;花小,粉红色,花被5深裂;雄蕊8枚,基部有黄绿色腺体;子房上位,花柱上部3深裂,柱头球形。瘦果卵形,3棱,包于宿存花被内;黑色,光泽。花期6~1O月,果期9~11月。 生于山坡岩石上、水沟边、田边阴湿处等。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分布于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省区。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茎呈圆柱形,红褐色,节处着生柔毛,断面中空。叶互生,平展后为椭圆形,长1~3cm,宽0.5~1.5cm,先端钝尖,基部楔形,全缘,具红色缘毛,上面绿色,常有人字形红晕,下面绿色带紫色,两面均被褐色疏柔毛;叶柄短或近无柄,基部有草质耳状片,托叶鞘筒状,膜质。花序头状,顶生或腋生,花被5裂,雄蕊8。瘦果卵形,具3棱,黑色。气微,味微苦、涩。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苦,辛、性冷。入热经。 (1)《广西中草药》:“味苦、辛、性平。无毒。” (2)《贵州草药》:“性平,味酸、微苦。” (3)《云南中草药》:“酸,凉。”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煎水或熬膏。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1.治痢疾①石莽草60g,水煎服,每日2次。(《广西中草药》)②四季红30g,地榆15g,水煎服。(《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 2.治血尿,膀胱炎①四季红(全草)30g,水煎服,每日3次。(《贵州中药资源》)②四季红15g,凤尾草10g,车前子10g,水煎服。(《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 3.治肾盂肾炎,尿道结石,跌打损伤①头花蓼15~30g,水煎服。(《云南中草药选》)②四季红30g,萹蓄15g,金钱草15g,水煎服。(《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 4.治疮疡,麻风溃烂石莽草500g,九里明150g,爬山虎150g,桉树叶150g。水煎成膏,加梅片6g搅匀,涂患处,每日1次。(《广西中草药》) 5.治蛔虫病省丁草根6g,蒸瘦肉吃。(《贵州草药》)
  • 注意事项: 孕妇及无实热者忌用。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头花蓼全草含苯甲醛(benzaldehyde),乙酸(acetic acid),24-羟基二十四烷-3-酮,29-羟基二十九烷-3-酮,β-谷甾醇(β-sitosterol),没食子酸(gallic acid)[1]。黄酮类化合物:檞皮素(quercetin,I),檞皮苷(quercitrin,Ⅱ),陆地棉苷(hirsutine,Ⅲ)[2]。另含P、K、Ca、Mg、Mn、Fe等17种无机元素[3]。
  • 药理作用: 1.抗感染作用  本品醚提取部分对黄色葡萄球菌,醇提取部分对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1]。本品水提取物0.9g/(kg·d)和0.6g/(kg·d)灌胃,连续7天,能明显降低大肠杆菌所致大鼠肾盂肾炎模型尿中的白细胞和红细胞;3.6g/kg和1.8g/kg灌胃,每日3次,连续3天,能明显降低大肠杆菌感染小鼠的死亡率;0.9g/kg,0.6g/kg和0.3/kg,灌胃1次,其药后大鼠尿液在试管内对大肠杆菌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 2.解热作用  本品水提取物0.45g/kg灌胃,不能降低正常家兔体温,但能明显降低静注伤寒、副伤寒杆菌所致发热家兔的体温[2]。 3.其他作用 本品水提取物0.45g/kg和0.3g/kg给家兔灌胃,0.9g/kg和O.6g/kg给大鼠灌胃,均无利尿作用[2]。
  •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吴乃居,等.中草药,1985,16(4):5 [2]李勇军,等.中国药学杂志,2000,35(5):300 [3]许乾丽,等.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1,18(1):36 药理 [1]吴乃居,等.中草药,1985,16(4):5 [2]任光友,等.中国中药杂志,1995,20(2):107

其他少数民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