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莓
- 基本信息
- 基原信息
- 药物运用
- 现代研究
- 其他苗药推荐
- 其他少数民族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木莓
-
类别:
苗药
-
民族药名:
真溜窝
-
民族药名出处:
贵州黔东南地区
-
药材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山莓的根。
-
出处:
《中华本草》苗药卷
-
功效:
止血,止带,止痒。
-
主治:
主治崩漏,带下,痔血,湿疹。
《贵州中草药名录》:“清热,凉血,止血。治跌打红肿,血崩,血尿,月经不调,白带,肠炎,痢疾,吐血。”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Rubus corchorifolius L. f.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山莓Rubus corchorifolius L.f. 灌木高1~3m,枝具皮刺。单叶;叶柄长5~20mm ;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12cm,宽2~5cm,不裂或3浅裂,有不整齐重锯齿,上面脉上稍有柔毛,下面及叶柄有灰色绒毛,脉上散生钩状皮刺;托叶条形,帖生于叶柄上。花单生或数朵聚生短枝上;花白色,直径约3cm;萼裂片卵状披针形,密生灰白色柔毛;雄蕊、雌蕊均多数。聚合果球形,直径10~12mm,红色。花期2~5月,果期4~6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海拔200~2 200m的向阳山坡、溪边、山谷、荒地和疏密灌丛中潮湿处。分布于华东、西南及陕西、湖北、湖南、台湾等省区。
-
栽培与养殖:
喜温、喜光,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宜选择向阳坡地栽培,也可利用树边、地角栽植。分株繁殖:秋冬或早春,在落叶后至萌芽前,从老树的株丛旁边挖取带有侧根的枝条,剪短过长枝条,分成单株,按穴距50~60cm开穴,每穴栽1~2株,栽后培土踏实,浇透水保湿,再覆土将植穴封培起来。田间栽植当年,注意浇水、松土、除草、补苗。第2年开始,每年中耕除草1~2次。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夏季,当果实饱满、外表呈绿色时摘收。用酒蒸晒干或用开水浸1~2分钟晒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本品为聚合果,由多数小核果聚生在隆起的花托上而呈长圆锥形或半球形,高5~10mm,直径3~7mm。表面黄绿色或淡棕色,密被灰白色茸毛;顶端钝圆,基部扁平或中心微凹入;宿萼黄绿色或棕褐色,5裂,裂片先端反折;基部着生极多棕色花丝;果柄细长或留有残痕。小坚果易剥落,半月形,长约2mm,宽约1mm;背面隆起,密被灰白色柔毛,两侧有明显的网纹,腹部有突起的棱线。体轻,质稍硬。气微,味酸微涩。
-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呈棕黄色。单细胞非腺毛大多碎断,壁厚,胞腔线形,有的木化;表面可见双、单螺纹;非腺毛基部表面观类圆形或类方形,胞腔有分支,似石细胞。草酸钙簇晶多见,直径9~31pm。果皮纤维黄色,多纵横交错排列。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苦、涩,性冷。入热经。
《草木便方》:“苦、涩,平。”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生食。外用:适量,捣汁涂搽。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1.治崩漏木莓根30g,?木30g,水煎服。
2.治带下木莓根30g,椿根皮20g,水煎服。
3.治痔血木莓根15g,地榆10g,土大黄10,水煎服。
4.治湿疹木莓叶30g,蛇倒退20g,水煎外洗。(1~4方选自《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根部含10个化合物,它们分别为:胡萝卜苷(Ⅰ)、乌苏酸(Ⅱ)、3β,19α-二羟基-2-氧-乌苏-12-烯-28-酸(Ⅲ)、2α,3β,23α-三羟基乌苏-12,18-二烯-28-酸(Ⅳ)、2α,3β,23α-三羟基乌苏-12,19-二烯-28-酸(V)、2α,3β,19α,23α-四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VI)、2α,3β-二羟基乌苏-12,18-二烯-28酸(Ⅶ)、2α,3β,19α-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Ⅷ)、2α,3β,19α-三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Ⅸ)和蔷薇酸(Ⅹ)[1]。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赵卫权,等.中草药,2001,32(10):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