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

  • 音译名: 嘎奥豆基
  • 分类: 苗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杉木
  • 类别: 苗药
  • 民族药名: 嘎奥豆基
  • 民族药名出处: 贵州黔东南地区
  • 药材来源: 为杉科植物杉木的心材及树枝。
  • 出处: 《中华本草》苗药卷
  • 功效: 辟恶除秽,除湿散毒,降逆气,活血止痛。
  • 主治: 主治脚气肿满,奔豚,霍乱,心腹胀痛,风湿毒疮,跌仆损伤,创伤出血,烧烫伤,降血压。 (1)《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枝:顺气,消腹肿,痰滞。治肺痈,小儿阴肿。” (2)《苗族医药学》:“治降血压,毒蛇咬伤,白带过多。”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 Hook.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 常绿乔木,高达25m。枝皮灰褐色,裂成长条片脱落。叶在主枝上辐射伸展,线状披针形,革质,坚硬,长达6cm,基部下延于枝上而扭转,边缘有细锯齿,上面绿色,下面有白粉带2条。雌雄同株,花单性;雄花序圆柱状,基部有鳞片数枚,每花由多数雄蕊组成,每1雄蕊有3个倒垂、l室的花药,生于鳞片状的药隔下缘;雌花单生或3~4朵簇生枝顶,球状,每1鳞片有倒垂的胚珠3颗。球果近球形或卵圆形。种子长卵形,扁平,暗褐色,两侧有窄翅。花期4月,球果10月下旬成熟。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全国各地普遍栽培。
  • 栽培与养殖: 杉木是亚热带植物,喜生长在山的中、下部,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富含有机质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中,忌盐碱地。土壤瘠薄、干旱的地方生长不良。用育苗移栽和插条繁殖。育苗移栽:杉木多在2月前后播种,翌年2月起苗移栽。插条繁殖:宜选茁壮、挺直、顶芽饱满、无病虫为害的一至二年生枝条,人土深应大于穗长的一半以上。移栽和扦插成活后,应中耕除草,修剪萌蘖,追施土杂肥。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四季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辛香,性微热。入冷经。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或烧存性研末调敷。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1.治创伤出血杉木老树皮烧灰研末,调鸡蛋白外敷。(《中草药学》) 2.治黄蜂伤杉树尖适量,揉绒搽患处。 3.治白带过多杉树尖适量,加酒服。(2~3方选自《苗族医药学》)
  • 注意事项: 不可久服和过量。虚人禁服。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木材含挥发油[1]。主要成分为柏木醇(cedrol)等[2]。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浙江省卫生厅.天目山药用植物志.第1版.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65:150 [2]Shieh J,et al.J Fac Agric Kywshu Univ,1992,36(3,4):301(C A,1992,117:188227r)

其他少数民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