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黄花
- 基本信息
- 基原信息
- 药物运用
- 现代研究
- 其他苗药推荐
- 其他少数民族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水黄花
-
类别:
苗药
-
民族药名:
加欧雾
-
民族药名出处:
贵州黔东南地区
-
药材来源:
为大戟科植物水黄花的根、根皮。
-
出处:
《中华本草》苗药卷
-
功效:
利尿逐水,清热解毒。
-
主治:
主治水肿,水膨,疥疮,小儿黄水疮。
(1)《贵阳民间药草》:“清热,逐水,利尿。治水肿,水蛊,血蛊,疥疮瘙痒。”
(2)《贵州草药》:“清热解毒。治无名毒疮。”
(3)《贵州民间方药集》:“利尿,利便。治水肿,臌胀病。”
(4)《苗族医药学》:“峻下,泻水。”
(5)《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泻下,逐水,利尿。主治便秘,水臌病等。”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Euphorbia chrysocoma Levl. et Vant.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水黄花Euphorbia chrysocoma Levl.et Vant
多年生草本植物,高20~80cm。根粗大。茎单一或有分枝。叶互生;叶柄短或无;叶片狭长圆状被针形,长8~10cm,宽1.2~2cm,先端钝圆,基部急狭,全缘。聚伞状花序通常5歧伞状分支;总苞片5,轮生,卵状被针形,长3~4cm,宽1.5~1.7cm,黄色;花梗长2~3cm,有4~5花;苞片卵形,长1~1.4cm,宽8~9mm,黄色;花单性,无花被。蒴果光滑;种子黑色。果期6~9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海拔600~1 300m的山坡疏林下。分布于湖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根秋季采挖,剥取根皮,晒干或鲜用;春、夏采叶,鲜用或晒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苦,性冷。入热经。
(1)《贵阳民间药草》:“苦、辛,寒。”
(2)《贵州草药》:“性寒,味苦。”
(3)《苗族药物集》:“性冷,味苦,入热经。”
(4)《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性冷,味苦,入热经。”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1.治水肿,水臌病①水黄花干燥根皮,微炒为末,加等量蜂蜜,制成蜜丸如豌豆大,每日服1次,每次1粒,空腹服下。体虚者禁服,忌食盐100天。②新鲜水黄花根9g,加水煎汤内服,如下泻过烈,冷粥内服止泻。③新鲜水黄花根15g,蒸鸭1只,至极烂内服。
2.治疥疮瘙痒水黄花叶晒干为末,用油调敷患处。(1~2方选自《贵阳民间药草》)
3.治无名毒疮水黄花嫩叶1把,捣绒敷患处。(《贵州草药》)
4.治便秘水黄花根5g,煎水服。
5.治水臌病水黄花5g,研末为丸。(4~5方选自《苗族医药学》)
6.治疟疾、腹胀水黄花根、老姜各10g,水煎。于疟前2小时服1次,1日1剂,连服3剂。
7.治腹水水黄花根31g,水煎,分2次服,1日服完,即可下水。服冷粥半碗即止泻。
8.治乳痈水黄花63g,煮甜酒吃。另用渣外敷患处。
9.治胃绞痛,吐酸水水黄花根3g,石菖蒲6g,蒸甜酒,内服,1次服完。(6~9方选自《贵州民间方药集》)
-
注意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