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上花

  • 音译名: 枪墙叶
  • 分类: 苗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叶上花
  • 类别: 苗药
  • 民族药名: 枪墙叶
  • 民族药名出处: 贵州铜仁地区
  • 药材来源: 为山茱萸科植物西藏青荚叶的花、果实、叶及根。
  • 出处: 《中华本草》苗药卷
  • 功效: 叶:祛风除湿,活血解毒。
  • 主治: 主治风湿痹痛,胃痛,痢疾,月经不调,跌仆瘀肿,毒蛇咬伤,痈疖疮毒。根:舒筋活络,止咳平端,调经;主治久咳虚喘,劳伤腰痛,月经不调,产后腹痛,跌仆肿痛。 (1)《贵州中草药名录》:“止痛,止咳,补虚。治久咳,劳伤,子宫脱垂,妇女不孕。” (2)《贵州草药》:“补虚止咳,止痛,固脱。治久咳喘,劳伤,妇人不育,子宫脱出。” (3)《云南中草药》:“活血祛瘀,接骨,截疟。治骨折,月经不调,疟疾。” (4)《广西民族药简编》:“根:水煎服,治神经衰弱;与猪骨煲服,治胃痛。根、叶水煎服,治产后腹痛。”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Helwingia himalaica Hook.f.et Thoms. ex Clark.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西藏青荚叶Helwingia himalaica Hook.f.et Thoms.ex Clark. 落叶灌木,高1~3m,嫩枝黄褐色。叶互生,长椭圆形或披针形,长5~18cm,宽2.5~5cm,先端尾状渐尖,边缘具细锯齿,近基都有刺状腺齿,侧脉每边6~8条,两面无毛。花雌雄异株;雄花5~12朵呈密聚伞花序;雌花具梗,单生或2~3朵簇生于叶表面主脉的中部或近基部;花瓣3~5,倒卵形;雄蕊3~5,生于花盘内侧;雌花子房下位,3~5室,花柱3~4裂。核果浆果状,椭圆形,成熟紫黑色,具棱。花期4~5月,果期8~9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海拔900~3 300m的阴湿林下或林缘。分布于四川、西藏、贵州、广西、云南、湖南等省区。
  • 栽培与养殖: 喜阴凉湿润的气候,怕强光和干旱。宜以疏松肥沃的腐殖质壤土栽培。种子繁殖:夏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晾干种子,忌烈火及暴晒。撒播,用草木灰或细土盖过种子即可,播后烧水保湿。苗高25~30cm时可定植。按行株距60cm×60cm开穴,每穴栽苗1株。幼苗期间应注意强光和干旱的影响。每年中耕除草3~4次,追肥可结合除草进行,还应注意保持土壤湿润和荫蔽。当发现叶片上出现褐斑点(褐斑病)时,可用1:1:150的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防治。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叶: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根:全年均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叶片较厚,呈长椭圆形,长5~18cm.宽2.5~5cm。先端尾状渐尖,有的主脉上可见红色核果,表面具棱。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苦,性冷。入热经、慢经。 (1)《贵州草药》:“性平,味苦,微甘。” (2)《四川中草药志》:“性凉,味苦。无毒。” (3)《云南中草药》:“苦、微涩,凉。”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泡酒。外用:适量,鲜品捣烂外敷。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1.治痢疾,便血,胃痛青荚叶9~15g,水煎服。(《广西本草选编》) 2.治年久喘咳叶上花10g,水煎服。 3.治劳伤叶上花根、矮陀陀、土三七各15g,泡酒500ml,每次服15~20ml。 4.治月经不调叶上花无花果月季花各10g,水煎服。(2~4方选自《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 5.治跌仆损伤叶上果、根或全株30g,小血藤15g,川芎9g,茜草15g,五爪龙15g,鸡骨常山15g,泡酒服,每次20ml,1日3次。(《曲靖专区中草药》) 6.治胃痛西藏青荚叶根20g,猪骨250g,水炖,取药汁,1日分2次服。(《中国民间单验方》)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

其他少数民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