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
- 基本信息
- 基原信息
- 药物运用
- 现代研究
- 其他苗药推荐
- 其他少数民族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桑
-
类别:
苗药
-
民族药名:
茹刚
-
民族药名出处:
贵州毕节地区
-
药材来源:
为桑科植物桑的叶、果实、根。
-
出处:
《中华本草》苗药卷
-
功效:
疏散风热,清肺,明目。
-
主治:
主治风热感冒,发热头痛,汗出恶风,咳嗽胸痛,肺燥干咳无痰,咽干口燥,目赤肿痛。
(1)《贵州中草药名录》:“祛风明目。”
(2)《贵州草药》:“清热,祛风,止咳。”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Morus allba L.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桑Morus alba L 落叶乔木,高3~7m或更高,通常灌木状,植物体含乳液。树皮黄褐色,枝灰黄色或灰白色,细长疏生,嫩时稍有柔毛。叶互生;卵形或椭圆形。长5~10cm,最长可达20cm,宽5~11cm,先端锐尖,基部心脏形或圆形,边缘有不整齐的粗锯齿或有时叶为各种分裂;叶柄长1.5~4cm,托叶披针形,早落。花单性,雌雄异株;花黄绿色,与叶同时开放;雄花成葇荑花序;雌花成穗状花序;萼片4裂;雄花有雄蕊4;雌花无花枝,柱头2裂,向外卷。聚合果腋生,椭圆形,肉质,长1~2.5cm,深紫色或黑色,少有白色。花期4~5月,果期6~7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丘陵、山坡、村旁、田野等处。我国南方各省区均有栽培。
-
栽培与养殖:
喜温暖湿润气候,稍耐阴。气温12℃以上开始萌芽,生长适宜温度25~30℃,超过40℃则受到抑制,降到12℃以下则停止生长。耐旱,不耐涝,耐贫瘠。对土壤的适应性强。
栽培技术:用种子、嫁接和压条繁殖。种子繁殖:采取紫色成熟桑葚,搓去果肉,洗净种子,随机播种或湿砂贮藏。春播、夏播、秋播均可。夏播、秋播可用当年新种子。播前用50℃温水浸种,待自然冷却后,再浸泡12小时,放湿沙中贮藏催芽,经常保持湿润,待种皮破裂露白时即可播种,按行株距20cm×30cm开沟,沟深1cm,每1hm2用种量7.5~15kg。播后覆土。经约10天出苗。苗高3~4cm间苗,去弱留强,并补苗。春、秋季按株距10~15cm定苗。嫁接繁殖:袋接法,于嫁接前20天,剪接穗,湿沙贮藏,使砧木剪口处的皮层和木质部分离成袋状,然后插入接穗,以插紧为止。压条繁殖:早春将母株横伏固定于地面,埋入沟中,露出顶端,培土压实,待生根后与母体分离。春或秋季进行定植,按行株距2m×0.4m开穴,穴径0.5~0.7m,穴底施人腐熟厩肥,上铺薄土一层,栽入,填表土后,将植株向上提一提,使根部舒展,再填心土,压实,浇水。
田间管理:定型后通过修剪、蔬芽、摘心,养成一定树型。修剪可用拳式修剪法,每年在基部伐条利用潜伏芽发新条,几年后在修伐处形成拳状的树疙瘩。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10~11月霜降后采收经霜之叶,除去细枝及杂质,晒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叶多皱缩、破碎。完好者有柄,叶柄长1~2.5cm;叶片展平后呈卵形或宽卵形,长8~15cm,宽7~13cm,先端渐尖,基部截形、圆形或心形,边缘有锯齿,有的不规则分裂。上表面黄绿色或浅黄棕色,有的有小油状突起;下表面颜色稍浅,叶脉突出,小脉网状,脉上被疏毛,脉基具粗毛。质脆。气微,味淡、微苦涩。
以叶大、色黄者为佳。
-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 叶片横切面:上表皮细胞方形,有的硕大,径向延长,其外壁略向外突起,内含钟乳体。下表皮细胞扁平,含钟乳体的细胞少见;可见单细胞柄、多细胞头的腺毛及单细胞非腺毛,以叶脉处多见;有的非腺毛基部膨大,内含钟乳体。栅栏组织1~2列细胞,不通过主脉,海绵组织排列较紧密。主脉上、下表皮细胞内侧有厚角组织,维管束外韧型,韧皮部狭窄,外侧有厚角组织,细胞较小,木质部新月形,有的在大维管束上方有一小的外韧型维管束。叶肉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簇晶,偶有棱晶,主脉薄壁细胞中含有棱晶,偶见簇晶。
粉末特征:棕绿色或黄绿色。钟乳体直径47~77μm。下表皮气孔布丁式,副卫细胞4~6个。非腺毛单细胞,长50~230μm。草酸钙簇晶及方晶,簇晶直径5~16μm。腺毛头部类圆球形,2~4个细胞,直径15~35μm,柄单细胞,长14~30μm。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苦、甜,性冷。入热经。
《贵州草药》:“性寒,味苦。”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4.5~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烂外敷。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
-
注意事项:
肝燥者禁用。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叶含:甾体及三萜类化合物:牛膝甾酮(inokosterone),蜕皮甾酮(ecdysterone)[1],豆甾醇(stigmastec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羽扇豆醇(lupol),及其乙酰衍生物[2,3]和β-香树脂醇(β-amyrin)[4]等。黄酮及其苷类:芸香苷(rutin),槲皮素(quercetin)[5],异槲皮苷(isoquercitrin)[6],桑苷(mora-cetin)[7],桑黄酮(kuwanon)[8]。新分离化合物gult-5β-en-ylacetate,3β-hydroxylup-20(29)-en-28-oic acid,3β-hydroxylup-12-en-28-oic acid,bu-tyrospermol actetate等[9]。
另外,还含有香豆精及其苷类、挥发油、氨基酸及小分子肽、生物碱、有机酸及其他化合物。
-
药理作用:
1.降血糖作用 桑叶和蜕皮甾酮对四氧嘧啶引起的大鼠糖尿病,或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抗胰岛素血清引起的小鼠高血糖症均有降血糖作用[1,2,3]。
2.抗菌作用 1g/ml鲜桑叶煎剂体外实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和炭疽杆菌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和绿脓杆菌也有一定的抗菌作用[4]。
3.其他作用 蜕皮激素能促进细胞生长,刺激真皮细胞分裂,产生新生的表皮并促使昆虫蜕皮。对人体能促进蛋白质合成,排除体内胆固醇,降低血脂[5]。桑叶乙醇提取物的植物雌激素,喂饲小鼠可减慢生长速度[6]。
4.毒性 将10%桑叶注射液注射手兔股四头肌或满人兔眼角膜囊内未发现有局部刺激作用;豚鼠过敏反应试验为阴性;体外试验对羊红细胞未见溶血反应[7]。
-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竹本常松,等.药学杂志(日),1967,87(6):748
[2]Mieko Suzuki,et al.Chem Pharm Bull,1966,14(9):1049
[3]Kinichi Naito,et al.C A,1964,607141
[4]El-Khrisy E A M,et al C A,1992,117:86802g
[5]内藤谦一.医学中央杂志(日),1970,259:51
[6]Yasuji Hasuji Hamamura,et al.C A,1957,51:18140b
[7]内藤谦一.医学中央杂志(日),1970,259:52
[8]Zenyaku Kogyo Co Ltd.C A,1989,99:164007c
[9]吴丰,等.中国中药杂志,223,28(2):141
药理
[1]Sharaf A A,et al.C A,1963,60:4650g
[2]Yoshida T,etal.Biochem Pharmacol,1971,20(12):3263
[3]刘亚光.新中医,1979,(1):50
[4]零陵地区防疫站,等.湖南医药杂志,1974,(4):50
[5]北京医学院,等.中草药成分化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420
[6]Saxena S K.C A,1979,91:69467D
[7]山东省临忻县卫生局,等.中草药通讯,1972,(6):334
现代临床研究
[1]于俊杰,等.陕西中医,1989,19(9):399
[2]山东省临忻县卫生局,等.中草药通讯,197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