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

  • 音译名: 比猛
  • 分类: 苗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猕猴桃
  • 类别: 苗药
  • 民族药名: 比猛
  • 民族药名出处: 贵州铜仁地区
  • 药材来源: 为猕猴桃科植物猕猴桃的果实、根。
  • 出处: 《中华本草》苗药卷
  • 功效: 解热,止渴,健胃,通淋。
  • 主治: 主治烦热,消渴,肺热干咳,消化不良,湿热黄疸,石淋,痔疮。 (1)《湖南药物志》:“祛暑热,利小便。” (2)《四川常用中草药》:“果治痢疾,咳嗽。” (3)《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猕猴桃 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 幼枝赤色,同叶柄密生灰棕色柔毛,老枝无毛;髓大,白色,片状。单时互生;叶柄长达6cm;叶片纸质,圆形、卵圆形或倒卵形,长5~17cm,先端突尖、微凹或平截,基部阔楔形至心脏形,边缘有刺毛状齿,上面暗绿色,仅叶脉有毛,下面灰白色,密生灰棕色星状绒毛。花单生或数朵聚生于叶腋;单性花,雌雄异株或单性花与两性花共存;萼片5,稀为4,基部稍连合,花梗被淡棕色绒毛;花瓣5,稀4,或多至6~7片,刚开放时呈乳白色,后变黄色;雄蕊多数;子房上位,多室,花柱丝状,多数。浆果卵圆形或长圆形,长3~5cm,密生棕色长毛,有香气。种子细小,黑色。花期6月,果期8~9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山地林间或灌丛中。分布于黄河流域中、下游及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采摘成熟果实,鲜用或晒干用。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浆果近球形、圆柱形、倒卵形或椭圆形,长4~6cm;表面黄褐色或绿褐色,被绒毛、长硬毛或制毛状长硬毛,有的秃净,具小而多的淡褐色斑点,先端喙不明显,微尖,基部果柄长1.2~4cm,宿存萼反折;果肉外部绿色,内部黄色。种子细小,长2.5mm。气微,味酸、甘、微涩。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酸、涩,性冷。入热经。 《苗族药物集》:“性冷,味涩,入热经。”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或生食;或榨汁饮。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1.治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猕猴桃干果60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2.治尿路结石猕猴桃果实15g,水煎服。(《广西本单选编》) 3.治风湿性关节炎猕猴桃报30g,筷子15g,木防己15g,水煎服。 4.治胃痛猕猴桃根30g,水煎服。 5.治水肿猕猴桃根30g,臭牡丹根20g,水煎服。(3~5方选自《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
  •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慎服。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猕猴桃果实含猕猴桃碱(actini-din)[1],玉蜀黍呤(zeatin),9-核糖基玉蜀黍呤(9-ribosylzeatin)[2],大黄素(emodin),大黄素甲醚(phy-scion),ω-羟基大黄素(ω-hydroxyemodin),大黄素酸(emodic acid),大黄素8-β-D葡萄糖苷(emodin-8-β-D-ghicoside),β-谷甾醇(β-sitoste-rol)[3],中华猕猴桃蛋白酶(actinidin)[4],游离氨基酸[5],糖有机酸,维生素C、B[6~9],色素[10],鞣质[11]及挥发性的烯醇类成分[12,13]。新鲜的果实中维生素C的含量为138~284.54mg/100g[14]。
  • 药理作用: 1.防癌作用  在亚硝酸氨基比林反应系统中,如不加阻断剂,均显示有突变阳性反应,如同时加入猕猴桃果汁,能阻断二甲基亚硝胺的合成,以鼠伤寒沙门菌TA100检验,无致突变作用[1]。在模拟胃液条件下,猕猴桃汁也能阻断亚硝酸与吗啉反应生成N-亚硝酸基吗啉,其阻断率优于柠檬汁及同浓度的维生素C溶液 [2];在孕妇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体内亦能阻断亚硝酸脯氨酸反应生成N-亚硝酸脯氨酸[3,4]。用鼠伤寒沙门菌TA100的Ames试验表明猕猴桃果汁能抑制α-叔丁烷-O-苯醌(t-BQ)的诱变性,其活性成分为果汁中所含巯基化合物[5]。猕猴桃中所含丰富的抗坏血酸物质(AH2)直接或间接地抑制癌变的作用,除抑制亚硝酸基化合物生成外,尚能捕获过剩自由基,促进干扰素产生,提高细胞内cAMP和cGMP含量,促进免疫功能,果汁中所含蛋白分解酶能分解和消化蛋白质,加强机体营养,这些均与抗癌作用有关[6]。 2.延缓衰老作用  给中老年人服用猕猴桃浸膏,每次20ml,每日2次,70天后红细胞中超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高于服药前及未服药组。此作用可能与其所含大量维生素C和黄酮类化合物有关,也可能与其促进蛋白质合成,加快酶蛋白生成有关[7]。 3.耐缺作用  猕猴桃汁0.5ml/只灌胃,每日1次,连续3天,可显著延长小鼠常压缺的存活时间,并能对抗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存活时间缩短。猕猴桃汁或其上清液0.5ml/只腹腔注射1次或连续3次,均能明显延长小鼠常压缺的存活时间[6]。 4.降血脂作用  猕猴桃果汁10ml/kg和20ml/kg灌胃,连续30天,对高脂饲喂的大鼠,有预防血清胆固醇和三酰甘油上升的趋势。20ml/kg灌胃,连续20天,对高血脂症小鼠,除显著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外,并能使高密度蛋白胆固醇含量升高20.6%,有一定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9]。另有报道,猕猴桃汁有降低心血管病患者血脂、血压作用[8]。 5.保肝作用  浓缩10倍的猕猴桃果汁10ml/kg灌胃,每日2次,连用3~4天,对四氯化碳、硫代乙酰胺泼尼松所致小鼠肝炎模型的丙氨酸转氨酶和肝脏三酰甘油含量上升没有抑制作用,但对肝脏病理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10,11]。 6.抗炎作用  从果中提取的中华猕猴桃蛋白酶20mg/kg经二巯基苏糖醇激活有显著抗炎作用,能抑制角叉菜胶、组胺和5-羟色胺(5-HT)所致大鼠足肿,5-HT和组胺所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棉球肉芽肿及甲醛所致亚急性炎症[12]。 7.其他作用  健康人对猕猴桃果汁中维生素C的利用率为94%[13]。成熟果实中所含一种糖蛋白有强力的果胶甲基酯酶抑制作用[14]。猕猴桃汁在体内外实验中对N-亚硝基胺的形成有显著抑制作用,这种抗亚硝酸化作用部分是由于富含维生素C,此外,还可能是存在某种未知的亚硝酸盐清除物质所致[15]。 8.毒性  20倍浓缩果汁小鼠灌胃的LD50为18.6ml/kg[10,11]。浓缩10倍果汁10ml/kg,连续2次以上,小鼠有食欲减退、活动减少、腹泻、嗜睡等现象,个别动物死亡。解剖见小鼠胃充盈,肠道极度扩张[11]。中华猕猴桃蛋白酶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99.15mg/kg。中毒症状有闭目、软弱、静伏不动,死前呈深抑制状态[12]。
  • 参考文献: /

其他少数民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