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楝皮
- 基本信息
- 基原信息
- 药物运用
- 现代研究
- 其他苗药推荐
- 其他少数民族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苦楝皮
-
类别:
苗药
-
民族药名:
比豆
-
民族药名出处:
贵州松桃地区
-
药材来源:
为楝科植物楝的果实和茎皮。
-
出处:
《中华本草》苗药卷
-
功效:
杀虫,疗癣。
-
主治:
主治蛔虫病,钩虫病,蛲虫病,阴道滴虫病,疥疮,头癣。
(1)《苗族药物集》:“驱虫,止痛。”
(2)《贵州中草药名录》:“理气止痛,解毒杀虫。治疝气,蛔积,头癣,疥疮,滴虫。”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Melia azedarach L.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楝Melia asedarach L
落叶乔木,高达10m。叶二回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11~13,卵形至椭圆形,长3~7cm,宽2~4cm,边缘有钝锯齿,幼时被星状毛。圆锥花序,腋生;花紫色;花萼5裂,披针形;花瓣5,倒披针形;雄蕊10,花丝合成筒。核果近球形,淡黄色,4~5室,每室有种子1枚。花期4~5月,果期10~11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路旁、坡脚,有的栽培在房前屋后。分布于我国秦岭以南各省区。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四时可采。但以春末夏秋为宜。砍下树干或挖出树根,剥取根皮或干皮,洗净晒干备用。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干皮呈不规则块片状、槽状或半卷筒状,长短不一,厚3~7mm。外表面粗糙,灰棕色或灰褐色,有交织的纵皱纹及点状灰棕色皮孔。除去粗皮者淡黄色;内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质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呈层片状,易剥离成薄片,层层黄白相间,每层薄片均可见极细的网纹。无臭,味苦。根皮呈不规则片状或蜷曲,厚1~5mm。外表面灰棕色或棕紫色,微有光泽,粗糙,多裂纹。干皮以皮细、可见多数皮孔的幼嫩树皮为佳;根皮以皮厚、去栓皮者为佳。
-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 干皮横切面:外侧有3~4条木栓组织层带。木栓层常已深入到韧皮部。老皮多已不见皮层。韧皮部有切向延长的纤维束与薄壁组织相间排列成层;纤维束周围的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鞘纤维;方晶直径6~31μm,纤维壁厚,木化。初生射线喇叭形,开口处的细胞常含有草酸钙簇晶。薄壁细胞中含淀粉粒,圆形、类圆形或卵圆形,单粒或由2~5个分粒组成的复粒。根皮横切面:落皮层较厚,其内侧可见射线及颓废筛管群;木栓层为多列木栓细胞。韧皮部韧皮射线波状弯曲,宽3~5列细胞;韧皮纤维排列成多层断续的环层,纤维束周围的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有的含草酸钙方晶。
-
理化鉴别: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约1g,加乙醚10ml,浸渍2小时,时时振摇,滤过。取滤液1ml,挥发干后,滴加对二甲氨基本甲醛试液数滴,显红色;另取滤液1ml,置于试管中,挥发干后,加醋酐1ml,搅拌,沿管壁加硫酸数滴,醋酐层显绿色,硫酸层显红色至紫红色。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苦,性冷;有毒。入热经。
(1)《苗族药物集》:“性冷,味苦,入热经。”
(2)《贵州中草药名录》:“味苦、辛,性寒。”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鲜品15~30g;或人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未调敷。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1.治虫积腹痛苦楝皮6g,苦参6g,蛇床子3g,皂角1.5g,研末,每服3g;或水煎服。
2.驱虫苦楝皮6g,使君子10g,水煎服。(1~2方选自《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
3.治蛔积腹痛①苦楝皮、红糖各156g,核桃果皮16g,水煎苦楝皮根及红糖,核桃果皮研粉,用汤药吞核桃果皮5g。②苦楝皮、火草各16g,水煎服。③苦楝皮16g,大风藤50g,川芎6g,水煎服。
4.治蛔积苦楝皮、贯众各31g,花椒16g,煎成浓膏,外包患儿脐眼。(3~4方选自《贵州民间方药集》)
5.治钩虫病苦楝皮5000g,加水25000g,熬成5000g;另用石榴皮24g,加水2500g,熬成1000g。再把两种药水混合搅匀,成人每次服30g。(《湖南药物志》)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楝树皮中含有川楝素(toosenda-nin)[1],苦楝酮(kulinone),苦楝萜酮内酯(kulactone),苦楝萜醇内酯(kulolactone),苦楝萜酸甲酯(mthylku-lonate)[2,3],苦楝子三醇(melianotriol)[4]等。
-
药理作用:
1.驱虫作用 经猪试验表明,该药煎剂或醇提取物均对猪蛔虫有抑制以至麻痹作用
[1];高浓度的苦楝皮药液(25%~50%)在体外对小鼠蛲虫也有麻痹作用[2]。
2.对呼吸中枢的影响 大剂量的川楝素能引起大鼠呼吸衰竭。主要由于该成分对中枢的抑制作用。延脑呼吸中枢部位直接给予川楝素,能支持上述结果。中枢兴奋药尼可刹米对川楝素引起的呼吸抑制有轻微的对抗作用[3]。
3.对神经、肌肉传导功能的影响 川楝素对大鼠有不可逆地阻遏间接刺激引起的肌肉收缩,但不影响神经的兴奋传导,也不降低肌肉对直接刺激的反应[4,5]。
4.抗肉毒中毒 川楝素对肉毒中毒动物具有治疗作用。此外,川楝素能明显增强抗毒血清对肉毒中毒小鼠和家兔的治疗作用[6]。
5.对心乳头肌电和机械特性的影响 川楝素抑制Ikl,其正性肌力作用是继发于APD的延长及钙通道的失活减慢[7]。
-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林启寿.中草药成分化学.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77:632
[2]Chang Frederic C,et al.Tetra Lett,1969,(11):819
[3]Chiang C K,et al.Tetrahedron,1973,(29):1911
[4]Lavic D,et al.Chem Comm,1967,18:910
药理
[1]吴云瑞,等.中华医学杂志,1948,34(10):437
[2]冯义生,等.山东大学学报,1956,2(3):102
[3]田文皓,等.生理学报,1980,32(4):338
[4]施玉梁,等.生理学报,1980,32(3):293
[5]施玉梁,等.生理学报,1981,33(1):141
[6]李培忠,等.中草药,1982,13(6):268
[7]高晓东,等.中国药理学报,1994,15(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