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钱草

  • 音译名: 窝比赊溜
  • 分类: 苗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连钱草
  • 类别: 苗药
  • 民族药名: 窝比赊溜
  • 民族药名出处: 贵州黔东南地区
  • 药材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活血丹的全草。
  • 出处: 《中华本草》苗药卷
  • 功效: 利湿通淋,清热解毒,散瘀消肿,调经,止痛。
  • 主治: 主治热淋石淋,湿热黄疸,疮痈肿痛,跌仆损伤,湿热胃病。 (1)《贵阳民间药草》:“治月经不调,红崩带下,解热利尿,镇咳,治肺结核。” (2)《苗族药物集》:“调经止痛。主治月经不调,实热胃痛。” (3)《贵州草药》:“解热,利尿,祛风除湿,调经,镇惊,解毒。”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Glechoma longituba (Nakai) Kupr.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活血丹Glechoma longituba(Nakai)Kupr. 多年生草本植物,高达10~30cm,具匍匐茎,茎长达20cm,幼枝部分被疏长柔毛。茎下部叶较小,心形或近肾形,上部者较大,心形,长1.8~2.6cm,上面被疏粗伏毛,下面常带紫色,被疏柔毛;叶柄长,为叶片1~2倍。轮伞花序,少花;苞片制芒状;花萼筒状,长0.9~1.1cm,齿5,长披针形,顶端芒状,呈3/2式二唇形,上唇3齿较长;花冠淡蓝色至紫色,下唇具深色斑点,简有长、短两型,长者长1.7~2.2cm,短者长1~1.4cm,檐部二唇形,下唇中裂片肾形。小果矩圆状卵形。花期4~5月,果期5~6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海拔50~2 000m的林缘、疏林下、草地上或溪边等阴湿处。除西北及内蒙古外,全国各地普遍分布。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4~5月采收全草,晒干或鲜用。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茎呈方柱形,细而扭曲,直径1~2mm,表面黄绿色或紫红色,节上有不定根;质脆。叶对生,灰绿色或绿褐色,多皱缩,边缘具圆齿;叶柄纤细,轮生花序腋生,花冠淡蓝色或紫色。搓之气芳香,味微苦。
  •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呈方形。表皮细胞1列,有非腺毛及腺毛,角隅处有厚角组织;内皮层凯氏点明显。维管束外韧型;韧皮部外侧有木化纤维。髓部薄壁细胞较大。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苦、辛,性冷。入热经。 (1)《苗族药物集》:“味苦,性冷,入热经。” (2)《贵州草药》:“性平,味苦、辛。”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或捣汁。外用:适量,捣烂外敷或绞汁涂敷。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1.治胎咳,子肿团经药、尖惊药、大苋菜、花蝴蝶各9~15g,炖肉或鸡吃。(《贵阳民间药草》) 2.治风湿性关节痛①小毛铜钱草30,煎水服。(《贵州草药》)②连钱草捶绒,酒炒热,外敷。(《贵阳民间药草》) 3.治淋证小毛铜钱菜15g,煎水服。 4.治月经不调小毛铜钱菜15g,小血藤12g,月季花9g,泡酒服(3~4方选自《贵州草药》) 5.治月经不调,小腹作胀连钱草对叶莲各9g,大叶艾6g,泡酒吃。 6.治白带连钱草15g,杜仲9g,木通4.5g,煎水加白糖服。(5~6方选自《贵阳民间药草》) 7.治实热胃病连钱草,艾麻根,鱼腥草适量,水煎服。(《苗族医药学》)
  • 注意事项: 阴疽、血虚及孕妇慎用。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茎叶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左旋松樟酮(pinocamphone),左旋薄荷酮(menthone),胡薄荷酮(pulegone),α-蒎烯(α-pinene),γ-蒎烯(γ-pinene),柠檬烯(limonene),1,8-桉叶素(1,8-cineole),对-聚伞花素(p-cymene),异薄荷酮(isomenthone),异松樟酮(isopinocam phone),芳樟醇(li nalool),薄荷醇(menthol)及α-松油醇(α-terpineol)等。成分随产地、采收及其他因素而有所差异。还含欧亚活血丹呋喃(glechomafu-ran),欧亚活血丹内酯(glechom anolide)。此外尚含熊果酸(ursol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棕榈酸(palmitic acid)琥珀酸(succin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阿魏酸(ferulic acid),胆碱(choline),维生素C及水苏糖(stachy-ose)等[1,2]。
  • 药理作用: 1.利胆作用  能促进肝细胞的胆汁分泌,肝胆管内胆汁增加,内压增高,胆道括约肌松弛,而使胆汁排出[1]。 2.利尿作用  煎剂大鼠灌胃有显著利尿作用,连续应用则利尿作用逐渐降低。麻醉家兔试验也有明显利尿作用[1]。 3.溶解结石作用  能使小便变为酸性,而使存在于碱性条件下的结石溶解[1]。 4.抑菌试验  对黄色葡萄球菌极度敏感,宋内痢疾杆菌中度敏感,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均不敏感[1]。
  •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浙江药用植物志编写组.渐江药用植物志.第1版.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1085 [2]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所,等.长白山植物药志,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961 药理 [1]渐江药用植物志编写组.浙江药用植物志.第1版.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1985 现代临床研究 [1]蔡永生.新医学,1972,(10):49

其他少数民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