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根
- 基本信息
- 基原信息
- 药物运用
- 现代研究
- 其他苗药推荐
- 其他少数民族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牛蒡根
-
类别:
苗药
-
民族药名:
高龚锐果聂
-
民族药名出处:
湖南湘西地区
-
药材来源:
为菊科植物牛蒡的根。
-
出处:
《中华本草》苗药卷
-
功效:
祛热风,消肿毒。
-
主治:
主治风毒面肿,头晕咽喉热肿,齿痛,咳嗽,消渴,痈疽疮疥。
(1)《贵州草药》:“疏风宣肺,补肾,生津,增乳。治劳伤咳嗽,阳痿,肾虚耳聋、头晕及产后无乳。”
(2)《贵州中药资源》:“根,治风热感冒,头痛,咽喉肿痛,疮疖肿毒,脚癣,湿疹。”
(3)《湘西苗药汇编》:“消炎消肿,祛风解毒。治疮疡肿毒,耳、齿肿痛,体虚头昏。”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Arctium lappa L.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见牛蒡子(图085)。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10月间采挖2年以上的根,洗净,鲜用或晒干备用。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根呈纺锤形,肉质而直立。皮部黑褐色,有皱纹,内呈黄白色。味微苦而性粘。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苦,性冷。入热经。
(1)《贵州草药》:“性平,味甘微苦。”
(2)《广西本草选编》:“味苦,性凉。”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捣烂外敷;或熬膏涂搽;或煎水洗。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1.治感冒咳嗽牛蒡根、头晕药各15g,煨水服。
2.治劳伤咳嗽牛蒡根30g,头晕药、百尾笋各15g,砂仁3g,泡酒服。
3.治阳痿牛蒡根50g,水煎服。
4.治肾虚耳聋、头晕牛蒡根50g,水案板根15g,炖猪耳朵吃。
5.治产后无乳牛蒡根、阳雀花根各30g,炖猪肉或猪蹄吃。(1~5方选自《贵州草药》)
6.治肿毒牛蒡根10~15g,煎水服。
7.治疔疮牛蒡根及鲜叶,捣烂敷之。(6~7方选自《湘西苗药汇编》)
参考资料
化学成分
[1]ObataS,etal.CA,1971,74:108136r
[2]SchulteKE,etal.CA,1968,68:2530a
[3]MarutaY,KawabataJ,NikiR.etal.CA,1995,123:222779h
药理
[1]TakedaH,etal.Nutr,1979,109(3):388
[2]ActaUniy.Szeged,ActaPhys.Chem,1964,10(9):93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根含牛蒡酸(arcticacid)、乙酸、丙酸、巴豆酸(tigl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亚麻酸(linolenic acid)、甲醛、丙醛、丁醛[1];1,11-十三碳二烯-3,5,7,9-四快(1,11-tride-cadiene-3,5,7,9-tetrayne)、1,3,11-十三碳三烯-5,7,9-三炔(1,3,11-tridecatriene-5,7,9-triyne)[2];还含1-O-5-O-二咖啡酰奎宁酸(1-O-5-O-dicaffeoylquinic acid)、1-O-5-O-二咖啡酰-3-0-琥珀酰奎宁酸(1-O-5-O-dicaffeoyl-3-O-succinylquinic acid)、1-O-5-O-二咖啡酰-3-0-4-0-二琥珀酰奎宁酸(1-O-5-O-dicaffeovl-3-O-4-O-disuccinylquinic acid)及1-O-3-O-5-O-三咖啡酰-4-琥珀酰奎宁酸(1-O-3-O-5-O-tricaffeovl-4-O-succinylquinicacid)[3]等。
-
药理作用:
1.促生长作用 牛蒡根制备的天然食用纤维,不同比例地加入含有中毒剂量的苋紫(amranth)的基础饮食中,喂饲断奶大鼠,结果大鼠成长加速,并超过单用基础饮食组大鼠[1]。
2.其他作用 用二氯甲烷和乙醇,从牛蒡根中分离得抑制肿瘤生长的物质。此外还有抗菌及抗真菌作用[2]。
-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