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布替尼胶囊

药品说明书

【说明书修订日期】

核准日期:2017年08月24日
修改日期:2017年10月17日
          2018年01月29日
          2018年06月21日
          2018年10月29日
          2019年03月21日
          2020年06月03日
          2020年06月04日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 伊布替尼胶囊
商品名称:亿珂 IMBRUVICA
英文名称:Ibrutinib Capsules
汉语拼音:Yibutini Jiaonang

【成份】

活性成份:伊布替尼
化学名称:1-{(3R)-3-[4-氨基-3-(4-苯苯酚)-1H-吡唑[3,4-d]嘧啶-1-基]哌啶-1-基}丙-2-烯-1-酮
化学结构式:

分子式:C25H24N6O2
分子量:440.50
辅料:微晶纤维素、交联羧甲纤维素、十二烷基硫酸硬脂明胶空心胶囊

【性状】

用黑色油墨印有“ibr140mg”字样的0号白色不透明硬明胶胶囊,内容物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

【适应症】

本品单药适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治疗。
本品单药适用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治疗。
本品单药适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的治疗,或者不适合接受化学免疫治疗的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的一线治疗。
本品联用利妥昔单抗,适用于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的治疗。

【规格】

140mg

【用法用量】

用法
    本品应口服给药,每日一次,每天的用药时间大致固定。应用水送服整粒胶囊。请勿打开、弄破或咀嚼胶囊。本品不得与葡萄柚汁同服。
推荐用量
套细胞淋巴瘤(MCL)
    本品治疗MCL的推荐剂量为560mg(4粒140mg的胶囊),每日一次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和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
    本品单药治疗CLL/SLL和WM,或与利妥昔单抗联合治疗WM的推荐剂量为420mg(3粒140mg的胶囊),每日一次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
    本品与利妥昔单抗联合用药时,如果在同一天给药,建议在利妥昔单抗给药前给予本品。
出现不良反应时的剂量调整
    出现任何≥3级非血液学毒性、≥3级伴感染或发热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或者4级血液学毒性时,应中断本品治疗。待毒性症状消退至1级或基线水平(恢复)时,可以起始剂量重新开始本品治疗。如果该毒性再次发生,应将剂量减少一粒胶囊(每日140mg)。如有需要,可以考虑再减少140mg剂量。如果在两次剂量降低后该毒性仍然存在或再次发生,应停用本品。
剂量调整建议描述如下:
毒性发生 恢复后的MCL剂量调整
起始剂量=560mg
恢复后的CLL/SLLWM剂量调整
起始剂量=420mg
第1次 重新用药,每天560mg 重新用药,每天420mg
第2次 重新用药,每天420mg 重新用药,每天280mg
第3次 重新用药,每天280mg 重新用药,每天140mg
第4次 停药 停药
P450 3A(CYP3A)酶抑制剂同时给药时的剂量调整
    与中效和强效CYP3A抑制剂同时使用时,伊布替尼的暴露量增加,需调整伊布替尼的剂量。
患者人群 合并用药 伊布替尼的推荐剂量a
B细胞恶性肿瘤 ·轻效CYP3A抑制剂 根据适应症,420mg或560mg每日一次,无需剂量调整。
·中效CYP3A抑制剂 280mg每日一次。
·伏立康唑
·泊沙康唑少于或等于200mg每日两次混悬剂
140mg每日一次。
·其他强效CYP3A抑制剂
·更高剂量的泊沙康唑b
避免合并用药,可考虑使用CYP3A抑制作用较小的替代药物。
如果只是短期使用这些抑制剂(例如疗程是7天或以下的抗感染治疗),则中断伊布替尼治疗。
a 监测伊布替尼的不良反应,根据建议中断治疗或调整剂量(参见【用法用量】中的出现不良反应时的剂量调整)。
b 更高剂量的泊沙康唑(泊沙康唑混悬剂200mg每日三次或400mg每日两次,泊沙康唑静脉注射300mg每日一次,泊沙康唑缓释片300mg每日一次)。
    停用CYP3A抑制剂后,恢复本品之前的给药剂量(参见【用法用量】和【药物相互作用】)。
肝损伤患者用药时的剂量调整
    轻度肝损伤患者(Child-Pugh A级)的推荐剂量是每天140mg(1粒胶囊)。中度或重度肝损伤患者(Child-Pugh B级和C级)应避免使用本品(参见【用法用量】中的特殊人群用药和【药代动力学】)。
漏服剂量
    如果未在计划时间服用本品,可以在当天尽快服用,第二天继续在正常计划时间服药。请勿额外服用本品以弥补漏服剂量。
特殊人群用药
肝损伤
    伊布替尼在肝脏中代谢。一项肝损伤研究的数据显示伊布替尼的暴露量增加。
    不建议中度或重度肝损伤患者(Child-Pugh B级和C级)服用本品。尚未在Child-Pugh评分的轻至重度肝损伤的癌症患者中评估本品的安全性。
建议轻度肝损伤患者(Child-Pugh A级)调整剂量。严密监测患者是否出现本品毒性体征,并且根据需要调整剂量。(参见【药代动力学】)。
育龄女性和男性
妊娠试验
    开始本品治疗前,应对有生育能力的女性进行妊娠检查。
避孕
女性
    妊娠期间不应使用本品。建议有生育能力的女性在服用本品期间以及终止本品治疗后1个月内避免怀孕。有生育能力的女性使用本品期间必须采取高效的避孕措施。使用激素避孕方法的女性还必须额外使用一种屏障避孕法。如果在怀孕期间服用本品或服用本品期间怀孕,应明确告知患者本品可能对胎儿造成危害。接受本品治疗后安全怀孕的时间尚不清楚。
男性
    建议男性在服用本品期间以及结束治疗后3个月内避免生育。
血浆置换
    本品治疗之前和治疗期间,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可能通过血浆置换治疗高黏血症。不需要对本品进行剂量调整。

【不良反应】

以下具有临床意义的不良反应的详细内容请参见说明书【注意事项】。
●出血
●感染
●血细胞减少
●间质性肺疾病
心律失常类疾病
●白细胞淤滞
高血压
●继发恶性肿瘤
●肿瘤溶解综合征
临床试验经验
    因为临床试验的实施条件大不相同,所以在一项药物的临床试验中观察到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不能直接与另一项药物临床试验中观察到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并且可能并不反映实践中观察到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套细胞淋巴瘤
    下面描述的数据反映了在MCL患者中的2期临床试验(PCYC-1104-CA)和3期临床试验(MCL-3001)中伊布替尼的暴露情况。
    MCL患者最常发生的不良反应(≥20%)是腹泻、出血(如青肿)、疲乏、骨骼肌肉疼痛、恶心、上呼吸道感染咳嗽和皮疹。
    最常见的3级或4级不良反应(≥5%)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感染性肺炎和贫血。
不良反应导致的停药和减量
    接受伊布替尼治疗的250例MCL患者中,7例(3%)患者因不良反应停药。导致停药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出血、感染性肺炎和血小板减少症。6%的患者因不良反应减量。
试验PCYC-1104-CA
    以下数据反映了在临床试验PCYC-1104-CA中伊布替尼的暴露情况,该试验纳入111例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MCL患者,每日接受伊布替尼560mg治疗,中位治疗持续时间为8.3个月。
    最常发生的不良反应(≥20%)是血小板减少症、腹泻、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贫血、疲乏、骨骼肌肉疼痛、外周水肿、上呼吸道感染、恶心、青肿、呼吸困难便秘、皮疹、腹痛、呕吐和食欲下降(参见表1和2)。
    最常见的3级或4级非血液学不良反应(≥5%)是感染性肺炎、腹痛、房颤、腹泻、疲乏和皮肤感染。
    使用伊布替尼治疗曾发生致死性和严重肾衰竭事件。9%的患者肌酐水平升高至正常上限值的1.5-3倍。
    采用伊布替尼每日560mg单药治疗MCL的试验(N=111)中发生率≥10%的不良反应见表1。
1≥10%MCL患者发生的非血液学不良反应(N=111)
身体系统 不良反应 所有级别(%) 3以上(%)
胃肠系统疾病 腹泻 51 5
恶心 31 0
便秘 25 0
腹痛 24 5
呕吐 23 0
口腔黏膜炎 17 1
消化不良 11 0
感染和侵染类疾病 呼吸道感染 34 0
尿路感染 14 3
感染性肺炎 14 8
皮肤感染 14 5
鼻窦炎 13 1
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
 
疲乏 41 5
外周水肿 35 3
发热 18 1
乏力 14 3
皮肤和皮下组织类疾病 青肿 30 0
皮疹 25 3
淤点 11 0
各种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 骨骼肌肉疼痛 37 1
肌肉痉挛 14 0
关节痛 11 0
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 呼吸困难 27 5
咳嗽 19 0
鼻衄 11 0
代谢和营养疾病 食欲下降 21 2
脱水 12 4
各类神经系统疾病 头晕
头痛
14
13
0
0
包括一起结局为死亡的事件。
2MCL患者发生的治疗期间的*血液学实验室检查异常(N=111)
  患者百分(N=111)
所有级别(%) 34级(%)
血小板减少 57 17
中性粒细胞减少 47 29
血红蛋白减少 41 9
* 基于实验室测量值和不良反应
患者发生治疗期间4级血小板减少症(6%)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3%)。
    试验中10例患者(9%)因为不良反应停药(N=111)。导致停药的最常见不良反应是硬膜下血肿(1.8%)。14%的患者发生导致剂量降低的不良反应。
    发生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计数超过400,000/mcL的MCL患者出现过颅内出血、困倦、步态不稳和头痛。但是,其中一些事件是在疾病进展的情况下发生的。
    40%的患者在研究中尿酸升高,包括13%的尿酸值高于10mg/dL。15%的患者报告了高尿酸血症不良反应。
试验MCL-3001
下面描述的不良反应反映了在临床试验MCL-3001中伊布替尼的暴露情况,该试验纳入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MCL患者,中位治疗持续时间为14.4个月。
3接受伊布替尼560mg治疗的MCL受试者报告的不良反应–临床试验MCL3001(N=139)
身体系统 不良反应 伊布替尼(n=139) Temsirolimus(N=139)
所有级别
(%)
34
(%)
所有级别
(%)
34
(%)
感染及侵染类疾病 呼吸道感染 19 2 12 1
感染性肺炎* 14 10 19 12
眼器官疾病 结膜炎 12 0 5 0
心脏器官疾病 房颤 4 4 2 1
胃肠系统疾病 腹痛 8 4 8 1
各种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 肌肉痉挛 19 0 3 0
*包括多种不良反应术语。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
    下文所述数据反映了CLL或SLL患者的一项单组、开放临床试验(PCYC-1102-CA)和三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PCYC-1112-CA、PCYC-1115-CA和CLL-3001)中伊布替尼的暴露情况(总病例数=1278,其中668例患者接受了伊布替尼治疗)。PCYC-1102-CA包含51例既往经治CLL/SLL患者,PCYC-1112-CA包含391例随机接受伊布替尼或奥法木单抗单药治疗的既往经治CLL或SLL患者,PCYC-1115-CA包含269例随机接受伊布替尼或苯丁酸氮芥单药治疗的65岁或以上的CLL或SLL初治患者,CLL-3001包括578例随机接受伊布替尼联合苯达莫司汀利妥昔单抗或安慰剂联合苯达莫司汀利妥昔单抗的既往接受过治疗的CLL或SLL患者。
    试验PCYC-1102-CA、PCYC-1112-CA、PCYC-1115-CA和CLL-3001中接受伊布替尼治疗的CLL或SLL患者最常发生的不良反应(≥20%)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贫血、腹泻骨骼肌肉疼痛、恶心、皮疹、青肿、疲乏、发热和出血。PCYC-1102-CA、PCYC-1112-CA、PCYC-1115-CA和CLL-3001中有4-10%的伊布替尼治疗患者由于不良反应而停药,其中包括感染性肺炎、出血、房颤、皮疹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各1%)。大约6%的患者因不良反应而降低剂量。
试验PCYC-1102-CA
    既往接受过治疗的CLL或SLL的患者接受伊布替尼每日420mg单药治疗的CLL或SLL试验(N=51)中,发生率≥10%(中位治疗持续时间为15.6个月)的不良反应和实验室检查异常见表4和表5。
4:试验PCYC-1102-CA≥10%CLLSLL患者发生的非血液学不良反应(N=51)
身体系统 不良反应 所有级别
(%)
3以上
(%)
胃肠系统疾病 腹泻 59 4
便秘 22 2
恶心 20 2
口腔黏膜炎 20 0
呕吐 18 2
腹痛 14 0
消化不良 12 0
感染和侵染类疾病 呼吸道感染 47 2
鼻窦炎 22 6
皮肤感染 16 6
感染性肺炎 12 10
尿路感染 12 2
全身性疾病和给药部位各种反应
 
疲乏 33 6
发热 24 2
外周水肿 22 0
乏力 14 6
寒战 12 0
皮肤和皮下组织类疾病 青肿 51 2
皮疹 25 0
淤点 16 0
呼吸系统、胸和纵隔疾病 咳嗽 22 0
口咽疼痛 14 0
呼吸困难 12 0
各种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 骨骼肌肉疼痛 25 6
关节痛 24 0
肌肉痉挛 18 2
各类神经系统疾病 头晕 20 0
头痛 18 2
代谢和营养疾病 食欲下降 16 2
良性、恶性及性质不明的肿瘤 继发恶性肿瘤 10 2
血管与淋巴管类疾病 高血压 16 8
1例患者因组织细胞肉瘤死亡。
5:试验PCYC-1102-CACLLSLL患者发生的治疗期间的*血液学实验室检查异常(N=51)
  患者百分(N=51)
所有级别(%) 34级(%)
血小板减少 69 12
中性粒细胞减少 53 26
血红蛋白减少 43 0
*基于实验室测量值(依据国际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工作组[IWCLL]标准)和不良反应。
患者发生治疗期间4级血小板减少症(8%)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2%)。
试验PCYC-1112-CA
    表6和表7描述了试验PCYC-1112-CA中既往接受过治疗的CLL或SLL患者接受伊布替尼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和实验室检查异常,伊布替尼和奥法木单抗的中位暴露持续时间分别为8.6个月和5.3个月。
6:试验PCYC-1112-CA伊布替尼治疗组≥10%且至少高于对照组2%的患者报告的不良反应
身体系统
不良反应
伊布替尼
(N=195)
奥法木单抗
(N=191)
所有级别
(%)
3以上
(%)
所有级别
(%)
3以上
(%)
胃肠系统疾病
腹泻 48 4 18 2
恶心 26 2 18 0
口腔黏膜炎* 17 1 6 1
便秘 15 0 9 0
呕吐 14 0 6 1
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
发热 24 2 15 2
感染和侵染类疾病
呼吸道感染 16 1 11 2
感染性肺炎* 15 12 13 10
鼻窦炎* 11 1 6 0
尿路感染 10 4 5 1
皮肤和皮下组织类疾病
皮疹* 24 3 13 0
淤点 14 0 1 0
青肿* 12 0 1 0
各种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
骨骼肌肉疼痛* 28 2 18 1
关节痛 17 1 7 0
各类神经系统疾病
头痛 14 1 6 0
头晕 11 0 5 0
各类损伤、中毒及手术并发症
挫伤 11 0 3 0
眼器官疾病
视物模糊 10 0 3 0
伊布替尼组中,身体系统和各个ADR术语按照频率降序排列。
*包括多个ADR术语。
包含各研究组中结局为死亡的3例肺炎事件,奥法木单抗组结局为死亡的1例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事件。
7:试验PCYC-1112-CA中发生的治疗期间的血液学实验室检查异常
  伊布替尼
(N=195)
奥法木单抗
(N=191)
所有级别
(%)
34
(%)
所有级别
(%)
34
(%)
中性粒细胞减少 51 23 57 26
血小板减少 52 5 45 10
血红蛋白减少 36 0 21 0
患者发生治疗期间4级血小板减少症(伊布替尼组2%vs奥法木单抗组3%)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伊布替尼组和奥法木单抗组均为8%)。
试验PCYC-1115-CA
    下文表8描述了试验PCYC-1115-CA中伊布替尼治疗的不良反应(中位暴露持续时间为17.4个月)。苯丁酸氮芥的中位暴露持续时间为7.1个月。
8:试验PCYC-1115-CA伊布替尼治疗组≥10%且至少高于对照组2%患者报告的不良反应
身体系统
不良反应
伊布替尼
(N=135)
苯丁酸氮芥
(N=132)
所有级别
(%)
3以上
(%)
所有级别
(%)
3以上
(%)
胃肠系统疾病
腹泻 42 4 17 0
恶心 22 1 39 1
便秘 16 1 16 0
口腔黏膜炎* 14 1 4 1
呕吐 13 0 20 1
腹痛 13 3 11 1
消化不良 11 0 2 0
各种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
骨骼肌肉疼痛* 36 4 20 0
关节痛 16 1 7 1
肌肉痉挛 11 0 5 0
眼器官疾病
干眼 17 0 5 0
流泪增加 13 0 6 0
视物模糊 13 0 8 0
视觉灵敏度减退 11 0 2 0
皮肤和皮下组织类疾病
皮疹* 21 4 12 2
青肿* 19 0 7 0
感染和侵染类疾病
呼吸道感染 17 2 17 2
皮肤感染* 15 2 3 1
感染性肺炎* 14 8 7 4
尿路感染 10 1 8 1
呼吸系统、胸和纵隔疾病
咳嗽 22 0 15 0
呼吸困难 10 1 10 0
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
疲乏 30 1 38 5
外周水肿 19 1 9 0
发热 17 0 14 2
血管与淋巴管类疾病
高血压* 14 4 1 0
各类神经系统疾病
头痛 12 1 10 2
头晕 11 0 12 1
各类检查
体重降低 10 0 12 0
如果受试者在某一ADR术语下发生多例事件,则仅在该ADR术语下计数一次。
伊布替尼组中,身体系统和各个ADR术语按照频率降序排列。
*包括多个ADR术语。
表9:试验PCYC-1115-CA中CLL/SLL患者发生的治疗期间的血液学实验室检查异常
身体系统不良反应 伊布替尼
(N=135)
苯丁酸氮芥
(N=132)
所有级别(%) 3级或4级(%) 所有级别(%) 3级或4级(%)
中性粒细胞减少 55 28 67 2
血小板减少 47 7 58 14
血红蛋白减少 36 0 39 31
患者发生治疗期间4级血小板减少症(伊布替尼组1%vs苯丁酸氮芥组3%)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伊布替尼组1%vs苯丁酸氮芥组12%)
试验CLL-3001
    表10描述了试验CLL-3001中既往接受过治疗的CLL或SLL患者接受伊布替尼联合苯达莫司汀利妥昔单抗或安慰剂联合苯达莫司汀利妥昔单抗后的不良反应,伊布替尼和安慰剂组的中位暴露持续时间分别为14.7个月和12.8个月。
表10:试验CLL-3001伊布替尼治疗组≥10%且至少高于对照组2%患者报告的不良反应
身体系统
不良反应
伊布替尼+BR
(N=287)
安慰剂+BR
(N=287)
所有级别
(%)
3以上
(%)
所有级别
(%)
3以上
(%)
血液和淋巴系统疾病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66 61 60 56
血小板减少症 34 16 26 16
皮肤和皮下组织类疾病        
皮疹* 32 4 25 1
青肿* 20 <1 8 <1
胃肠系统疾病        
腹泻 36 2 23 1
腹痛 12 1 8 <1
各种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        
骨骼肌肉疼痛* 29 2 20 0
肌肉痉挛 12 <1 5 0
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        
发热 25 4 22 2
血管与淋巴管类疾病        
出血* 19 2 9 1
高血压* 11 5 5 2
感染和侵染类疾病        
支气管炎 13 2 10 3
皮肤感染* 10 3 6 2
代谢和营养类疾病        
高尿酸血症 10 2 6 0
BR:苯达莫司汀利妥昔单抗
伊布替尼治疗组中,身体系统和各个ADR术语按照频率降序排列。
*包括多个ADR术语。
对于频率大于0并小于0.5%的使用<1表示。
包括伊布替尼组结局为死亡的2例出血事件,和安慰剂组1例结局为死亡的中性粒细胞减少事件。
    接受伊布替尼联合苯达莫司汀利妥昔单抗或安慰剂联合苯达莫司汀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患者分别有7%和2%发生了不同级别的房颤,其中3级和4级房颤的发生率分别是3%和1%。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
    下文所述数据反映了一项开放性临床研究(PCYC-1118E)中63例既往经治WM患者和一项随机Ⅲ期临床研究(PCYC-1127-CA)中75例初治或既往经治WM患者的伊布替尼暴露情况。研究PCYC-1127-CA还有一个额外的单药治疗组,包含31例既往使用含利妥昔单抗的方案治疗失败的既往经治WM患者。
    WM研究(PCYC-1118E和PCYC-1127-CA)中最常发生的不良反应(≥20%)为出血(如青肿)、腹泻骨骼肌肉疼痛、皮疹、恶心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最常见的3/4级不良反应(≥5%)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感染性肺炎高血压、房颤和血小板减少症。
    在WM研究(PCYC-1118E和PCYC-1127-CA)中,接受伊布替尼治疗的患者中4%因不良反应中止治疗。11%的患者因不良反应减少剂量。
研究1118和研究1127单药治疗组
    下表11和表12描述的不良反应和实验室检查异常反映了伊布替尼在研究1118(中位暴露时间为11.7个月)和研究1127单药治疗组(中位暴露时间为33个月)中暴露的情况。
11研究1118和研究1127单药治疗组中≥10%WM患者发生的非血液学不良反应(N=94)
身体系统 不良反应 所有级别(%) 3级或以上(%)
胃肠系统疾病 腹泻 38 2
恶心 21 0
口腔粘膜炎* 15 0
便秘 12 1
胃食管反流病 12 0
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 青肿* 28 1
皮疹* 21 1
血管与淋巴管类疾病 出血* 28 0
高血压* 14 4
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 疲乏 18 2
发热 12 2
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 骨骼肌肉疼痛* 21 0
肌痉挛* 19 0
感染及侵染类疾病 呼吸道感染 19 0
皮肤感染* 18 3
鼻窦炎* 16 0
感染性肺炎* 13 5
各类神经系统疾病 头痛 14 0
头晕 13 0
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 咳嗽 13 0
身体系统和各个ADR首选术语按照发生频率降序排列。
*包括多个ADR术语。
12研究1118和研究1127单药治疗组中WM患者发生的治疗期间血液学实验室检查异常(N=94)
  患者百分比(N=94)
所有级别(%) 3/4级(%)
血小板减少 38 11
中性粒细胞减少 43 16
血红蛋白减少 21 6
患者发生治疗期间4级血小板减少症(4%)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7%)。
研究1127
    下文表13描述了研究1127中初治或既往经治WM患者暴露于伊布替尼+利妥昔单抗(中位暴露时间为25.8个月)和暴露于安慰剂+利妥昔单抗(中位暴露时间为15.5个月)发生的不良反应。
13研究1127WM患者中,至少10%的患者报告并且伊布替尼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组的发生率比对照组高至少2%的不良反应
身体系统
不良反应
伊布替尼+利妥昔单抗
(N=75)
安慰剂+利妥昔单抗
(N=75)
所有级别
(%)
3级或以上
(%)
所有级别
(%)
3级或以上
(%)
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        
青肿* 37 1 5 0
皮疹* 24 1 11 0
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        
骨骼肌肉疼痛* 35 4 21 3
关节痛 24 3 11 1
肌痉挛 17 0 12 1
血管与淋巴管类疾病        
出血* 32 3 17 4
高血压* 20 13 5 4
胃肠系统疾病        
腹泻 28 0 15 1
恶心 21 0 12 0
消化不良 16 0 1 0
便秘 13 1 11 1
感染及侵染类疾病        
感染性肺炎* 19 13 5 3
皮肤感染* 17 3 3 0
尿路感染 13 0 0 0
支气管炎 12 3 7 0
流感 12 0 7 1
上呼吸道病毒感染 11 0 7 0
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        
外周水肿 17 0 12 1
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        
咳嗽 17 0 11 0
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16 12 11 4
心脏器官疾病        
房颤 15 12 3 1
各类神经系统疾病        
头晕 11 0 7 0
精神病类        
失眠 11 0 4 0
代谢及营养类疾病        
血症 11 0 1 1
身体系统和各个ADR首选术语按照发生频率降序排列。
*包括多个ADR术语。
包括一起结局为死亡的事件。
    接受伊布替尼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患者中有1%观察到3级或4级输液反应。在接受安慰剂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患者中有16%观察到3或4级输液反应。
其他重要不良反应
心律失常类疾病
    在随机对照试验(n=1605;805例接受伊布替尼治疗患者的中位治疗持续时间为14.8个月,800例对照组患者为5.6个月)中,伊布替尼组和对照组患者中任何级别的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室性期外收缩,室性心律失常,室颤,室扑和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分别是1.0%和0.5%,发生3级或以上事件的受试者比例为0.2%和0%。此外,伊布替尼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任何级别房颤和房扑的发生率为9%和1.4%,3级或以上事件的发生率为4.1%和0.4%。
腹泻
    在随机对照试验(n=1605;805例接受伊布替尼治疗患者的中位治疗持续时间为14.8个月,800例对照组患者为5.6个月)中,伊布替尼治疗组患者中任何级别腹泻的发生率为39%,而对照组为18%。伊布替尼治疗组患者3级腹泻发生率为3%,而对照组是1%。伊布替尼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任何级别腹泻的至首次发作中位时间分别为21天(范围:0-708)和46天(范围:0-492),3级腹泻则分别是117天(范围:3-414)和194天(范围:11-325)。在报告腹泻的患者中,伊布替尼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有85%和89%的患者痊愈,15%和11%的患者在分析时没有报告痊愈。伊布替尼治疗组受试者与对照组任何级别腹泻从发作至痊愈的中位时间分别是7天(范围:1-655)和4天(范围:1-367),3级腹泻则是7天(范围:1-78)和19天(范围:1-56)。不到1%的受试者因腹泻终止伊布替尼治疗,而对照组为0%。
视觉障碍
    在随机对照试验(n=1605;805例接受伊布替尼治疗患者的中位治疗持续时间为14.8个月,800例对照组患者为5.6个月)中,伊布替尼治疗组中11%的患者出现任何级别的视物模糊和视力下降(1级有10%,2级有2%,无≥3级事件),对照组为6%(1级有6%,2级和3级<1%)。伊布替尼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至首次发作中位时间分别为91天(范围:0-617)和100天(范围:2-477)。在报告视觉障碍的患者中,伊布替尼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有60%和71%的患者痊愈,40%和29%的患者在分析时没有报告痊愈。伊布替尼治疗组受试者与对照组受试者相比,从发作至痊愈的中位时间分别为37天(范围:1-457)和26天(范围:1-721天)。
在中国患者中的临床研究经验
   在160例既往经治的CLL或SLL患者(其中包括36例17p缺失的CLL患者)中进行了一项比较伊布替尼利妥昔单抗的随机、多中心、开放性、Ⅲ期研究(PCI-32765CLL3002)。患者按2:1的比例随机分配接受伊布替尼利妥昔单抗,其中,中国入组的患者占82%。
   下文表14和15所述不良反应和实验室异常反映了研究PCI-32765CLL3002中128例中国患者的安全性数据,伊布替尼利妥昔单抗的中位用药时长分别为12.6和4.6个月。
14:试验PCI-32765CLL3002伊布替尼治疗组≥10%且至少高于对照组5%的中国受试者报告的不良反应
  伊布替尼 利妥昔单抗
(N=86) (N=42)
所有级别 3级或4 所有级别 3级或4
(%) (%) (%) (%)
胃肠系统疾病
腹泻 25(29.1) 2(2.3) 3(7.1) 0
口腔黏膜炎* 14(16.3) 1(1.2) 1(2.4) 0
感染及侵染类疾病
感染性肺炎* 22(25.6) 17(19.8) 7(16.7) 4(9.5)
呼吸道感染 20(23.3) 6(7.0) 4(9.5) 1(2.4)
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
皮疹* 20(23.3) 1(1.2) 4(9.5) 0
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
咳嗽 19(22.1) 1(1.2) 2(4.8) 0
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
血小板减少症 15(17.4) 5(5.8) 1(2.4) 0
白细胞增多症 12(14.0) 12(14.0) 0 0
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
疲乏 13(15.1) 0 3(7.1) 0
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
骨骼肌肉疼痛* 13(15.1) 0 0 0
各类检查
淋巴细胞计数升高 10(11.6) 8(9.3) 0 0
乳酸脱氢酶升高 9(10.5) 2(2.3) 1(2.4) 0
耳及迷路类疾病
昡晕 9(10.5) 0 0 0
如果受试者在某一ADR术语下发生多例事件,则仅在该ADR术语下计数一次。
伊布替尼组中,身体系统和各个ADR术语按照频率降序排列。
*包括多个ADR术语。
表15试验PCI-32765CLL3002中中国受试者在治疗期间的*血液学实验室检查异常
  伊布替尼(N=86) 利妥昔单抗(N=42)
所有级别
(%)
3级或4
(%)
所有级别
(%)
3级或4
(%)
中性粒细胞减少 62.8 37.2 54.8 33.3
血小板减少 65.1 15.1 45.2 9.5
血红蛋白减少 46.5 1.2 26.2 0
* 基于实验室测量值(依据IWCLL标准)。
上市后经验
    在伊布替尼获批后用药期间识别了下列不良反应。鉴于这不良反应来源于自发报告且报告人群数量未知,因此无法可靠估计其频率或确定不良反应与药物暴露的因果关系。
    心脏疾病: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多个术语,包括致死性结局事件)
    肝胆系统疾病:肝衰竭,包括急性和/或致死性事件、肝硬化
    呼吸系统疾病:间质性肺疾病(包括死亡结果的事件)(包括多个术语)
    代谢和营养类疾病:肿瘤溶解综合征(见【注意事项】)
    免疫系统疾病:速发过敏反应性休克、血管性水肿、荨麻
    皮肤和皮下组织类疾病: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脆甲、脂膜炎(包括多个术语)、嗜中性皮肤病(包括多个术语)
    感染:乙型肝炎再激活
    神经系统疾病:周围神经病、脑血管意外(包括死亡结果的事件)、短暂性脑缺血性发作、缺血性卒中(包括死亡结果的事件)

【禁忌】

本品禁用于已经对伊布替尼或辅料超敏(如速发过敏和类速发过敏反应)的患者。

【注意事项】

出血
    使用伊布替尼治疗的患者曾发生致死性出血事件。3%的患者发生过≥3级出血事件(颅内出血[包括硬膜下血肿]、胃肠出血、血尿和术后出血)。临床试验中1124例接受伊布替尼治疗的患者中0.3%发生致死性出血事件。接受伊布替尼治疗的患者中44%发生了不同级别的出血事件,包括青肿和淤点。
    尚未充分了解出血事件的机制。
    伊布替尼可能会增加接受抗血小板或抗凝血治疗患者的出血风险,应监测患者的出血体征。在一项体外血小板功能研究中,观察到伊布替尼对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伊布替尼与抗凝血或抗血小板药物合用会增加大出血的风险。观察到使用抗凝血药物后发生大出血的风险高于抗血小板药物。在与伊布替尼合并使用前,应考虑抗凝血或抗血小板治疗的风险和获益。治疗开始后应监测体征和症状。应避免使用补充剂(如鱼油和维生素E制剂)。
    根据手术类型和出血风险,应在术前和术后暂停伊布替尼至少3-7天(参见【临床试验】)。
感染
    使用伊布替尼治疗时曾发生致死性和非致死性感染(包括脓毒症、细菌、病毒和真菌感染)。临床试验中1124例接受伊布替尼治疗的患者中24%发生≥3级感染(参见【不良反应】)。对于机会性感染风险增加的患者,应考虑根据标准治疗进行预防。接受伊布替尼治疗的患者曾发生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PML)和肺孢子菌肺炎(PJP)。监测并评估患者的发热和感染情况并予以适当的治疗。
血细胞减少
    根据实验室检测,接受伊布替尼单药治疗的B细胞恶性肿瘤患者曾发生治疗期间的3级或4级血细胞减少,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症(23%)、血小板减少症(8%)和贫血(3%)。
    每月监测一次全血细胞计数。
间质性肺疾病
    接受伊布替尼治疗的患者曾报告了间质性肺疾病。监测患者是否有提示间质性肺疾病的肺部症状。如果症状发生,暂停本品治疗进行适当的间质性肺疾病治疗。如果症状持续存在,考虑本品治疗的获益风险,进行适当的剂量调整。
心律失常
    在伊布替尼的临床试验和上市后观察中曾报告房颤、房扑以及室性心动过速,包括一些致死性事件,尤其在有心脏风险因素、高血压、急性感染和既往心律失常病史的患者中。临床上应定期监测所有患者是否发生心律失常。出现心律不齐症状(例如心悸、头晕、昏厥、胸部不适或新发呼吸困难)的患者应进行临床评价,根据指征进行心电图(ECG)检查。
    出现室性心动过速的体征和/或症状的患者应暂停本品并在可能重新开始治疗前应进行全面的临床获益/风险评估。
    原有房颤且需抗凝治疗的患者应考虑采用伊布替尼之外的其他CLL治疗。应对伊布替尼治疗期间出现房颤的患者充分评估其血栓栓塞疾病的风险。对于评估为高风险且不适合使用伊布替尼之外其他治疗的患者,应考虑在严格监测下给予抗凝药物治疗。
白细胞淤滞
    伊布替尼治疗的患者中报告了个别的白细胞淤滞病例。循环淋巴细胞计数过高(>400,000/mcL)可能增加风险。考虑暂停使用伊布替尼。应密切监测患者。视临床表现给予包括补水和/或白细胞去除术在内的支持治疗。
高血压
    临床试验中接受伊布替尼治疗的1124例患者中12%曾发生过高血压,5%的患者发生3级或以上高血压,中位至发病时间为5.9个月(范围:0.03-24个月)。对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监测血压,并在本品治疗期间视情况开始使用或调整降压药。
继发恶性肿瘤
    临床试验中接受伊布替尼治疗的1124例患者中10%曾发生其他恶性肿瘤,包括非皮肤癌(4%)。最常见的继发恶性肿瘤是非黑色素瘤皮肤癌(6%)。根据随机对照3期临床试验(PCYC-1112-CA、PCYC-1115-CA、CLL-3001和MCL-3001)的汇总分析,非黑色素瘤皮肤癌在伊布替尼治疗组的发生率为6%,在对照组的发生率为3%。监测患者是否出现非黑色素瘤皮肤癌。
肿瘤溶解综合征
    使用伊布替尼治疗时已有少量肿瘤溶解综合征报告。应评估基线风险(如高肿瘤负荷)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密切监测患者并予以适当的治疗。
乙肝病毒再激活
    在伊布替尼的临床试验和上市后观察中报告了乙型肝炎复发的病例。在公司申办的临床试验中,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的发生偶见(0.2%)。在这些临床试验中,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被排除在外。因此目前尚不确定伊布替尼对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的作用。应在开始伊布替尼治疗前确定乙型肝炎病毒(HBV)的状态。如果患者的HBV感染检测结果呈阳性,则建议咨询在乙型肝炎治疗领域具有专业经验的医生。如果患者的乙型肝炎血清学检测结果呈阳性,则应在治疗开始前咨询肝病专家,且应根据当地医疗标准监测并控制患者的病情,防止乙型肝炎复发。
对驾驶及操作机械能力的影响
    使用伊布替尼的部分患者报告过疲乏、头晕和乏力,评估患者的驾驶或操作机器能力时应考虑该因素。
    请置于儿童不易拿到处。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妊娠和胚胎-胎儿毒性
动物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伊布替尼作为一种激酶抑制剂,可对胎儿造成伤害。目前还没有伊布替尼在孕妇中使用的数据,无法告知是否存在重大出生缺陷和流产的药物相关风险。在动物生殖研究中,妊娠大鼠和家兔于器官形成期接受伊布替尼给药,当暴露量达到临床剂量(每日420-560mg)的2-20倍时,引起了包括结构畸形在内的胚胎胎仔毒性(参见【药理毒理】)。建议女性患者在服用本品期间以及终止治疗后1个月内避免妊娠。如果在妊娠期间使用本品或者患者服用本品时妊娠,应告知患者本品对胎儿的潜在危害(参见【用法用量】中特殊人群用药)。
    所有妊娠均有出生缺陷、胚胎丢失或其他不良结局的背景风险。尚不清楚适用人群中主要出生缺陷和流产的背景风险估计值。
哺乳
    目前尚无信息涉及伊布替尼及其代谢产物是否会经人乳分泌,是否会对母乳喂养的儿童或乳汁生成造成影响。
    因为很多药物都可分泌到乳汁中,且伊布替尼在哺乳婴儿中可能引发严重不良反应,所以伊布替尼治疗期间应停止哺乳。

【儿童用药】

尚未确立伊布替尼在儿童患者中的安全性和疗效。

【老年用药】

    伊布替尼的临床研究共纳入1200例患者,其中64%的患者≥65岁。接受伊布替尼治疗的老年患者更常发生≥3级感染性肺炎(≥65岁的患者为12%;<65岁的患者为7%)。

【药物相互作用】

CYP3A抑制剂
    伊布替尼主要通过细胞色素P450 3A4(CYP3A4)酶代谢。
    伊布替尼与强效或中效CYP3A抑制剂联合给药可能增加伊布替尼的血浆浓度(参见【药代动力学】)。伊布替尼浓度升高可能增加药物相关毒性的风险。
    与泊沙康唑伏立康唑和中效CYP3A抑制剂合用时,建议调整伊布替尼剂量(参见【用法用量】)。
    避免合并使用其他强效CYP3A抑制剂。如果只是短期使用这些抑制剂(例如7天及以下抗感染治疗),可以中断伊布替尼治疗(参见【用法用量】)。
    伊布替尼治疗期间应避免摄入葡萄柚或塞维利亚橙,因为这些食物含有强效或中效CYP3A抑制剂。
    强效CYP3A抑制剂
    18例健康受试者同时服用伊布替尼与强效CYP3A抑制剂酮康唑后,伊布替尼的暴露量升高,Cmax和AUC0-last分别升高29和24倍。在B细胞恶性肿瘤患者中开展的专项药物间相互作用研究显示,与伏立康唑合并用药后,伊布替尼的Cmax和AUC分别增加6.7倍和5.7倍。在临床研究中,合并使用弱效和/或中效CYP3A抑制剂的37例患者的伊布替尼最大观测暴露量(AUC)是76例未合用CYP3A抑制剂患者的≤2倍。66例使用中效(n=47)或强效(n=19)CYP3A抑制剂的患者的临床安全性数据显示毒性未出现有意义的增加。伊布替尼伏立康唑泊沙康唑合并用药时,伊布替尼的剂量可参见【用法用量】列出的推荐剂量。应避免伊布替尼与所有其他强效CYP3A抑制剂(如酮康唑茚地那韦奈非那韦利托那韦沙奎那韦克拉霉素、泰利霉素、伊曲康唑、奈法唑酮和cobicistat)同时用药,并应考虑换用CYP3A抑制作用较弱的药品。如果获益大于风险且必须使用强效CYP3A抑制剂,参见【用法用量】的推荐剂量调整。
    中效和弱效CYP3A抑制剂
    对于B细胞恶性肿瘤的患者,合并使用CYP3A抑制剂红霉素使伊布替尼的Cmax和AUC分别增长3.4倍和3.0倍。如果同时使用中效CYP3A抑制剂(如氟康唑红霉素、安普那韦、阿瑞吡坦、阿扎那韦环丙沙星克唑替尼地尔硫卓、福沙那韦、伊马替尼维拉帕米、胺酮和决奈达隆),应按照【用法用量】的建议降低伊布替尼的剂量。
    伊布替尼与弱效CYP3A抑制剂联用时无需调整剂量。应密切监测患者的毒性反应,必要时依从剂量调整指南进行调整。
CYP3A诱导剂
    伊布替尼与强效CYP3A诱导剂联合给药可能降低伊布替尼浓度达90%。避免与强效CYP3A诱导剂合用(参见【药代动力学】)。考虑换用CYP3A诱导作用较弱的药品。
    强效CYP3A诱导剂示例a包括:卡马西平利福平、苯妥英、和贯叶连翘b
a 这些示例仅用作指导,不会将符合这个分类的所有药物列在一张全面列表内。医务人员应当查阅适当参考文献获得全面信息。
b 贯叶连翘的诱导效力可能会因配制状态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别。
    可能因伊布替尼改变血浆浓度的药物
    为尽可能降低在胃肠道内发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伊布替尼给药前后至少6小时内不应使用治疗指数窄的P-gp或BCRP底物类药物(如地高辛甲氨蝶呤)。伊布替尼亦可全身性抑制BCRP,增加经BCRP介导肝脏外排药物的暴露量,如瑞舒伐他汀

【药物过量】

  目前在伊布替尼用药过量的处理方面尚无具体经验。1例健康受试者使用1680mg伊布替尼后出现可逆性4级肝酶升高(AST和ALT)。对服用了超过推荐剂量的伊布替尼的患者进行密切监测,给予适当的支持性治疗。

【临床试验】

套细胞淋巴瘤
试验PCYC-1104-CA
    一项开放性、多中心、单组试验(PCYC-1104-CA)中评价了伊布替尼治疗111例既往接受过至少一种治疗的MCL经治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患者中位年龄是68岁(范围:40-84岁),77%是男性,92%是高加索人。基线时,89%的患者基线ECOG体能状态评分是0或1。距诊断后的中位时间是42个月,既往治疗的中位数是3(范围:1-5次治疗),其中11%的患者既往接受过干细胞移植。基线时,39%的患者至少有一个肿瘤≥5cm,49%的患者发生骨髓浸润,54%的患者在筛选时有结外浸润。
    患者每日一次口服560mg伊布替尼,直到疾病进展或发生不耐受毒性。根据修订版国际工作组(IWG)非霍奇淋巴瘤(NHL)标准评估肿瘤缓解。这项研究中的主要终点是研究者评估的总体缓解率(ORR)。服用伊布替尼后的缓解情况见表15。
16:试验PCYC-1104-CA中研究者评估的MCL患者的总体缓解率(ORR)和缓解持续时间(DOR)
  总数(N=111)
总体缓解率(%) 65.8
95%置信区间(%) (56.2,74.5)
完全缓解(%) 17.1
部分缓解(%) 48.6
中位缓解持续时间月数(95%置信区间) 17.5(15.8,未达到)
    独立审查委员会(IRC)对成像扫描进行了独立的阅片和解释。IRC审查结果显示ORR为69%。
    中位至缓解时间为1.9个月。
试验MCL-3001
    一项随机、Ⅲ期、开放性、多中心临床试验MCL-3001评估了伊布替尼对既往至少接受了一种治疗的MCL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入组了280例受试者。受试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治疗组,接受伊布替尼口服560mg每日一次给药,共21天,或在第1周期第1、8、15天接受Temsirolimus175mg静脉给药,之后每个21天周期的第1、8、15天接受75mg静脉给药。两组的治疗一直持续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中位年龄为68岁(范围:34-88),其中74%为男性,87%为高加索人。自诊断后的中位时间为43个月,既往治疗的中位数为2次(范围:1-9次),包括51%既往接受过高剂量化疗,18%既往接受过硼替佐米治疗,5%既往接受过来那度胺治疗,24%既往接受过干细胞移植。基线时,53%的受试者出现巨大肿瘤(≥5cm),21%的受试者简化MIPI28/44分值为高危,在筛选时,60%的受试者患有淋巴结外疾病,54%的受试者有骨髓浸润。
    根据修订版国际工作组(IWG)非霍奇淋巴瘤(NHL)标准由IRC评估无进展生存期(PFS)。研究MCL3001的疗效结果见表17,PFS的Kaplan-Meier曲线见图1。
17:复发或难治性MCL受试者中的疗效结果(试验MCL3001)
终点 伊布替尼
N=139
Temsirolimus
N=141
无进展生存期a
中位无进展生存期(95%CI)(月) 14.6(10.4,NE) 6.2(4.2,7.9)
HR=0.43[95%CI:0.32,0.58]
总体缓解率(%) 71.9 40.4
p值 p<0.0001
a RC评估;
    接受伊布替尼治疗的受试者中,仅有小部分较Temsirolimus发生了具有临床意义的淋巴瘤症状恶化(27%vs.52%),且伊布替尼较Temsirolimus至症状恶化更为缓慢(HR 0.27,p<0.0001)。
1:试验MCL-3001的无进展生存期Kaplan-Meier曲线(ITT人群)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
    一项非对照试验和四项随机、对照试验证实了伊布替尼治疗CLL/SLL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
试验PCYC-1102-CA
    在51例经治CLL/SLL患者中进行了一项开放性、多中心试验。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8岁(范围:37-82岁)距诊断后的中位时间为80个月,既往治疗的中位数为4次(范围:1-12次)。基线时,39.2%的患者Rai分期为Ⅳ期,45.1%有至少一个肿瘤≥5cm,35.3%的患者存在17p染色体缺失,31.4%存在11q缺失。
    每日一次口服420mg伊布替尼,直到疾病进展或发生不耐受毒性。独立审查委员会根据修订版国际工作组CLL标准评估ORR和DOR。ORR为64.7%(95%CI:50.1%;77.6%),均为部分缓解。无患者达到完全缓解。DOR的范围为3.9-24.2+个月。未达到中位DOR。
试验PCYC-1112-CA
    在经治CLL或SLL患者中进行了一项伊布替尼与奥法木单抗对照的随机、多中心、开放性Ⅲ期试验。患者(n=391)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至两组,其中一组给予伊布替尼每日剂量为420mg,直到疾病进展或出现不耐受毒性;另一组给予奥法木单抗,初始剂量为300mg,给药1周之后每周剂量为2000mg,共给药7次,随后每4周给药一次,共给药4次。57例随机分配至奥法木单抗组的患者在疾病进展后交叉接受伊布替尼治疗。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7岁(范围:30-88岁),其中68%是男性,90%是高加索人。所有患者的基线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能状态评分为0或1。试验入组了373例CLL患者和18例SLL患者。距诊断后的中位时间为91个月,既往治疗的中位数为2次(范围:1-13次)。基线时,58%的患者有至少一个肿瘤≥5cm。32%的患者有17p缺失。
    试验PCYC-1112-CA的疗效结果见表18,独立审查委员会(IRC)根据IWCLL标准评估的PFS和OS的Kaplan-Meier曲线分别见图2和图3。
18:试验PCYC-1112-CA的疗效结果
终点 伊布替尼
N=195
奥法木单抗
N=196
无进展生存b  
事件数量(%) 35(17.9) 111(56.6)
疾病进展 26 93
死亡事件 9 18
中位数(95%置信区间),月 未达到 8.1(7.2,8.3)
风险比(95%置信区间) 0.22(0.15,0.32)
生存a  
死亡人数(%) 16(8.2) 33(16.8)
风险比(95%置信区间) 0.43(0.24,0.79)
总体缓解率b 42.6% 4.1%
a 两组均未达到中位OS
b 由IRC评估。所有患者均达到部分缓解;尚无患者达到完全缓解。
2试验PCYC-1112-CA中无进展生存(ITT人群)的Kaplan-Meier曲线

3:试验PCYC-1112-CA中总生存期(ITT人群)的Kaplan-Meier曲线

65个月随访的最终分析
    研究PCYC-1112-CA中位研究时间为65个月时,根据研究者评估,观察到伊布替尼组患者的死亡或进展风险降低85%。根据IWCLL标准,研究者评估的中位PFS在伊布替尼组和奥法木单抗组分别为44.1个月[95%CI(38.47,56.18)]和8.1个月[95%CI伊布替尼胶囊奥法木单抗处于风险集的人数伊布替尼胶囊奥法木单抗月处于风险集的人数伊布替尼胶囊奥法木单抗伊布替尼胶囊奥法木单抗月32/44(7.79,8.25)];HR=0.15[95%CI(0.11,0.20)]。伊布替尼治疗组中研究者评估的ORR为87.7%,奥法木单抗组为22.4%。最终分析时,最初随机分配至奥法木单抗单抗治疗组的196例受试者中有133例(67.9%)交叉至接受伊布替尼治疗。根据IWCLL标准,伊布替尼组研究者评估的中位PFS2(随机化至首次抗肿瘤治疗后PFS事件的时间)为65.4个月[95%CI(51.61,不可估计)],奥法木单抗组为38.5个月[95%CI(19.98,47.24)];HR=0.54[95%CI(0.41,0.71)]。伊布替尼组的中位OS为67.7个月[95%CI(61.0,不可估计)]。
    试验PCYC-1112-CA中有17p缺失的CLL/SLL
试验PCYC-1112-CA入组了127例有17p缺失的CLL/SLL患者。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7岁(范围:30-84岁),其中62%是男性,88%是高加索人。所有患者的基线ECOG体能状态评分为0或1。由IRC评估PFS和ORR。17p缺失的CLL/SLL患者的疗效结果见表19。
19:试验PCYC-1112-CA17p缺失的CLL/SLL患者的疗效结果
终点 伊布替尼
N=63
奥法木单抗
N=64
无进展生存
事件数量(%) 16(25.4) 38(59.4)
疾病进展 12 31
死亡事件 4 7
中位数(95%置信区间),月 未达到 5.8(5.3,7.9)
风险比(95%置信区间) 0.25(0.14,0.45)
总体缓解率a 47.6% 4.7%
a 由IRC评估。所有患者均达到部分缓解;尚无患者达到完全缓解。
63个月随访期
    在总随访期为63个月时,研究者根据IWCLL标准评估的携带del17p患者的中位PFS为:伊布替尼组40.6个月[95%CI(25.4,44.6)]和奥法木单抗组6.2个月[95%CI(4.6,8.1)]。研究者评估的携带del17p患者的总缓解率分别为伊布替尼组88.9%和奥法木单抗组18.8%。
    试验PCYC-1115-CA
    在年龄≥65岁的CLL或SLL初治患者中进行了一项随机、多中心、开放性研究,比较伊布替尼与苯丁酸氮芥。患者(n=269)按1:1的比例随机接受伊布替尼(每日420mg,直至疾病进展或不耐受毒性)或苯丁酸氮芥(起始剂量为0.5mg/kg,在各28天周期的第1和15天给药,最多治疗12个周期,可根据患者个人的耐受程度将剂量增至0.8mg/kg)。
    入组患者的中位年龄为73岁(范围:65-90岁),63%为男性,91%为白人。91%的患者基线ECOG体能状态评分为0或1,9%的患者评分为2。试验入组了249例CLL患者和20例SLL患者。基线时,20%的患者有11q缺失。开始CLL治疗的最常见原因包括:进行性骨髓衰竭(38%);表现为贫血和/或血小板减少症、进行性或有症状的淋巴结病(37%)、进行性或有症状的脾肿大(30%)、疲乏(27%)和盗汗(25%)。
    中位随访时间28.1个月中,观察到32例死亡事件(伊布替尼和苯丁酸氮芥治疗组中分别为11例(8.1%)和21例(15.8%))。41%的患者从苯丁酸氮芥组转到伊布替尼治疗组,ITT人群(意向治疗人群)的总体生存分析获得具有统计学意义的HR0.44(95%CI(0.21,0.92)),预计伊布替尼治疗组和苯丁酸氮芥组2年生存率分别为94.7%(95%CI(89.1,97.4))和84.3%(95%CI(76.7,89.6))。试验PCYC-1115-CA的疗效结果见表20。IRC根据IWCLL标准评估的PFS的Kaplan-Meier曲线见图4。
表20:试验PCYC-1115-CA的疗效结果
终点 伊布替尼
N=136
苯丁酸氮芥
N=133
无进展生存期a
事件数量(%) 15(11.0) 64(48.1)
疾病进展 12 57
死亡事件 3 7
中位数(95%置信区间),月 未达到 18.9(14.1,22.0)
风险比(95%置信区间) 0.161(0.091,0.283)
总体缓解率a(CR+PR) 82.4% 35.3%
p值 <0.0001
a 由IRC评估。伊布替尼组中的5例受试者(3.7%)和苯丁酸氮芥组中的2例受试者(1.5%)达到了完全缓解。
4:试验PCYC-1115-CA中无进展生存期(ITT人群)的Kaplan-Meier曲线

55个月随访期
    在55个月的总随访期内,伊布替尼组未达到中位PFS。
    试验CLL-3001
    在既往经治CLL/SLL患者中进行了伊布替尼联合苯达莫司汀利妥昔单抗(BR)与安慰剂联合BR的一项随机、多中心、双盲的3期研究。患者(n=578)按1:1的比例随机接受伊布替尼(每天420mg)或安慰剂与BR联合给药,直到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所有患者接受BR最多6个周期(每个周期28天)。苯达莫司汀以70mg/m2的剂量静脉输注30分钟给药,第1个周期在第2和3天,第2-6个周期为第1天和第2天。利妥昔单抗在第一个周期第1天以375mg/m2的剂量给药,在第2个到第6个周期的第1天以500mg/m2的剂量给药。
    患者的中位年龄是64岁(范围:31-86岁),66%为男性,91%为白人。所有患者的基线ECOG体能状态评分为0或1。自诊断之日起的中位时间为5.9年,治疗前的中位治疗次数是2(范围:1–11次)。在基线,56%的患者至少有一个肿瘤>5cm,26%的患者有11q缺失。
    试验CLL-3001的疗效结果见表21。PFS的Kaplan-Meier曲线如图5所示。
21:试验CLL-3001的疗效结果
终点 伊布替尼+BR
N=289
安慰剂+BR
N=289
无进展生存期a
事件数量(%) 56(19.4) 183(63.3)
中位数(95%CI) 未达到 13.3(11.3,13.9)
HR(95%CI) 0.20(0.15,0.28)
总体缓解率a 82.7% 67.8%
a 由IRC评估伊布替尼+BR组中的24例受试者(8.3%)和安慰剂+BR组中的6例受试者(2.1%)达到了完全缓解。
BR=苯达莫司汀利妥昔单抗;CI=置信区间;HR=风险比。
5:试验CLL-3001中无进展生存期(ITT人群)的Kaplan-Meier曲线

亚太临床研究PCI-32765CLL3002
    在既往经治CLL或SLL患者中进行了一项比较伊布替尼利妥昔单抗的随机、多中心、开放性、Ⅲ期研究。患者(N=160)按2:1的比例随机分配接受伊布替尼(42036/44mg,每日1次,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耐受的毒性)或利妥昔单抗(起始剂量为375mg/m2,给药1周后剂量调整为500mg/m2,每2周1次,给药3次,之后每4周1次,给药4次)。利妥昔单抗组26/54例(48.1%)患者出现疾病进展后交叉接受了伊布替尼治疗。中位年龄为66岁(范围:21-87岁),男性占71%,中国患者占85%。所有患者的基线ECOG体能状态评分均为0或1。试验总计入组了151例CLL患者和9例SLL患者。距诊断后的中位时间为41个月,既往治疗的中位数为2(范围:1-14次)。基线时,43.8%的患者有至少1处肿瘤≥5cm。22.5%的患者(36例,其中中国患者26例)有17p缺失。
    研究者根据IWCLL标准对无进展生存期(PFS)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死亡或进展风险降低了约82%。尽管进行了交叉治疗,但总生存期(OS)分析仍显示出伊布替尼组较优的趋势(风险比[HR]=0.38)。该研究的疗效结果参见表22。
22PCI32765CLL3002中的疗效结果
终点 伊布替尼
N=106
利妥昔单抗
N=54
无进展生存期  
事件数(%) 34(32.1) 42(77.8)
风险比(95%置信区间) 0.178(0.109,0.291)
总生存期  
死亡数(%) 21(19.8) 20(37.0)
HR(95%置信区间) 0.381(0.204,0.713)
总体缓解率 62.3% 7.4%
总体缓解率(包括伴淋巴细胞增多症的部分缓解) 68.9% 7.4%
    PFS结果显示所有亚组分析中(包括年龄、性别、筛选时Rai分期、嘌呤类治疗耐药、17p缺失、基线ECOG评分、既往治疗线数和11q缺失)均得出与整体人群分析一致的结果:伊布替尼治疗组相比于利妥昔单抗组PFS延长。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
    两项单臂试验和一项随机对照试验证实了伊布替尼治疗WM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
    研究1118和研究1127单药治疗组
    研究PCYC-1118E-CA(即研究1118)是一项开放性、多中心的单臂试验,在63例既往经治WM患者中评估了伊布替尼的安全性和疗效。入组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3岁(范围:44-86岁),其中76%是男性,95%是高加索人。所有患者的基线ECOG体能状态评分为0或1。自诊断至入组的中位时间为74个月,既往治疗的中位数为2次(范围:1-11次)。基线时,中位血清IgM值为3.5g/dL(范围:0.7-8.4g/dL)。
    受试者每日一次口服伊布替尼420mg,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耐受毒性。研究者和独立评估委员会(IRC)使用WM国际工作组标准评估缓解。IRC评估的缓解(定义为部分缓解或更佳的缓解)结果见表23。
23:研究1118IRC评估的WM患者的缓解率和缓解持续时间
  总计(N=63)
缓解率(CR+VGPR+PR)(%) 61.9
95%CI(%) (48.8,73.9)
完全缓解(CR) 0
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 11.1
部分缓解(PR)(%) 50.8
中位缓解持续时间,月(范围) NE(2.8+,18.8+)
CI=置信区间;NE=无法评价
    中位至缓解时间为1.2个月(范围:0.7-13.4个月)。
研究1127单药治疗组包括31例既往接受含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失败的WM患者,均接受了伊布替尼单药治疗。中位年龄为67岁(范围:47-90岁)。81%的患者基线ECOG体能状态评分为0或1,19%的患者ECOG体能状态评分为2。既往治疗的中位数为4(范围:1-7种治疗)。研究1127单药治疗组的缓解率为71%(CR是0%,VGPR是29%,PR是42%)。研究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4个月(范围:8.6+至37.7个月),尚未达到中位缓解持续时间。
    研究1127
    在初治或经治WM患者中开展了研究1127(一项在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受试者中评价伊布替尼或安慰剂联合利妥昔单抗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Ⅲ期研究)。患者(n=150)按1:1的比例随机接受伊布替尼(每天420mg)或安慰剂与利妥昔单抗联合给药,直到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第1至4周利妥昔单抗375mg/m2每周一次,连续4周;之后第17至第20周给予第二个疗程利妥昔单抗,每周一次,连续4周。主要疗效结果指标是由IRC评估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其他疗效结果指标包括缓解率。
    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9岁(范围:36-89岁),66%为男性,79%为高加索人。91%的患者基线ECOG体能状态评分为0或1,7%的患者中ECOG体能状态评分为2。45%是初治患者,55%是经治患者。在经治患者中,既往治疗的中位数为2(范围:1-6种治疗)。基线时血清IgM中位值为3.2g/dL(范围:0.6-8.3g/dL),77%的患者存在MYD88 L265P突变,13%的患者无此项突变,9%的患者无法评估突变状态。
    研究1127的IRC评估疗效结果见表24,PFS的Kaplan-Meier曲线见图6。
24研究1127WM患者的疗效结果
终点 伊布替尼+利妥昔单抗
N=75
安慰剂+利妥昔单抗
N=75
无进展生存期
事件数量(%) 14(19) 42(56)
中位数(95%CI),月 NE 20.3(13.7,27.6)
HR(95%CI) 0.20(0.11,0.38)
p值a <0.0001
缓解率(CR+VGPR+PR)b 72% 32%
95%CI (0.62,0.82) (0.21,0.43)
完全缓解(CR) 3% 1%
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 23% 4%
部分缓解(PR) 47% 27%
中位缓解持续时间,月(范围) NE(1.9+,36.4+) 21.2(4.6,25.8)
CI=置信区间;HR=风险比;NE=无法评价;R=利妥昔单抗
a p值来自按照WM IPSS(低,中,高)和既往系统性治疗方案数量(0,≥1)分层的对数秩检验
b 与缓解率相关的p值<0.0001。
中位随访时间为26.5个月。
6研究1127WM患者无进展生存期(ITT人群)的Kaplan-Meier曲线

    一项探索性分析显示,伊布替尼+利妥昔单抗组65%的患者和安慰剂+利妥昔单抗组39%的患者获得血红蛋白持续改善(定义为在未输血或采用生长因子支持治疗的情况下,较基线时增加≥2g/dL且至少持续8周)。
淋巴细胞增多症
    伊布替尼单药治疗后,会出现可逆的淋巴细胞计数升高(即,较基线增加≥50%,绝对计数高于5000/mcL),常伴有肿大淋巴结的缩小,这一症状见于伊布替尼单药治疗的大多数(66%)CLL/SLL患者。在伊布替尼治疗的部分MCL患者(35%)中也观察到了这一作用。所观察到的这一淋巴细胞增多症是伊布替尼的药理作用之一,在无其他临床发现的情况下,不应视为疾病进展。使用伊布替尼治疗这两种类型的疾病时,淋巴细胞增多症通常发生于治疗的最初1个月内,MCL患者通常在8周(中位值)内恢复,CLL/SLL患者通常在14周(中位值;范围:0.1-104周)内恢复。
    在伊布替尼治疗的WM患者中未见淋巴细胞增多症。
    伊布替尼联合苯达莫司汀+利妥昔单抗治疗时,引起淋巴细胞增多症较为罕见(伊布替尼联合苯达莫司汀+利妥昔单抗治疗组为7%vs.安慰剂联合苯达莫司汀+利妥昔单抗治疗组为6%)。
QT/QTc间期和心脏电生理学的作用
单次给予伊布替尼的3倍剂量最大推荐剂量(1680mg)未出现具有临床意义的QT间期延长。

【药理毒理】

药理作用
    伊布替尼为小分子BTK(Bruton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布替尼与BTK活性位点的半胱氨酸残基形成共价键,从而抑制BTK的酶活性。BTK是B细胞抗原受体(BCR)和细胞因子受体通路的信号分子。BTK通过B细胞表面受体信号激活B细胞迁徙、趋化和黏附所必需的通路。非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伊布替尼抑制了恶性B细胞的体内增殖和存活以及体外细胞迁徙和基底黏附。
    在复发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伊布替尼2.5mg/kg/天以上剂量(平均体重70kg以上时,≥175mg/天)给药24小时内,外周血单核细胞BTK活性位点的占有率在90%以上。
    伊布替尼可抑制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健康供者、使用华法林的供者和重度肾功能不全供者的血液样本的IC50分别是4.6μM(2026ng/mL)、0.8μM(352ng/mL)、3μM(1321ng/mL)。伊布替尼不能有效抑制ADP、花生四烯酸、利托霉素和TRAP-6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毒理研究
    遗传毒性
    伊布替尼Ames试验、CHO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小鼠体内骨髓微核试验(剂量达2000mg/kg)结果均为阴性。
    生殖毒性
    雄性大鼠于交配前4周、交配期间直至试验结束,雌性大鼠于交配前2周直至妊娠第7天(GD7),每日经口给予伊布替尼,剂量达100mg/kg(相当于人体等效剂量16mg/kg)时,未见对雄性和雌性大鼠的生育力或生殖能力的影响。
    妊娠大鼠在器官形成期经口给予伊布替尼10、40、80mg/kg/天,伊布替尼80mg/kg/天引起大鼠内脏畸形(心脏和大血管),胚胎吸收和着床后丢失增加,该剂量在大鼠体内的暴露量(AUC)大约相当于MCL患者560mg/天剂量时体内暴露量的14倍,相当于CLL/SLL或WM患者420mg/天剂量时体内暴露量的20倍;伊布替尼40mg/kg/天及以上剂量引起大鼠胎仔体重减轻,该剂量在大鼠体内的暴露量(AUC)大约相当于MCL患者560mg/天剂量时体内暴露量的6倍。妊娠兔在器官形成期经口给予伊布替尼5、15、45mg/kg/天。伊布替尼15mg/kg/天及以上剂量引起兔胎仔骨骼变异(胸骨融合),45mg/kg/天引起胚胎吸收和着床后丢失增加。伊布替尼15mg/kg/天在兔体内的暴露量(AUC)大约相当于MCL患者560mg/天剂量时体内暴露量的2倍,相当于CLL/SLL或WM患者420mg/天剂量时体内暴露量的2.8倍。
    致癌性
    在为期6个月的Tg.rasH2转基因小鼠致癌性试验中,经口给予伊布替尼达2000mg/kg/天,未见致癌性。在此剂量下雄性和雌性动物体内的暴露量分别约为人560mg/天剂量下暴露量的23倍和37倍。

【药代动力学】

   在B细胞恶性肿瘤患者中,伊布替尼在840mg(最高批准剂量的1.5倍)剂量范围内,暴露量随剂量增加而增加。接受560mg剂量的MCL患者实测的稳态AUC均值(变异系数%)为865(69%)ng·h/mL,接受420mg剂量的CLL/SLL患者为708(71%)ng·h/mL,接受420mg剂量的WM患者为707(72%)ng·h/mL。不与CYP3A抑制剂合用时,伊布替尼420mg或560mg每日一次给药在1周后达到稳态浓度,蓄积比为1-1.6。
吸收
    健康受试者空腹服用伊布替尼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2.9%(90%CI:2.1,3.9)。伊布替尼口服给药的吸收中位Tmax是1-2小时。
食物影响
    与整夜禁食后服用伊布替尼相比,与高脂高热量膳食(800卡路里至1,000卡路里,50%的膳食总热量来自脂肪)同服后伊布替尼的Cmax增加2-4倍,AUC增加约2倍。
    体外研究表明伊布替尼不是P糖蛋白(P-gp)或者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的底物。
分布
    伊布替尼在体外与人血浆蛋白的可逆结合率为97.3%,在50-1,000ng/mL范围内没有浓度依赖性。分布容积(Vd)为683L,稳态表观分布容积(Vd,ss/F)约为10,000L。
消除
    空腹状态下静脉清除率为62L/h,进食状态下为76L/h。与高首过效应相一致,空腹状态下和进食状态下的表观口服清除率分别是2000和1000L/h。伊布替尼的半衰期为4-6小时。
代谢
    代谢是伊布替尼消除的主要途径。伊布替尼主要通过细胞色素P450(CYP)3A代谢成多种代谢产物,一小部分通过CYP2D6代谢。活性代谢产物PCI-45227是一种二氢二醇类化合物,对BTK的抑制活性约为伊布替尼的1/15。稳态时主要代谢产物PCI-45227与原型药物的比值范围是1-2.8。
排泄
    伊布替尼(大多以代谢产物的形式)主要经粪便消除。健康受试者单次口服放射标记伊布替尼后,在168小时内排出90%的放射活性,其中80%经粪便排泄,不到10%经尿液清除。粪便中的原形伊布替尼约占放射活性标记排泄量的1%,尿液中没有原型伊布替尼,其余的排泄量为代谢产物。
特殊人群
年龄和性别
    年龄和性别对伊布替尼的药代动力学没有具有临床意义的影响。
种族
    对亚太研究PCI-32765CLL3002中20例复发或难治性CLL或SLL中国受试者的药代动力学特性进行了评估。与其他人群相比,中国受试者中伊布替尼的暴露参数在其他人群的范围之内。
肾损伤患者
    轻度和中度肾损伤(根据Cockcroft-Gault公式估算肌酐清除率[CLcr]>25mL/min)对伊布替尼暴露量没有影响。没有关于重度肾脏损伤(CLcr<25mL/min)患者或正进行透析患者的数据。
肝损伤患者
    与肝功能正常受试者相比,轻度肝损伤受试者(Child-Pugh A级)的伊布替尼AUC升高2.7倍,中度肝损伤受试者(Child-Pugh B级)升高8.2倍,而重度肝损伤受试者(Child-Pugh C级)升高9.8倍。与肝功能正常受试者相比,轻度肝损伤受试者的伊布替尼Cmax增加5.2倍,中度肝损伤受试者增加8.8倍,而重度肝损伤受试者增加7倍(参见【用法用量】中特殊人群用药)。
药物相互作用
CYP3A抑制剂对伊布替尼的影响
    多次给予酮康唑(强效CYP3A抑制剂)合并给药会使伊布替尼的Cmax增加29倍,AUC增加24倍。多次给予伏立康唑(强效CYP3A抑制剂)合并给药会使伊布替尼的稳态Cmax增加6.7倍,AUC增加5.7倍。进食状态的模拟显示泊沙康唑(强效CYP3A抑制剂)可使伊布替尼的AUC增加3倍至10倍。
    多次给予红霉素(中效CYP3A抑制剂)合并给药会使伊布替尼稳态Cmax增加3.4倍,AUC增加3倍。
CYP3A诱导剂对伊布替尼的影响
    与利福平(强效CYP3A诱导剂)合用会使伊布替尼的Cmax下降13倍以上,AUC下降10倍以上。模拟结果显示,依法韦仑(中效CYP3A诱导剂)可使伊布替尼的AUC值下降3倍。
伊布替尼CYP底物的影响
    体外研究表明采用临床剂量时,伊布替尼和PCI-45227不太可能抑制CYP1A2、2B6、2C8、2C9、2C19、2D6或3A的活性。采用临床剂量时,伊布替尼和PCI-45227不太可能诱导CYP1A2、CYP2B6或CYP3A的活性。
伊布替尼对转运蛋白底物的影响
    体外研究表明,采用临床剂量时伊布替尼可能抑制BCRP和P-gp转运。伊布替尼与治疗窗窄的口服P-gp或BCRP底物(例如地高辛甲氨蝶呤)合用,可能会增加后者的浓度。

【贮藏】

30℃以下保存。

【包装】

白色HDPE瓶装,带儿童安全盖。
90粒/瓶/盒。
120粒/瓶/盒。

【有效期】

36个月

【执行标准】

进口药品注册标准JX20160135

【进口药品注册证号】

H20181066

【生产企业】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
名称:Pharmacyclics LLC
注册地址:995E Arques Ave, Sunnyvale, CA 94085, USA
【生产企业】
企业名称:Catalent CTS LLC
生产地址:10245 Hickman Mills Dr,Kansas City,MO 64137,USA
国内联系方式:
名称: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草堂科技产业基地草堂四路19号
邮政编码:710304
电话号码:400 888 9988
传真号码:(029)82576616
网址:http://www.xian-janssen.com.cn
  • 说明书修订日期

  • 药品名称

  • 成份

  • 性状

  • 适应症

  • 规格

  • 用法用量

  • 不良反应

  • 禁忌

  • 注意事项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 儿童用药

  • 老年用药

  • 药物相互作用

  • 药物过量

  • 临床试验

  • 药理毒理

  • 药代动力学

  • 贮藏

  • 包装

  • 有效期

  • 执行标准

  • 进口药品注册证号

  • 生产企业

查看更多药品说明书,请前往“合理用药”平台

国内上市情况

  • 上市企业数 3
  • 国产上市企业数 1
  • 进口上市企业数 2
批准文号 药品名称 规格 剂型 生产单位 上市许可持有人 药品类型 国产或进口 批准日期
国药准字HJ20181066
伊布替尼胶囊
140mg
胶囊剂
化学药品
进口
2022-01-30
国药准字H20223719
伊布替尼胶囊
140mg
胶囊剂
先声药业有限公司
海南先声再明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化学药品
国产
2022-10-11
H20170350
伊布替尼胶囊
140mg
胶囊剂
化学药品
进口
2017-08-24
H20181066
伊布替尼胶囊
140mg
胶囊剂
化学药品
进口
2018-01-29

查看更多国内药品批文及详细数据,请前往“药融云企业版”平台

同成分全球上市情况

药品名称 公司名称 申请号/批准号 规格 剂型/给药途径 上市国家/地区 市场状态 日期
伊布替尼胶囊
Janssen Cilag International NV
国药准字HJ20181066
140mg
胶囊剂
中国
在使用
2022-01-30
伊布替尼胶囊
海南先声再明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223719
140mg
胶囊剂
中国
在使用
2022-10-11
伊布替尼胶囊
Pharmacyclics LLC
H20170350
140mg
胶囊剂
中国
已过期
2017-08-24
伊布替尼胶囊
Janssen Cilag International NV
H20181066
140mg
胶囊剂
中国
已过期
2018-01-29

查看药品全球上市情况及详细数据,请前往“药融云企业版”平台

药品中标情况

药品规格: 56
中标企业: 1
中标省份: 17
最低中标价157.16
规格:140mg
时间:2024-06-17
省份:青海
企业名称:Janssen-Cilag International N.V.
最高中标价0
规格:140mg
时间:2018-06-29
省份:海南
企业名称:Janssen-Cilag International N.V.
药品名称 剂型 规格 转化系数 最小制剂单位价格(元) 价格(元) 生产企业 投标企业 省份 公布时间 网页链接
伊布替尼胶囊
胶囊剂
140mg
90
189
17010
Janssen-Cilag International N.V.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甘肃
2020-06-16
伊布替尼胶囊
胶囊剂
140mg
90
189
17010
Janssen-Cilag International N.V.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天津
2018-10-29
伊布替尼胶囊
胶囊剂
140mg
90
189
17010
Janssen-Cilag International N.V.
云南
2018-10-29
伊布替尼胶囊
胶囊剂
140mg
90
540
48600
Janssen-Cilag International N.V.
山东
2018-10-15
伊布替尼胶囊
胶囊剂
140mg
90
189
17010
Janssen-Cilag International N.V.
西藏
2018-12-07

查看更多药品招投标情况及详细数据,请前往“药融云企业版”平台

国家集中采购情况

中选企业

0

最高中选单价

0

最高降幅

中选批次

0

最低中选单价

0

最低降幅

药品名称 中选企业 剂型 规格包装 采购周期 中选价格(元) 国家集采批次 公布日期

查看更多药品国家集中采购情况及详细数据,请前往“药融云企业版”平台

一致性评价

  • 通过厂家数 1
  • 通过批文数 1
  • 参比备案数 0
  • BE试验数 1
企业 品种 规格 剂型 过评情况 过评时间 注册分类
先声再明医药有限公司
伊布替尼胶囊
140mg
胶囊剂
视同通过
2022-10-14
4类

查看更多过评企业情况及详细数据,请前往“药融云企业版”平台

同成分全球研发现状

药物名称 研发代码 首家研发企业 参与研发企业 治疗领域 适应症(中) 全球最高研发阶段 中国最高研发阶段 靶点(简化靶点)
伊布替尼
CRA-032765;JNJ-54179060;PCI-31523;PCI-45261;PCI-32765
艾伯维;强生;强生
呼吸系统;肌肉骨骼系统;免疫调节;感染;肿瘤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细胞淋巴瘤;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COVID-19);滤泡性淋巴瘤;移植物抗宿主病;毛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转移性结直肠癌;转移性肾癌;转移性胃癌;非霍奇金淋巴瘤;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前列腺肿瘤;呼吸窘迫综合征;小淋巴细胞淋巴瘤;T细胞淋巴瘤;移行细胞癌
查看 查看
BTK

查看更多全球研发现状情况及详细数据,请前往“药融云企业版”平台

国内药品注册申报情况

  • 申办企业数 27
  • 新药申请数 8
  • 仿制药申请数 10
  • 进口申请数 10
  • 补充申请数 20
受理号 药品名称 CDE企业名称 申请类型 注册类型 承办日期 状态开始日期 办理状态 审评结论
JYHB2200549
伊布替尼胶囊
Janssen-Cilag International NV
补充申请
2022-10-12
查看
CYHS2402752
伊布替尼胶囊
浙江华义制药有限公司
仿制
4
2024-08-23
JYHB2000345
伊布替尼胶囊
Pharmacyclics LLC
补充申请
2020-04-10
2020-06-12
已发件 刘雪莹
查看
JYHB2100105
伊布替尼胶囊
Janssen-Cilag International NV
补充申请
2021-02-02
2021-03-09
制证完毕-已发批件
查看
JYHB1701174
伊布替尼胶囊
Pharmacyclics LLC
补充申请
2017-09-18
2018-04-18
已发件 岳晓春13401105745

查看更多药品审评情况及详细数据,请前往“药融云企业版”平台

国内药品临床试验登记

  • 申办企业数 25
  • Ⅰ期临床试验数 0
  • Ⅱ期临床试验数 0
  • Ⅲ期临床试验数 8
  • Ⅳ期临床试验数 1
登记号 试验专业题目 药物名称 适应症 试验状态 试验分期 申办单位 试验机构 首次公示日期
CTR20140436
Ibrutinib与RCHOP联用相比RCHOP治疗新发非生发中心B-细胞亚型弥漫大B淋巴瘤安全性有效性研究
伊布替尼胶囊
非生发中心B-细胞亚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已完成
Ⅲ期
Janssen-Cilag International NV、Catalent Pharma Solutions、Janssen Research & Development、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天津市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江苏省人民医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2016-01-22
CTR20231248
伊布替尼胶囊(规格:140mg)在中国健康受试者空腹/餐后条件下单次口服给药的单中心、随机、开放、两制剂、两序列、四周期、完全重复交叉生物等效性试验
伊布替尼胶囊
本品单药适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治疗。 本品单药适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治疗。 本品单药适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的治疗,或者不适合接受化学免疫治疗的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的一线治疗。 本品联用利妥昔单抗,适用于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的治疗。
已完成
BE试验
江西科睿药业有限公司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2023-04-26
CTR20232586
中国健康成年受试者在空腹状态下单次口服伊布替尼胶囊(140mg)受试制剂(昆山龙灯瑞迪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和伊布替尼胶囊(140mg)参比制剂(亿珂® IMBRUVICA®,Janssen-Cilag International NV 持证/Catalent CTS LLC生产)的随机、开放、两制剂、两序列、四周期,完全重复交叉设计的生物等效性试验
伊布替尼胶囊
本品单药适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治疗。 本品单药适用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治疗。 本品单药适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的治疗,或者不适合接受化学免疫治疗的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的一线治疗。 本品联用利妥昔单抗,适用于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的治疗
已完成
BE试验
昆山龙灯瑞迪制药有限公司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2023-08-23
CTR20232777
伊布替尼胶囊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
伊布替尼胶囊
本品单药适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治疗、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的治疗,或者不适合接受化学免疫治疗的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的一线治疗。本品联用利妥昔单抗,适用于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的治疗。
已完成
BE试验
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
南京市第二医院
2023-09-05
CTR20234007
伊布替尼胶囊在健康受试者中随机、开放、两制剂、四周期、完全重复交叉、空腹和餐后状态下的生物等效性试验
伊布替尼胶囊
本品单药适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治疗。 本品单药适用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治疗。 本品单药适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的治疗,或者不适合接受化学免疫治疗的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的一线治疗。 本品联用利妥昔单抗,适用于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的治疗。
已完成
BE试验
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湘雅博爱康复医院
2023-12-15

查看更多中国临床试验情况及详细数据,请前往“药融云企业版”平台

同成分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