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锦

  • 音译名: 嘎羊厂
  • 分类: 苗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地锦
  • 类别: 苗药
  • 民族药名: 嘎羊厂
  • 民族药名出处: 贵州毕节地区
  • 药材来源: 为大戟科植物地锦草的全草。
  • 出处: 《中华本草》苗药卷
  • 功效: 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活血止血
  • 主治: 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活血止血。主治痢疾,泄泻,黄疸,咳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乳汁不下,跌仆肿痛及热毒疮疡。 (1)《贵州草药》:“清热利湿,止血,杀虫,健脾。” (2)《全国中草药汇编》:“外用治下肢溃疡,皮肤湿疹,烧烫伤。” (3)《贵州中草药名录》:“清热凉血,止血。治痢疾,肠炎,黄疸,吐血,咯血,尿血,便血。” (4)《苗族医药集》:“消食,止泻。”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Euphorbia humifusa Willd.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地锦草Euphorbia humifusa Willd. 一年生匍匐草本植物。茎纤细,近基部分支,带紫红色,无毛。叶对生,长圆形,长4~10mm,宽4~6mm,先端钝圆,基部扁狭,边缘有细齿,两面无毛或疏生柔毛,绿色或淡红色,叶柄极短;托叶线形,通常3裂。杯状花序单生于叶腋;总苞倒圆锥形,浅红色,顶端4裂,裂片长三角形;腺体4,长圆形,有白色花瓣状附属物;子房3室;花柱3,2裂。蒴果三棱状球形,光滑无毛;种子卵形,黑褐色,外被白色蜡粉,长约1.2mm,宽约0.7mm。花期6~10月,果实7月渐次成熟。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平原、荒地、路旁及田间,为习见杂草。全国各省区有分布。
  • 栽培与养殖: 喜温暖湿润气候,稍耐荫蔽,较耐湿。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壤土栽培为宜。种子繁殖:秋季9~10月待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贮藏备用。春播3~4月,种子与草木灰拌匀,条播,按行距15cm开条沟,将种子均匀播人沟内,薄覆细土,稍加镇压。出苗后,要及时拔除杂草。施肥以人粪尿为主。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10月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常皱缩蜷曲,根细小。茎细,呈叉状分枝。表面带紫红色,光滑无毛或疏生白色细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中空。叶对生,具淡红色短柄或几无柄;叶片多皱缩或已脱落,平展后呈长椭圆形,长5~10mm,宽4~6mm;绿色或带紫红色,通常无毛或疏生细柔毛;先端钝圆,基部偏斜,边缘具小锯齿或呈波状,杯状聚伞花序腋生,细小。蒴果三棱状球形,表面光滑,种子细小,卵形,褐色。无臭,味徽涩。
  •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呈长圆形,有4个棱角,其中2个更明显。表皮细胞1列,棱角处有厚角组织;表皮散有多数乳汁管,直径7~15μm。中柱鞘纤维呈断续的环状排列。韧皮部狭窄。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较宽,导管呈放射状排列。髓部较大,中空。 粉末特征:绿褐色。叶脉周围细胞正面观:细胞类长圆形,整齐紧密排列在叶脉两侧;细脉末端周围细胞放射状排列成圆形。叶脉周围细胞横面观:可见叶脉维管束周围有5~8个细胞呈放射状排列成圆形的维管束鞘。种皮细胞多成片存在,黄棕色,其正面观细胞呈多角形,直径约13.6μm,壁极厚,胞腔小。分枝状无节乳管,内含颗粒状物质,茎中乳汁管较粗,直径约16μm,叶中乳汁管较细,直径6~9μm。
  • 理化鉴别: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粗粉2g,加甲醇20ml,冷浸过夜,滤过。滤液用石油醚抽取3次,将甲醇提取液浓缩至4ml,供以下实验:①将提取液滴在滤纸上,滴加1%三氯化铝乙醇溶液,置紫外光灯下观察,斑点加深为深黄色。取提取液2ml加入数滴浓盐酸及少量粉,溶液呈红色(检查黄酮类)。②将提取液滴在滤纸上,再滴加0.1%溴酚蓝溶液,立即在蓝色的背景上显黄色斑点(检查有机酸)。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涩,性冷。入热经。 (1)《苗族药物集》:“性冷,味涩,入热经。” (2)《贵州草药》:“性平,味苦、辛。”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鲜者可用15~30g;或入散剂。外用:适量,鲜品捣烂外敷或干品研末撒。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1.治臁疮、烂疮斑鸠窝为末外搽。 2.治火眼斑鸠窝适量,熬水洗,或蒸猪肝食。(1~2方选自《贵阳民间草药》) 3.治跌打肿痛鲜地锦草适量,同酒精捣匀,略加面粉外敷。(《湖南药物志》) 4.治崩漏鲜地锦草30g,捶绒,对甜酒水服。(《贵州草药》)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含3种黄酮苷,其中两个苷的苷元为山萘酚,另一个苷的苷元为槲皮素[1]。还含香豆精类成分:东莨菪素,伞形花内酯,阿牙潘泽兰内酯[2]。又含棕榈酸,没食子酸,没食子酸甲酯和内消旋肌醇[3]。还含有β-谷甾醇,鞣花酸,短叶苏木酚,芹菜素-7-O-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槲皮素-3-O-阿拉伯糖苷[4]。
  • 药理作用: 1.抗菌和抗寄生虫作用  地锦草乙醇提取物及地锦素在体外均对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肠道致病菌如多种痢疾杆菌、伤寒和副伤寒杆菌、变形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及其他一些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地锦素体外最小抑菌浓度在0.002~0.63mg/ml之间,最敏感的是白喉杆菌(0.002mg/ml),其次是黄色葡萄球菌(0.005mg/ml),致病性大肠杆菌为0.63。各种肠道致病菌介于两者之间[1]。煎剂在3.125%浓度时,体外对钩端螺旋体也有较好的抑菌效果[2]。地锦素乙酸乙酯提取部分表现出由于控制嘌呤系统转换酶活性而达到抗寄生虫作用[4]。 2.抗化作用  实验表明,地锦水提取液、乙醇提取液及总黄酮液有很强的清除和抑制自由基的作用[5]。另外,地锦草提取物可明显提高小鼠血液超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提示地锦草是一种较强的抗化植物[6]。 3.保肝作用  地锦草水煎剂可显著降低D半乳糖胺所致SGPT升高,降低异硫氰酸α萘酯所致SG-PT、SGOT以及血清胆红素升高,表明地锦草有保肝作用[7]。 4.解毒作用  地锦草能减轻六六六中毒小鼠各脏器如心、肝、脾、肾组织的严重损害,效果优于维生素C[8]。 5.止血作用  取地锦草干粉撒于犬股动脉切开处,止血效果明显[9]。 6.毒性  地锦草毒性很小,其水煎醇提取物给家兔20g/kg,鼠15g/kg,每日2次,灌胃给药,连续16天,均未见任何异常现象[3]。
  •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李荣芷,等.北京医学院学报,1983,15(1)增刊:72 [2]Kashihara M,et al.生药学杂志(日),1986,40(4):427 [3]腾井胜也,等.药学杂志(日),1937,59(2):140 [4]柳润辉,工汉波,孔令义.中草药,2001,32(2):107 药理 [1]江西医科大学草药实验小组.中草药通讯,1972,(1):45 [2]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827[3]浙江省绍兴中药厂草委会.中草药通讯,1970,(4):4O [4]李荣芷,等.北京医学院学报,1983,15(1)增刊:72 [5]李宝山,等.时珍国医国药,1998,9(4):328 [6]曹瑞珍,等.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7(4):342 [7]饶兴宇,等.中药药理与临床,1996,16(2):24 [8]马同江,等.现代应用药学,1987,4(5):6 [9]《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第1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6:347 现代临床研究 [1]邓汉成.上海中医药杂志,1990,(3):23 [2]程徐达.浙江中医杂志,1966,9(4):10 [3]中国人民放军6361部队卫生部,新医学,1972,(6):14 [4]江西医科大学草药实验小组.中草药通讯,1972,(1):45 [5]福建省医药研究所.福建药物志.第1版.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79:270 [6]顾天培.新医药学杂志,1977,(6):48 [7]梅全喜.现代中药药理手册.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8:445

其他少数民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