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莨
- 基本信息
- 基原信息
- 药物运用
- 现代研究
- 其他苗药推荐
- 其他少数民族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薯莨
-
类别:
苗药
-
民族药名:
红解
-
民族药名出处:
贵州松桃地区
-
药材来源:
为薯蓣科植物薯莨的块茎。
-
出处:
《中华本草》苗药卷
-
功效:
活血止血,理气止痛,清热解毒。
-
主治:
主治咳血,咯血,呕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产后腹痛,脘腹胀痛,痧胀腹痛,热毒血痢,水泻,关节痛,跌仆伤痛,疮疥,带状疱疹,外伤出血。
(1)《湖南药物志》:“活血,补血,止痛,散气。治筋骨痛,关节炎,腰痛,内伤出血,血气滞痛,疮疥,痢疾,月经不调。”
(2)《苗族药物集》:“止血,止咳,调经。主治咳嗽咯血,月经不调。”
(3)《贵州民间药物》:“收敛固涩,止血痢。治血痢,红崩,咳血,水泻。”
(4)《贵州草药》:“收敛固涩,镇痛。”
(5)《湖北中草药志》:“治经闭,痔疮。”
(6)《贵州中草药名录》:“收敛固涩,解暑,镇痛。治菌痢,血痢,咳血,月经不调,中暑发痧,阴痒。”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Dioscorea cirrhosa Lour.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薯莨Dioscorea cirrhosa Lour
缠绕膝本植物,长可达20m。块茎一般生长在表土层,为卵形、球形、长圆形或葫芦状,外皮黑褐色,凹凸不平,断面新鲜时红色,干后紫黑色;茎圆形,有分枝,平滑无毛,近基都有刺。单叶互生,革质或近革质,长椭圆形,基部阔心形,上部叶对生,卵形,顶端钝,长约2mm;雄蕊6,与花被等长;雌花序与雄花序相似。蒴果光滑无毛,不反曲,翅长1.8~2.3cm,宽1.5~3cm;种子扁平,着生于果实每室的中央,四周围有薄膜状的翅。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海拔350~1500m的山坡、路旁、河谷边的杂木林、阔叶林、灌丛中或林边。分布于西南、华南、华中等地区。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5~8月采挖,洗净,捣碎鲜用或切片晒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块茎呈长圆形、卵圆形、球形或结节块状,长10~15cm,直径5~10mm。表面深褐色,有瘤状突起和凹纹,有时具须根或点状须根痕。外皮皱缩,切面暗红色或红黄色。质硬而实,断面颗粒状,有明显的或隐约可见红黄相间的花纹。气微,味涩、苦。
-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 块茎横切面:木栓层较厚,细胞壁微木化,皮层中有分泌细胞散在,内皮层细胞1列。维管束外韧型,稀疏散在。薄壁细胞中含鞣质、淀粉粒。淀粉粒卵圆形。
-
理化鉴别:
理化鉴别 取粉末5g,加水30ml振摇后,滤过。①取滤液加1%明胶试液或1.5%咖啡因试液,均发生乳白色沉淀(检查鞣质)。②取滤液加1%三氯化铁试液,立即发生绿色反应(检查鞣质或酚类)。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苦,性冷;小毒。入热经。
(1)《贵州草药》:“性平,味涩、微酸。”
(2)《湖南药物志》:“苦,平。”
(3)《贵州民间药物》:“性平,味涩,微酸。”
(4)《苗族药物集》:“性冷,味酸、涩,入热经。”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绞汁或研末。外用:适量,研末敷或磨汁涂。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1.治咳血朱砂莲、藕节各9g,茅草根6g,共炒焦后煎水服。
2.治红崩朱砂莲、红鸡冠花各9g,百草霜3g,共研末,煮米酒服。(1~2方选自《贵州民间药物》)
3.治月经不调牛血莲10g,月月红10g,水煎服。(《湘西苗药汇编》)
4.治妇女血气痛薯莨根1.2~1.4g,研末,开水冲服。(《湖南药物志》)
5.治经闭牛血莲6~9g,水煎服。(《湖北中草药志》)
6.治产后腹痛牛血莲10g,煮甜酒服。(《湘西苗药汇编》)
7.治瘀血停滞薯莨、凤叉蕨、大血藤、松节各等份,共研末,每服6g,温酒冲服。(《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手册》)
8.治心胃气痛朱砂莲6g,万年荞9g,木姜子9g,刺梨根15g,水煎服。(《常用民间草药手册》)
-
注意事项:
孕妇慎用。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块茎主要含缩合鞣质及苷类,已分离得到酚性糖苷如3,4-二羟基苯乙醇葡萄糖苷(3,4-dihydroxyphenethyl alcohol glucoside),根皮酚葡萄糖苷(phloroglucinol glucoside)等及鞣质右旋儿茶精(cate-chin),左旋表儿茶精epicatechin),以及它们的二聚体:原矢车菊素(procyanidin)B-1、B-2、B-5,三聚体:原矢车菊素C-1,儿茶精(4α-6)-表儿茶精-(4β-8)-表儿茶精[catechin-(4α-6)-epicatechin-(4β-8)-epicatechin〕,表儿茶精-(4β-6)-表儿茶精-(4β-8)-儿茶精[epicatechin-(4β-6)-epicatechin(4β-8)-catechin],四聚体:表儿茶精-(4β-8)-表儿茶精-(4β-8)-表儿茶精-(4β-8)-表儿茶精[epicatechin-(4β-8)-epicatechin-(4β-8)-epicatechin-(4β-8)-epicatechin][1]。另含大量糖、淀粉及维牛素C[2]。
-
药理作用:
1.止血作用 薯莨煎剂灌胃,家兔能显著缩短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表明薯莨提取液有类似血小板的促凝作用[1]。
2.对子宫平滑肌作用 薯莨酊剂或煎剂对小鼠离体子宫有明显兴奋作用,增强平滑肌张力、收缩振幅和频率[1]。
3.抑菌作用 薯莨酊剂或煎剂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中等程度抑制作用,对甲型副伤寒杆菌与宋内痢疾杆菌有较弱的抑制作用,抑菌作用可能与薯莨中所含鞣质有关[1]。
4.毒性 薯莨煎剂小鼠皮下注射LD50为68.8±9.1g/kg[2]。
-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Hsu F L,et al.Chem Pharm Bull,1985,33(8):3293
[2]Lin D Y,et al.C A,1936,30:60733
药理
[1]江西药科学校.新医药资料,1970,(1):9
[2]江西药科学校.中草药通讯,1971,(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