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
- 基本信息
- 基原信息
- 药物运用
- 现代研究
- 其他苗药推荐
- 其他少数民族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丝瓜
-
类别:
苗药
-
民族药名:
花沙
-
民族药名出处:
贵州黔东南地区
-
药材来源:
为葫芦科植物丝瓜的鲜嫩果实或霜后干枯的老熟果实(天骷髅)。
-
出处:
《中华本草》苗药卷
-
功效:
清热化痰,凉血解毒。
-
主治:
主治热病身热烦渴,咳嗽痰喘,肠风下血,痔疮出血,血淋,崩漏,痈疽疮疡,乳汁不通,无名肿毒,水肿。
(1)《贵州草药》:“清热解毒,行血通络。”
(2)《滇南本草图说》:“解热,凉血,通经,下乳汁,利肠胃。治痰火及痈疽疮。”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Luffa chylindrica (L.) Roem.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丝瓜Luffa cylindrica(L.)M.J.Roem. 一年生攀援草本植物。茎枝粗糙,有棱沟,被微柔毛。茎枝通常长10~12cm,近无毛。叶互生,三角形或近圆形,长、宽均10~20cm,通常掌状5~7裂,裂片三角形,中间较长,长8~12cm,先端尖,边缘有锯齿,基部深心形,上面深绿色,有疣点,下面浅绿色,有短柔毛,脉掌状,具白色长柔毛;叶柄粗壮略短于叶片。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通常10~20朵生于总状花序的顶端,花序梗粗壮,长12~14cm,花梗长2cm;花萼筒锥形,被短柔毛;花冠黄色,开后直径5~9cm,裂片5,长圆形,长0.8~1.3cm,宽0.4~0.7cm,里面被黄白色长柔毛,外面具3~5条突起的脉,雄蕊5,稀3,雌花单生,花梗长2~10cm;花被与雄花同,退化雄蕊3,子房长圆柱状,有柔毛,柱头3,膨大。果实圆柱状,直或稍弯,长15~30cm,直径5~8cm,通常有深色纵条纹,未成熟时肉质,成熟后干燥,里面有网状纤维,由先端盖裂。种子多数,黑色,卵形,扁,平滑,边缘狭翼状。花、果期在夏秋季。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我国各地普遍栽培。
-
栽培与养殖:
喜温暖气候,耐高温、高湿,忌低温。对土壤适应性广,宜选择土层深厚、潮湿、富含有机质的砂壤土栽培。用种子繁殖。直播法:3~4月,整地作畦,宽约3m。种子经浸种催芽,于畦面两边播种2行。株距35cm,开穴播3粒种子。育苗移栽法:2~3月在保温床上用营养钵育苗,当瓜苗长出2~3片真叶时,即可移植,栽培密度同直播。
生长期追肥4~5次,肥料以人畜粪尿和复合肥为主。结合施肥进行中耕除草、培垄。适时进行人工收蔓并搭棚架引蔓攀援。盛果期,应摘除过密的老黄叶和多余的雄花,以减少养分消耗。霜霉病,可用40%乙磷铝300倍液或1:1:200波尔多液,交替喷洒。白粉病,喷50%托布津800倍液或25%粉锈宁4 000倍液,隔10天1次,连续3~4次。虫害有黄守瓜虫,可用90%敌百虫1 000倍液喷杀。瓜蚜,可用40%乐果2 000倍液喷杀。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嫩丝瓜于夏、秋间采摘,鲜用。老丝瓜于秋后采收,晒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果实长圆柱形,长20~60cm,肉质,绿而带粉白色或黄绿色,有不明显的纵向浅沟或条纹,成熟后内有坚韧的网状瓜络。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甜,性冷。入热经。
(1)《贵州草药》:“性平,味甘。”
(2)《滇南本草图经》:“性凉,无毒。”
(3)《湖南药物志》:“微寒。”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60~120g,烧存性为散,每次3~9g。外用:捣汁涂,或捣烂外敷,或研末调敷。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1.治疮毒脓疱嫩丝瓜捣烂,敷患处。(《湖南药物志》)
2.治筋骨疼痛生丝瓜切片晒干,研末,每次3g,用酒吞服。(《贵州草药》)
3.治水肿丝瓜1条,冬瓜皮9g,艾叶6g,通草3g,车前草6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4.治烧烫伤、火伤丝瓜瓤炕干,烧成发,调茶油涂患处。
5.治绞肠痧鲜丝瓜叶适量,捣绒绞汁,冲淘米水服。(4~5方选自《贵州草药》)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丝瓜果实含三萜皂苷成分:丝瓜苷(lycyoside)A、E、F、J、K、L、M,3-O-β-D-吡喃葡萄糖基常春藤皂苷元(3-O-β-D-glucopyranosyl hederagenin),3-O-D-吡喃葡萄糖基齐墩果酸(3-O-D-glucpyranosyloleanolic acid)[1];近年还分离出丝瓜皂苷C、丝瓜皂苷H、α-菠甾醇和△7,22,25豆甾三烯醇的混合物、α-菠甾醇苷和△7,22,25豆甾三烯醇葡萄糖苷的混合物[2]。还含有丙二酸(malonic acid)、枸橼酸(citric acid)等脂肪酸[3],甲氨甲酸萘酯(carbaryl)[4],瓜氨酸[5]等。此外,在丝瓜组织培养液中还提取到一种具抗过敏活性物质泻根醇酸(bryonolic acid)[6]。
-
药理作用:
1.抗病毒作用 鲜嫩丝瓜提取物(LO43)腹腔注射时对断奶小鼠皮下感染乙型脑炎病毒有明显预防作用,LO43对乙型脑炎病毒无直接灭活作用。初步实验提示,LO43是一种干扰素诱生剂,其有效成分可能是双链RNA,尚需进一步证实[1]。丝瓜芽(种子发芽后剪去叶及根)提取物(LO42)对乙型脑炎病毒也有相似作用,LO42的有效成分可被乙醇沉淀,主要含多糖和核酸[2]。家兔静脉注射LO42具有明显的诱生干扰素作用,其有效成分是核酸,多糖部分无效[3]。
2.抗过敏作用 丝瓜组织培养细胞中的泻根醇酸(BA),不仅具有与甘草次酸(GA)几乎相同的抗过敏作用(大鼠Ⅰ型过敏反应),而且显示了比GA强几倍的抑制小鼠耳角性Ⅳ型过敏反应的作用;另外,对组胺、血清素或舒缓肽引起的小鼠足趾肿胀,BA显示了比GA强10倍或10倍以上的抑制效果[4]。
3.促进生长作用 丝瓜皂苷水溶液用于幼龄小鼠腹腔注射时,能使小鼠体重增加,促进幼龄小鼠生长[5]。
4.抗应激作用 丝瓜皂苷对小鼠遭受高温、缺氧、疲劳和核辐射损伤时有保护作用。实验表明,丝瓜皂苷能增强小鼠抗高温和耐缺氧能力;能延长小鼠游泳时间,且有量效关系,有抗体力疲劳作用;对60Coγ辐射有预防保护作用,呈量效关系[5]。
5.增强免疫作用 丝瓜皂苷有明显的免疫增强作用,既能促进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又能促进体液免疫功能。可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对氢化可的松所致巨噬细胞功能抑制小鼠,丝瓜皂苷可恢复抑制状态巨噬细胞功能,且较正常状态时增加更明显,有类似人参的“适应原”样作用,且呈量效依赖关系;对小鼠血清中溶血素抗体的生成有明显促进作用,呈量效关系[5]。
6.益智作用 丝瓜皂苷有较好的促智作用。实验表明,丝瓜皂苷30mg/kg对利血平0.5mg/kg引起小鼠记忆获得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亦可显著对抗30%乙醇引起的小鼠记忆再现障碍,对增强正常小鼠学习记忆及改善NaNO2引起的小鼠巩固障碍也有一定的作用,但作用不明显。该益智作用可能与丝瓜皂苷中含有人参皂苷Rgl、Re成分有关[6]。
7.毒性 LO43 100μg/ml对培养的兔肾细胞没有毒性。小鼠每次腹腔注射LO43 200μg,76小时内注射8次,全部存活,兔静脉LO43 6mg/kg,体温未见升高[1]。小鼠每4小时腹腔注射120μg,共6次;或每8小时注射1次,共3次,随后每12小时1次,共5次。以上小鼠全部存活[2]。小鼠腹腔注射泻根醇酸1g/kg,2周内无死亡[7]。
-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竹本常松,等.药学杂志(日),1985,105(9):834
[2]熊淑玲,等.中国中药杂志,1994,19(4):233
[3]Chang Ki Woon,et al.C A,1992,117:23296z
[4]Singh R,et al.C A,1997,86:154119h
[5]Inukai F,et al.C A,1968,68:19551f
[6]田端,等.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1989,4(2):74
药理
[1]许兆祥,等.微生物学报,1985,25(1):66
[2]许兆祥,等.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84,6(1):12
[3]许兆祥,等.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1985,5(2):130
[4]田端,等.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1989,4(2):74
[5]何光星,等.华西药学杂志,1997,12(2):76
[6]张莉,等.时珍国医国药,2000,11(8):676
[7]Tanaka S,et al.Planta Med,1991,57(6):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