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布正

  • 音译名: 加灰柯
  • 分类: 苗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蓝布正
  • 类别: 苗药
  • 民族药名: 加灰柯
  • 民族药名出处: 贵州黔东南地区
  • 药材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柔毛蓝布正的干燥全草。
  • 出处: 《中华本草》苗药卷
  • 功效: 益气补血,养阴,祛风解表,活血解毒。
  • 主治: 主治虚损劳伤,虚弱咳嗽,月经不调,感冒,头晕,疔疮,肠炎。 (1)《贵州苗族医药研究与开发》:“益气补血,养阴,健脾胃,润肺化痰。用于虚损劳伤、虚弱咳嗽、白带。” (2)《贵州中药资源》:“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治肠炎、痢疾、腰腿疼痛、跌打损伤、白带,外用治疔疮、痈肿。” (3)《湖南药物志》:“温中,行气,止痛。治妇女小腹痛。” (4)《贵州草药》:“解表散寒,壮阳补虚,和血,解毒。治劳伤,月经不调,感冒。”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Geum japonicum Thunb. var.chinense F. Bolle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柔毛蓝布正Geum janonicum Thunb var.chinense F.Bolle 多年生草本植物,须根丛生,全株密被白色柔毛。茎直立,高40~80cm。基生叶,具长柄,叶片羽状全裂或近羽状复叶,羽片大小不一,顶裂片最大,菱状卵形或宽卵形,长5~10cm,宽3~10cm,3裂或具缺刻,先端钝,基部心形,边缘有圆锯齿,上面绿色,两面有柔毛;侧生裂片小;茎生叶卵形,无柄,3浅裂或3深裂;托叶叶状。花1至数朵生枝端;萼片5,与副萼片间生,副萼片极小,花瓣5,圆形,黄色;雄蕊及心皮多数。聚合瘦果近球形,有刚毛,先端弯曲有钩。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海拔200~2 300m的山坡草地、田边、河边、灌丛及流林下。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新疆等省区。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夏、秋两季采收,洗净,晒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根茎粗短,长1~2.5cm,有多数须根,均为棕褐色。茎圆柱形,被毛或近无毛。基生叶有长柄,羽状全裂或近羽状复叶,顶裂片较大,卵形或宽卵形,边缘有锯齿,两面被毛;侧生裂片小,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齿;茎生叶互生,卵形,3浅裂或羽状分裂。花项生,常脱落。聚合瘦果近球形。气微,味辛、微苦。
  •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木栓组织数列,木栓形成层由4列扁平细胞组成。在木栓层与木栓形成层之间有数列颓废皮层组织,其中可见草酸钙簇晶。皮层薄壁细胞较大,长椭圆形,径向排列,韧皮部较宽,细胞长圆形,排列整齐而紧密。形成层由2~4列扁平细胞组成。木质部导管木化,木射线细胞2~3列,排列整齐。髓部宽广,由类圆形薄壁细胞组成。 根横切面:木栓层由数列细胞组成,栓内层4~5列,均为厚角细胞。皮层薄壁细胞较大。韧皮部窄,细胞类圆形。形成层为连续的环,由2~4列扁平细胞组成。初生木质部为4~5原型,可见次生木质部、导管木化。中央具髓。 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类方形,外壁角质层明显。表皮细胞上附有许多单细胞非腺毛。厚角组织3~4列,皮层细胞5~8列,类圆形,排列较疏松,具细胞间隙。中柱鞘纤维9~23列,形成环带,木化。紧贴中柱鞘纤维有12~16个外韧型维管束,围绕成一圈。韧皮部细胞较小,排列紧密,形成层扁平细胞1~2列,木质部由导管、木纤维、木薄壁细胞组成,导管、纤维均木化。髓部大,髓薄壁细胞较大,排列较疏松,具细胞间隙。 叶横切面:上下表皮细胞呈长方形,均具气孔和非腺毛。非腺毛由单细胞组成。叶内组织栅栏细胞1列。长柱形,其中含有晶细胞,内含草酸钙簇晶。海绵组织4~5列,长椭圆形。主脉维管束2~3个,为外韧型。韧皮部细胞较小,排列紧密。木质部导管类圆形,放射状排列,木射线明显1~2列。 粉末:黄灰色,气香、味淡。非腺毛细胞众多,淡黄色,一种壁较厚,直径15~40μm,另一种壁薄,直径10~15μm。草酸钙簇晶众多,直径20~40μm。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分布不定式气孔,直径16.3~25μm。木纤维壁薄,直径30~65μm。导管螺纹、网纹,直径8~37.5μm。
  • 理化鉴别: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粗粉2g,加水20ml,加热30分钟,滤过。取滤液2ml,加1%三氯化乙醇溶液1~2滴,显蓝绿色。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辣、气香,性热。入冷经、快经、半边经。 (1)《贵州苗族医药研究与开发》:“性热,味辣,气香,入冷经、快经、半边经。” (2)《草药彩色图集》:“苦,平。” (3)《云南中草药》:“苦、涩、凉。” (4)《贵州草药》:“性温,味辛。”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30g。外用:适量,捣烂外敷。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1.治疗体虚头晕蓝布正15g,仙桃草10g与猪脚1只同炖内服。 2.治感冒蓝布正10~30g,阎王刺根皮3~10g,马鞭草6~15g,生姜3~10g,筷子10g,水煎服。 3.治肾虚腰痛蓝布正、朝天罐、阎王刺各15g,水煎服。 4.治头晕蓝布正3~8g,苏叶9g,夏枯草10g,芦根15~30g,八爪龙8~15g,一把伞10g,水煎服。(1~4方选自《苗族医药学》) 5.治劳伤、虚弱蓝布正牛蒡子根各15g,竹根七9g,砂仁6g,虚弱炖肉吃,劳伤泡酒服。(《草药彩色图集》) 6.治月经不调蓝布正、血当归各12g,龙牙草、元宝草泽兰各9g,月季花7朵,酒500ml,泡服,早、晚各服15ml。 7.治疔疮蓝布正鲜品适量,捣烂外敷。 8.治肾虚头痛头晕蓝布正根30g,炖肉吃。(6~8方选自《贵州草药》) 9.清贫血水杨梅12g,红糖为引,水煎服或炖肉吃。(《云南中草药》) 10.治妇女小腹痛水杨梅全草9~15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全草含鞣质及黄酮类化合物。鲜根含水杨梅苷,酚性葡萄糖苷及糖类(sugars)[1]。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Takahashi M,et al.J Pharn Soc Japan,1955,75:1567

其他少数民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