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香血藤
- 基本信息
- 基原信息
- 药物运用
- 现代研究
- 其他苗药推荐
- 其他少数民族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五香血藤
-
类别:
苗药
-
民族药名:
那信定
-
民族药名出处:
贵州松桃地区
-
药材来源:
为五味子科植物南五味子的根或根皮。
-
出处:
《中华本草》苗药卷
-
功效:
理气止痛,祛风通络,活血消肿。
-
主治:
主治胃痛,腹痛,风湿麻木疼痛,经闭腹痛,月经不调,跌打损伤。
(1)《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主治风湿麻木,气滞腹痛,跌打损伤。”
(2)《贵州草药》:“舒筋活血,驱风除湿,镇痛生新。”
(3)《贵州苗族医药研究与开发》:“行气,活血,止痛。用于气滞腹胀痛,胃痛,筋骨疼痛,月经痛,跌打损伤,无名肿毒。”
(4)《贵州中药资源》:“祛风活血,治风湿麻木,跌打损伤,胃痛,月经不调,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Kadsura longipedunculata Finet et Gagnep.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南五味子Kadsura longepedunculata Finet et Gagnep. 常绿木质藤本;全株无毛。小枝圆柱形,褐色或紫褐色。单叶互生,叶片纸质,长圆状披针形或椭圆形,长6~13cm,宽2~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疏生腺头细锯齿;表面深绿色,有光泽,背面淡绿色,无毛,侧脉每边5~7条;叶柄长1~2.5cm。花单性,雌雄异株,单生于叶腋,淡黄色,花被片8~17,雄蕊柱近球形,雄蕊30~70,排列成5~9轮,花丝极短;雌蕊群椭圆形,心皮40~60,5~6轮。柱头白色。聚合果球形,成熟时红色至暗蓝色;小浆果倒卵圆形,肉质。种子2~3,肾形。花期5~6月,果期8~10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山地、林下及灌丛。分布于浙江、福建、江苏、安徽、江西、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
-
栽培与养殖:
喜冷、湿润气候。幼苗忌强光直射。栽培以疏松肥沃、富含腐质的壤土或砂壤土为好。种子繁殖:8~9月将种子用温水充分浸泡,再与湿砂拌和,经18天种子裂口或微露胚根,即可播种。按行距20cm开沟条播,覆土,浇水,盖草,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后搭棚遮阴,常除杂草,至翌年秋季移栽。扦插繁殖:早春末发芽或花后7~8月,取健壮枝条,剪成10~15cm小段,按行株距15cm×10cm斜插于苗床,浇水,搭棚遮阴。压条繁殖:将根部萌发的枝条压倒在地上,分段培土,生根后移栽。分株繁殖:用萌蘖分株移栽。栽后要保持土壤湿润,每年追肥1~2次。生长第2年,可用枝干作支架,以利生长。冬、春季进行修剪。根腐病用50%多菌灵500~1 000倍液浇根防治;用50%托布津1 000倍稀释液和3%井冈霉素50×10-6液交替喷雾防治叶枯病。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立冬前后采挖,鲜用;或剥取根皮,晒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常不规则弯曲,长10~15cm或更长,直径1~2.5cm。表面灰棕色至棕紫色,略粗糙,有细纵皱纹及横裂沟,并有残断支根和支根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粗纤维性,皮部与木部易分离。皮部宽厚,棕色,木部浅棕色,密布导管小孔。气微香而特异,味苦、辛。根皮为卷筒状或不规则的块片,厚1~4mm。外表面栓皮大都脱落而露出紫色内皮。表面暗棕色至灰棕色,质坚而脆。
-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细胞深棕色或棕紫色。皮层散生分泌细胞和嵌晶石细胞。韧皮部分泌细胞散在,韧皮纤维众多,靠外侧多单个散在,近形成层处多2~4个成束,单个纤维和纤维束四周纤维的外壁嵌有多数小方晶,形成嵌晶纤维。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直径40~80(~200)μm;木射线宽1~3列细胞,大多充满棕黑色块状物质。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辛、苦,性热。入冷经。
(1)《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性热,味苦,入冷经。”
(2)《贵州苗族医药研究与开发》:“气微香而特异,味微甜,后苦而辛。”
(3)《贵州草药》:“性温,味甘。”
(4)《湖南药物志》:“辛温,无毒。”
(5)《广西本草选编》:“味辛,微甘,苦,性微温。”
-
用法用量:
内服,9~15g;煎服;或研末,1~1.5g。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粉调敷。
-
考证:
/
-
制剂:
(1)复方胃肠佳胶囊:由五香血藤、地苦胆等数味药组成。功能:祛风活血,理气止痛。用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痛、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贵州苗族医药研究与开发》)
(2)枫荷除痹液:由半枫荷、五香血藤、朱砂莲等数味药组成。功能:祛风除湿,舒筋活血,通络止痛,清热解毒,强身健体。用于风寒湿邪所致恶寒、身痛、手足麻木、半身不遂,以及因疲劳、跌损引起的肌肉肿胀,疼痛以及疮疡、疖肿,皮肤瘙痒等。(《贵州苗族医药研究与开发》)
-
选方:
1.治风湿麻木,疼痛①五香血藤15g,铁筷子12g,黑骨藤12g,骨碎补12g,见血飞10g,排风藤10g。泡酒500ml,每次服15~20ml。(《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②五香血藤15g,铁筷子、黑骨藤、红禾麻、爬岩姜、透骨香各12g,见血飞、排风藤各9g,泡酒500g,每次服3g。(《贵州草药》)③大风藤15g,小风藤25g,石楠藤25g,牛膝25g,铁筷子15g,加白酒1500ml,泡7日后,每次30ml,1日3次。(《贵州中药资源》)
2.治胃痛①五香血藤晒干研末,每次3g,温酒吞服。(《贵州草药》)②五香血藤50g,香樟根15g,水煎服。(《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
3.治跌打损伤①四块瓦、大血藤、五花血藤、五香血藤、大鹅儿肠、舒筋草各7g,酒500ml,泡酒服,每次15~30ml。(《贵州苗族医药研究与开发》)②五香血藤、野蜡梅、三百棒、小血藤、矮陀陀、倒触伞、接骨丹、土鳖、臭牡丹、青蛙、牛膝、当归、通草、干蕨基(蕨根)各等量,泡酒服。(《贵州草药》)
4.治骨折①红禾麻32g,五香血藤45g,老鹳草45g,卷柏32g,铁筷子64g,白龙须16g,果上叶64g。复位后,将此方捣碎包患处。(《贵州中药资源》)②五香血藤酌量,捣烂,用酒炒热,包扎患处。(《贵州草药》)
5.治月经不调五香血藤30g,煎水服;或将根研末,每次吞服6~9g。(《贵州草药》)
6.治气滞腹痛五香血藤50g,香樟根15g,水煎服。(《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根中含右旋的安五脂素(anwulignan)[1],五内酯(schisanlactone)B、E,长南酸(chang-nanic acid),内消旋二氢愈创木脂酸(meso-dihydroguaiaret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2],五味子素(schisandrine),华中五味子醇(schisandrol)B,戈米辛(gomisin)H、M2,当归酰戈米辛(angeloylgomisin)H,翼梗五味子酚(schisanhenol),华中五味子酯(schisantherin)B,巴豆酰戈米辛(tigloylgomisin)P[3]。
-
药理作用:
1.抗胃溃疡作用 南五味子乙醇提取物及其组分在100mg/kg时对大鼠幽门结扎型溃疡模型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但对胃液分泌影响不大。三萜酸和木质素能显著抑制吲哚美辛引起的胃粘膜损伤,抑制率达95%以上;对无水乙醇引起的大鼠胃粘膜损伤也有良好的预防作用[1]。
2.镇静作用 本品水煎剂66g/kg给小鼠灌胃对阈下剂量的戊巴比妥钠有协同作用,增加翻正反射消失的鼠数。能明显延长戊巴比妥纳的睡眠时间。其作用随用药剂量增加而加强[2]。
3.镇痛和抗炎作用 本品水煎剂66g/kg,12小时灌胃1次,连续2~3次,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对角叉菜引起的小鼠足肿胀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2]。
4.镇咳祛痰作用 根皮挥发油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多具镇咳、祛痰作用[3]。
5.抗菌作用 抑菌试验证明,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极度敏感;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中度敏感;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轻度敏感[4]。
-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刘嘉森,等.有机化学,1988,8(3):227
[2]刘嘉森,等.化学学报,1991,49(5):502
[3]Li L N,et al.Planta Med,1986,(5):410
药理
[1]张守仁.中草药,1990,21(9):411
[2]张白嘉,等.中药材,1991,14(12):33
[3]田恒康.中国中药杂志,1993,18(3):166
[4]《浙江药用植物志》编写组.浙江药用植物志.第1版.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369
现代临床研究
[1]徐昭仁,等.浙江中医杂志,1980,(9):405
[2]张根弟.浙江中医杂志,1987,(7):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