萹蓄
基本信息
基原信息
药物运用
现代研究
其他苗药推荐
其他少数民族药
基本信息
中药名:
萹蓄
类别:
苗药
民族药名:
窝加嘎强
民族药名出处:
贵州黔东南地区
药材来源:
为蓼科植物萹蓄的全草。
出处:
《中华本草》苗药卷
功效:
利水通淋,杀虫止痒。
主治:
主治淋症,小便不利,黄疸,带下,泻痢,蛔虫病,皮肤湿疹,疥癣。
(1)《滇南本草》:“利小便,治五淋白浊,热淋,遗精,开关房。”
(2)《贵州草药》:“清热利尿,解毒,杀虫。治痢疾,无名肿毒。”
(3)《贵州民间方药集》:“治小儿疳积,消臌胀。”
(4)《民间常用草药手册》:“利尿,燥湿。治黄疸,小便淋塞刺痛,胃痛。”
(5)《湘西苗医》:“清热利尿,解毒驱虫,止泻。主用于痢疾,泄泻,小便刺痛,小儿疳积,蛔虫,癣,湿疹等症。”
(6)《中国苗族彩色药物图集》:“退热,利水。主治高热尿少,水肿。”
基原信息
来源生物拉丁名:
Polygonum aviculare L.
药物分类:
植物药
来源生物形态:
萹蓄 Polygonum aviculare L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0~40cm。茎平卧或上升,自基部分枝,有棱角。叶有极短柄或近无柄;叶片狭椭圆形或披针形,长1.5~3cm,宽5~10mm,顶端钝或急尖,基部楔形,全楔;托叶鞘膜质,下部褐色,上部白色透明,有不明显脉纹。花腋生,1~5朵簇生叶腋,遍布于全植株;花梗细而短,顶部有关节;花被5深裂,裂片椭圆形,绿色,边缘白色或淡红色;雄蕊8;花柱3。瘦果卵形,有3棱,黑色或褐色,生不明显小点,无光泽。花期6~8月,果期9~10月。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田野、荒地和水边湿地。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栽培与养殖:
生物学特性:对气候的适应性强,寒冷山区或温暖平坝都能生长。以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为好,选地耕翻,耙碎土块,做畦。种子繁殖:3~4月按行距20cm开沟播种。撒播或穴播均可,播种后薄覆细土。
田间管理:苗高7~10cm时匀苗,补苗,中耕除草1~2次,并结合追施人粪尿,遇旱灌水保湿。
病虫害防治:病害有锈病,应注意排水,发病初期可喷97%敌锈钠300~400倍液防治。
代用药:
/
采收加工:
在播种当年的7~8月生长旺盛时采收,齐地割取全株,除去杂草、泥沙,捆成把,晒干或鲜用。
炮制方法: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而略扁,有分枝,长10~40cm,直径1.0~3mm。表面发绿色或棕红色,有细密微突起的纵织;节部稍膨大,有浅棕色膜质的托叶鞘,节间长短不一;质硬,易折断,断面髓部白色。叶互生,叶片多脱落或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椭圆形或披针形,长1~4cm,宽约5mm,全缘,灰绿色或棕绿色。有时可见具宿存花被的小瘦果,黑褐色,卵状三棱 形。气微,味微苦。
以质嫩、叶多、色灰绿者为佳。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 叶表面观:表皮细胞多角形,细胞壁微呈念珠状加厚,垂周壁平直或微弯曲;靠叶脉上的表皮细胞呈长圆形,平周壁可见条状纹理;上下表皮均有不等式气孔。
叶肉横切面:为两面栅栏式,薄壁细胞含有草酸钙簇晶。
理化鉴别: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粗粉2g,加甲醇30ml,回流提取半小时,滤过。取滤液10ml,浓缩至2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加萹畜苷少量,制成对照品溶液。将上述两种溶液点在聚酰胺薄膜上,以丙酮-乙醇 -甲酸-水(3:2:1:3)展开,展距6.3cm,取出晾干。喷1%三氯化铝乙醇 溶液后在紫外光灯(254nm)下观察,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有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药物运用
性味归经:
味苦、涩,性冷。入热经、快经。
(1)《滇南本草》:“性寒,味苦。”
(2)《贵州草药》:“性平,味苦。”
(3)《湘西苗医》:“性平,味苦涩。”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鲜品倍量。外用:适量,煎水洗、捣烂敷或绞汁搽。
考证:
/
制剂:
/
选方:
1.治黄疸萹蓄 30g,青鱼胆草 15g,茵陈 蒿15g,土茯苓 50g,小马蹄草15g,水煎服。
2.治小便淋塞刺痛萹蓄 30g,猪鬃草 15g,海金沙 根15g,木通 15g,水煎服。(1~2方选自《常用民间草药手册》)
3.治无名肿毒萹蓄 、夏枯草 、千里光 、竹叶 菜、银 花藤各15g,煨水服;又取上药适量,煨水洗患处;并用药渣捣绒敷患处。
4.治蛔虫腹痛萹蓄 、兰花根各30g,煨水服。(3~4方选自《贵州草药》)
5.治泄泻萹蓄 12g,车前9g,龙芽草15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6.治高热不退、尿少萹蓄 20g,白茅根 20g,车前草 15g,水煎取汁当茶饮。
7.目赤浮肿、小便量少萹蓄 15g,金银花 25g,木通 10g,白茅根 20g,淫羊藿 10g,水煎服。(6~7方选自《中国苗族彩色药物图集》)
8.治赤白带下萹蓄 60~90g,岩白菜 60~90g,柏香树叶60~90g,茅草花250g。用白糖50g炒柏香树叶,加50g肥肉与其他几味药水煎服。
9.治赤白痢萹蓄 、铁 扫帚、仙鹤草 各9g,水煎服。
10.治小儿疳积萹蓄 、小夜关门 、葛根 等量,生石膏 少许。用法:小儿手指筋为红色的,在中、食、无名指的第二节处用针挑破,放出黄水。青色的不放黄水。然后用该方煎水服。(8~10方选自《贵州苗族医药研究与开发》)
注意事项:
脾胃虚弱及阴虚患者慎服。
现代研究
化学成分:
全草含萹蓄 苷(avicularin),萹蓄 灵(aviculin),胡桃苷(juglanin),紫云英苷(astrapalin),本特米定(betmidin)[1],槲皮素(quercetin),槲皮苷(quercitrin),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noe),东莨菪 素(scopoletin)[2]。还含牡荆素(vitexin),异牡荆素(iso-vitexin),木犀草素(luteolin),鼠李素-3-半乳糖 苷(rhanmetin-3-galactoside),金 丝桃苷(hyperin)[3]等。另含没食子 酸(gallic acid),右旋儿茶 精(cate-chin),草酸(oxalic acid),咖啡酸 (caffeic acid),硅酸(silicir acid),绿原酚(chlorogenic acid)[4],tachioside,isotachioside[5]以及蛋氨酸 (methionine),脯氨酸 (pro-line),丝氨酸 (serine)等14种氨基酸 [6,7]。另含有水溶性多糖[8,9]。
药理作用:
1.利尿作用 萹蓄 煎剂1g(生药)/kg或5g(生药)/kg皮下注射,对大鼠有极显著的利尿作用[1,2],利尿作用的有效成分可能是其所含钾 盐[2]。萹蓄 苷0.5mg/kg静脉注射对麻醉犬有利尿作用,34mg/kg给大鼠灌胃或注射均有明显利尿作用,但其强度不如氨茶碱 [3]。
2.降压作用 萹蓄 浸剂、煎剂或乙醇 提取物静脉注射,对猫、兔和犬均有降压作用[4]。萹蓄 苷对麻醉犬有降压作用,但作用持续时间短,且易产生耐受性[3]。萹蓄 全草提取物对血管紧张素 转化酶(ACE)有非竞争性抑制作用,可能与萹蓄 的降压作用有关[5]。
3.利胆作用 萹蓄 苷对大鼠、大有利胆作用,给大静脉注射可使胆盐的排出量增加,其ED50为2.57~4.26mg/kg[6]。
4.抗菌作用 25%浓度的萹蓄 煎剂能抑制福氏痢疾杆菌Ⅵ型及来内痢疾杆菌的生长[7]。100%萹蓄 水煎液对金 黄色葡萄 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做体外抑菌试验均有效[7,8]。此外,1:10的萹蓄 浸剂对鬚疮癣菌和羊毛状小芽胞菌等有抗真菌作用[9]。
5.其他作用 萹蓄 能增加呼吸运动幅度及肺换气量。有轻度收敛作用,可作创伤用药。萹蓄 的水及醇提取物能加速血液凝固,增强子宫张力[10,11]。萹蓄 提取物能增强羧基肽酶A的活性[5]。萹蓄 所含牡荆素和鼠李素-3-半乳糖 苷对人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所含木犀草素等对人的血小板聚集团实验条件不同,具有抑制或加强作用[12]。
6.毒性 萹蓄 作为牧草,对马和羊有毒,可引起皮炎及胃肠功能紊乱,鸽对萹蓄 的毒性作用最敏感[13]。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Him H J,et al.J Nat Prod,1994,57(5):581
[2]Khvorost P P,et al.C A,1981,94:136170
[3]Panosyan A G,et al.C A,1986,104:199798k
[4]Hayerland F,elal.C A,1964,61:7362a
[5]于兆海,等.中草药,2002,33(6):498
[6]Denisenko O N,et al.C A,1991,114:58931t
[7]Timsfeev P V,et al.C A,1968,69:25092u
[8]Yakovlev A L,et al.C A,1979,90:200274n
[9]Yakovlev A L,et al.C A,1986,104:85430d
药理
[1]黄厚聘,等.贵阳医学院学报,1963,36:33
[2]吕向华.药学学报,1966,13(6):454
[3]李蕴山,等.药学学报,1959,7(1):1
[4]Aluf M A,et al.C A,1946,40:58442
[5]Inokuchi J,et al,C A,1985,102:197701h
[6]E3pyK.ⅡφaPMaKⅡN TokcNkoⅡ,1969,32(5):574
[7]湖北医学院一附院内科.湖北卫生,1972,(5):41
[8]零陵地区卫生防疫站.湖南医药杂志,1974,(5):57
[9]郑武飞.中华医学杂志,1952,38(4):315
[10]ⅡNIINHHB.AtⅡacⅡekapcTBeHHbIX PacTeHNN CCCP,1962:138
[11]PaMMepMaφ.OcHoBHble ⅡeKapcTBeHbIe cpeⅡcTBaKNTaNcKON MeⅡNHbI,1960:200[12]Panosyan A G,et al.Khim-Farm Zh,1986,20(2):190
[13]Watt J M.Medicinal and Poisonous Plants of Southern and Eastern Africa Zed,1962: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