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尔巴韦格拉瑞韦片

药品说明书

【说明书修订日期】

核准日期:2018年04月28日
修改日期:2019年11月04日

【警告】

警告:HCV和HBV合并感染患者中的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风险
开始本品治疗前,所有患者都应检查当前或既往感染乙型肝炎(HBV)的证据。正在接受或已完成HCV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但未接受HBV抗病毒治疗的HBV/HCV合并感染患者中,已有HBV再激活的报告。一些病例导致暴发性肝炎、肝功能衰蝎和死亡。在HCV治疗和治疗后随访期间,对HCV/HBV合并感染患者进行肝炎急性发作或HBV再激活监测。根据临床指征对HBV感染进行适当的处理参见【注意事项】。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 艾尔巴韦格拉瑞韦
商品名称:择必达(ZEPATIER)
英文名称:Elbasvir and Grazoprevir Tablets
汉语拼音:Ai'erbawei Gelaruiwei Pian

【成份】

本品为复方制剂,每片含艾尔巴韦50mg和格拉瑞韦100mg。

【性状】

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至浅黄色。

【适应症】

本品用于治疗成人慢性丙型肝炎(CHC)感染(参见【用法用量】、【注意事项】)。

【规格】

每片含艾尔巴韦50mg和格拉瑞韦100mg。

【用法用量】

本品推荐剂量为口服每日1次,每次1片,空腹或与食物同服。
成人
治疗方案和疗程
根据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对HCV单一感染和HCV/HIV-1合并感染患者推荐本品治疗方案和疗程见下表1。
表1:择必达治疗伴或不伴肝硬化的慢性丙型肝炎感染患者的推荐用药方案和疗程
治疗* 用药时间
初治或经治复发者-基因1或4型  
择必达 12周
抗病毒治疗中失败的经治患者-基因1或4型  
基因1b型
择必达
12周
基因1a或4型
择必达联合利巴韦林#,
16周
*与本品联合使用的药品的用法用量请参见该药品说明书。
聚乙二醇干扰素α+利巴韦林治疗失败的基因1或4型患者,或聚乙二醇干扰素α+利巴韦林+boceprevir、simeprevir或telaprevi治疗失败的基因1型患者。
包括除1a或1b以外的其他己知基因1型亚型患者。
抗病毒治疗中失败的患者为无应答、部分应答、出现病毒学突破或反跳,或对之前治疗不耐受的患者。
#在临床试验中,根据体重确定利巴韦林的给药剂量(<66kg=800mg/日,66~80kg=1000mg/日,81~105kg=1200mg/日,>105kg=1400mg/日),分两次与食物一起服用。有关利巴韦林给药和剂且调整的更多信息,请参见利巴韦林药品说明书。
重度肾功能损害(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30mL/min/1.73m2)或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应接受不加利巴韦林的择必达的治疗【参见用法用量,肾功能损害】。
漏服药物
如出现本品漏服,但距平时服药时间不超过16小时,应指导患者尽快补服本品,下一剂药物按正常时间服用。如果距平时服药时间超过16小时,则应指导患者不再补服漏服剂量,按正常给药计划服用下一剂药物。应告知患者不得服用双倍剂量。
肾功能损害
任何程度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包括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均无需调整本品的剂量。在基因1型或4型的重度肾功能损害(eGFR<30mL/min/1.73m2)或ESRD(包括进行透析的患者)的患者中,按照表1中治疗持续时间给予本品,但不给予利巴韦林
肝功能损害
轻度肝功能损害(Child一PughA)患者无需调整本品剂量。由于缺少本品用于中度肝功能损害(Child一PughB)患者人群的临床安全性和疗效经验,且预期格拉瑞韦血浆浓度会升高,因此本品禁用于此类患者。由于预期重度肝功能损害(Child一PughC)患者中格拉瑞韦血浆浓度会明显升高,本品禁用于此类患者(参见【禁忌】)。
尚未在等待肝移植的患者或肝移植受者中确立本品的安全性和疗效。如果本品与环抱素联合用药,格拉瑞韦血浆浓度会升高。禁止与环抱素联合使用(参见【禁忌】)。
HCV/HBV(乙肝病毒)合并感染
尚未在HCV/HBV合并感染患者中考察本品的安全性和疗效。有关HBV药品的给药推荐(参见【药物相互作用】)。

【不良反应】

如果本品与利巴韦林联合用药,请参考利巴韦林的药品说明书,获得利巴韦林相关不良反应列表:
安全性问题概述
通过在大约2500例慢性丙型肝炎感染合并代偿性肝病(伴或不伴肝硬化)的受试者中开展的3项安慰剂对照试验和9项非对照Ⅱ期和Ⅲ期临床试验,评价了本品的安全性。
临床研究中,最常报告的不良反应(大于10%)为疲乏和头痛。接受本品联合或不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受试者中,不到1%受试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腹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贫血)。接受本品联合或不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受试者中,不到1%受试者因不良反应而永久停止治疗。代偿性肝硬化患者中严重不良反应和不良反应所致停药的发生率与无肝硬化受试者相仿。
在艾尔巴韦/格拉瑞韦联合利巴韦林研究中,艾尔巴韦/格拉瑞韦+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最常见不良反应与利巴韦林已知安全性特征一致。
不良反应概述表
在接受本品不联合利巴韦林、持续12周治疗的患者中发现以下不良反应,见表2。按照系统器官分类和发生频率列示不良反应。发生频率定义如下:非常常见(≥1/10),常见(≥1/100至<1/10),不常见(≥1/1,000至<1/100),罕见(≥1/10,000至<1/1,000)或非常罕见(<1/10,000)。
表2:本品用药期间发现的不良反应*
频率 不良反应
代谢和营养性疾病:  
常见 食欲下降
精神疾病:  
常见 失眠、焦虑、抑郁
神经系统疾病  
非常常见 头痛
常见 头晕
胃肠道疾病:  
常见 恶心、腹泻便秘、上腹疼痛、腹痛、口干、呕吐
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  
常见 瘙痒、脱发
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  
常见 关节痛、肌痛
全身性疾病和给药部位状况:  
非常常见 疲乏
常见 乏力、易激惹
*根据接受本品不联合利巴韦林、持续12周治疗的患者中的合并数据。
接受艾尔巴韦格拉瑞韦联合利巴韦林(或不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受试者出现的实验室异常
迟发性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
在本品联合或不联合利巴韦林的临床试验中(不论治疗持续时间长短),<1%(13/1690)的受试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从正常水平升高至正常值上限(ULN)的5倍以上,通常见于第8周治疗时或之后(平均发生时间为第10周,范围为第6~12周)。迟发性ALT升高通常无症状。多数迟发性ALT升高在本品继续治疗过程中或在治疗结束后恢复(参见【注意事项】)。在格拉瑞韦血浆浓度较高的受试者中,ALT升高的发生率增加(参见【药物相互作用】)。迟发性ALT升高的发生率不受治疗持续时间的影响。肝硬化并非迟发性ALT升高的风险因素。
血清胆红素升高
在本品联合或不联合利巴韦林的临床试验中(不论治疗持续时间长短),在6%接受本品联合利巴韦林的受试者中观察到胆红素升高至ULN的2.5倍以上,仅接受本品治疗的受试者中这一比例<1%。这些胆红素升高以间接为主,通常见于利巴韦林联合给药中。胆红素升高通常不伴血清ALT的升高。
血红蛋白下降
在本品联合或不联合利巴韦林的临床试验中,接受本品治疗12周的受试者血红蛋白水平相对于基线的平均变化为-0.3g/dL,接受本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16周的受试者这一变化约为-2.2g/dL。治疗最初8周内,血红蛋白水平下降,治疗后续阶段保持较低水平,随访期内恢复至基线水平。本品加利巴韦林治疗期间,仅有不到1%的受试者血红蛋白水平降至8.5g/dL以下。仅接受本品治疗的受试者未见血红蛋白水平低于8.5g/dL的情况。
艾尔巴韦格拉瑞韦用于HCV/HIV-1合并感染的受试者
在298例HCV/HIV-1合并感染的受试者中评估了艾尔巴韦格拉瑞韦艾尔巴韦格拉瑞韦联合利巴韦林。HCV/HIV-1合并感染的受试者中不良反应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与无HCV/HIV-1合并感染的受试者相似。接受本品单药治疗12周结束时,观察到CD4+T细胞计数的中位增加数量为32个细胞/mm3。接受本品加利巴韦林治疗16周结束时,观察到CD4+T细胞计数的中位降低数量为135个细胞/mm3。无受试者发生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相关的机会感染。
艾尔巴韦格拉瑞韦用于晚期慢性肾病受试者
在235例合并晚期慢性肾病(重度肾功能损害或终末期肾病,包括进行透析的患者)的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感染合并代偿性肝病(伴或不伴肝硬化)的受试者中,评估了艾尔巴韦和格拉瑞韦相对于安慰剂的安全性(临床试验C-SURFER)。接受本品治疗12周的受试者中发生率≥5%的不良反应参见表3。多数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为轻度。接受本品或安慰剂的受试者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比例分别为0%和<1%,各治疗组中有0%和3%的受试者因不良反应永久停止治疗。
表3:C-SURFER试验中接受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的合并晚期慢性肾病的慢性丙型肝炎感染受试者中发生率≥5%的不良反应
  艾尔巴韦格拉瑞韦
N=122
%(n)
12周
安慰剂
N=113
%(n)
12周
神经系统疾病    
头痛 11%(14) 5%(6)
胃肠系统疾病    
恶心 11%(14) 8%(9)
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反应    
疲乏 5%(6) 8%(9)

【禁忌】

本品禁用于已知对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或其成分过敏的患者。
由于缺少本品用于中度肝功能损害(Child-PughB)患者人群的临床安全性和疗效的经验,且预期格拉瑞韦血浆浓度会升高,因此本品禁用于此类患者。由于预期重度肝功能损害(Child-PughC)患者中格拉瑞韦血浆浓度会明显升高,且ALT升高的风险增加,本品禁用于此类患者。
本品禁止与已知或预期会显著升高格拉瑞韦血浆浓度的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B(OATP1B)抑制剂-如阿扎那韦达芦那韦、洛匹那韦、沙奎那韦、替拉那韦或环抱素合用,因为会使ALT升高的风险增加(参见【注意事项】,【药物相互作用】)。
由于预期本品与细胞色素P450 3A(CYP3A)的强效诱导剂-如苯妥英、卡马西平或圣·约翰草(丝桃),或依非韦伦联合使用时,艾尔巴韦和格拉瑞韦的血浆浓度会明显下降并失去病毒学应答,因此禁止与这些药物联合使用(参见【注意事项】,【药物相互作用】)。
本品与利福平联用最初会导致格拉瑞韦血浆浓度明显升高(OATP1B抑制所致),之后继续联合使用会导致艾尔巴韦和格拉瑞韦血浆浓度下降(CYP3A强诱导所致),因此禁止与利福平联合使用。
如果本品与利巴韦林联用,则利巴韦林的禁忌证也适用于该联合用药方案。请参考利巴韦林的药品说明书,获取利巴韦林的禁忌证列表。

【注意事项】

1、丙肝病毒(HCV)与乙肝病毒(HBV)合并感染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风险
接受或已结束丙肝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但没有接受抗乙肝病毒(HBV)治疗的丙肝病毒(HCV)/乙肝病毒合并感染患者中,已有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的报告,在某些病例甚至导致了暴发型肝炎、肝功能衰竭以及死亡。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以及在存在乙肝病毒感染已缓解血清学证据(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乙型肝炎核心抗体阳性)患者中已有相关病例报告。接受某些免疫抑制剂或化疗药物的患者也有乙肝病毒再激活的报告;在这些患者中,与丙肝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有关的乙肝病毒再激活风险可能增加。
乙肝病毒再激活的特征为乙肝病毒复制突然增加,表现为血清乙肝病毒脱核糖核酸(DNA)水平快速升高,乙肝病毒感染已缓解的患者可能重新出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肝病毒复制再激活可能伴有肝炎,即转氨酶水平升高;而且在重症病例可能发生胆红素水平升高、肝功能衰竭及死亡。
所有患者在开始使用本品治疗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前应测定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抗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检查当前或既往有乙肝病毒感染的证据。有乙肝病毒感染血清学证据的患者,在使用本品治疗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期间,以及在治疗后随访期间须监测肝炎急性发作或乙肝病毒再激活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征象,根据临床指征启动合适的患者乙肝病毒感染管理。
2、ALT升高风险增加
本品联合或不联合利巴韦林用于临床试验中时,<1%的受试者ALT从正常水平升高至正常值上限(ULN)的5倍以上,通常见于治疗8周后。ALT升高通常无症状,多数在继续治疗或治疗结束时恢复。迟发性ALT升高在女性(2%【11/652】)、亚洲人(2%【4/165】)和≥65岁受试者(2%【3/187】)中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参见【不良反应】)。
治疗前、治疗第8周及临床需要时进行肝脏实验室检查。接受16周治疗的患者,还需在治疗第12周时进行肝脏实验室检查。
    ·应指导患者在出现疲乏、无力、食欲不振、恶心和呕吐、黄疸或粪便颜色变浅时,立即咨询医生。
    ·如果ALT水平持续维持在ULN10倍以上,考虑停用本品。
    ·如果ALT升高伴有肝脏炎症的体征或症状,或结合胆红素、碱性磷酸酶或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水平升高,停用本品。
3、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的相关风险
如果本品与利巴韦林联合使用,利巴韦林的警告和注意事项(包括孕妇避免使用的警告)也适用于该联合用药方案。请参考利巴韦林的药品说明书,获取利巴韦林的警告和注意事项。
4、药物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或治疗效果下降的风险
本品禁止与已知或预期可能导致格拉瑞韦血浆浓度明显升高的OATP1B抑制剂联合使用(参见【禁忌】和【药物相互作用】)
本品与CYP3A强效诱导剂或依非韦仑合并使用可能导致艾尔巴韦和格拉瑞韦血浆浓度明显下降,并导致本品药效降低。因此,本品禁止与CYP3A强效诱导剂或依非韦伦联合使用(参见【禁忌】和【药物相互作用】)。
本品与CYP3A中效诱导剂合并使用可能导致艾尔巴韦和格拉瑞韦血浆浓度下降,并导致本品药效降低。因此,不建议本品与CYP3A中效诱导剂联合使用(参见【药物相互作用】)。
本品与CYP3A强效抑制剂合并使用可增加艾尔巴韦和格拉瑞韦的浓度。不建)(参见【药物相互作用】)表4。本品治疗前和治疗期间,应考虑可能的药物相互作用;本品治疗期间应回顾合并用药情况;监测合并用药相关的不良反应(参见【药物相互作用】)
5、其他HCV基因型
尚未在感染基因型为2、3、5和6型HCV患者中确立本品的疗效(参见【适应症】)。
6、再治疗
尚未在既往接受本品或本品同类药物(除特拉匹韦、西美瑞韦、波普瑞韦以外的NS5A抑制剂或NS3/4A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中证实本品的疗效。
7、赋形剂
本品含有乳糖一水合物。患有罕见的遗传性半乳糖不耐受、Lapp乳糖酶缺乏或葡萄糖一半乳糖吸收不良的患者不得服用本品。
每片本品包含3.04mmol(或69.85mg)。需控制饮食的患者应注意。
8、对驾驶和使用机器能力的影晌
本品(单药或与利巴韦林联合使用)不太可能对驾驶和使用机器能力产生影响。应当告知患者,在本品治疗期间已有疲劳的报告(参见【不良反应】)。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如果本品与利巴韦林联合使用,有关利巴韦林的避孕、妊娠试验、妊娠、哺乳和生育能力方面的信息也适用于联合用药方案(参见联合用药的药品说明书了解更多内容)。
妊娠妇女
本品未在妊娠女性中开展充分且对照良好的研究。本品在大鼠或家兔的暴露量,高于临床推荐剂量在人体中的暴露量时,未见对胚胎发育的影响。由于动物生殖研究并非总能预测人体应答情况,仅在对胎儿的潜在获益超过潜在风险时,方可在妊娠期内使用本品。
哺乳期母亲
尚未获得本品在人体乳汁中的可评估数据。在哺乳大鼠中,艾尔巴韦和格拉瑞韦均可分泌至乳汁中。在大鼠中,乳汁中的艾尔巴韦浓度高于母体血浆,格拉瑞韦浓度低于母体血浆。哺乳母鼠暴露艾尔巴韦或格拉瑞韦时,在哺乳期大鼠中未见出生后发育影响。
母乳喂养带来的发育和健康获益应与母体对本品的临床需求,以及本品或原有母体疾病对哺乳幼儿造成的任何潜在不良效应综合考虑。

【儿童用药】

尚未在低于18岁的儿科患者中确立本品的安全性和疗效。

【老年用药】

在65岁受试者、65岁以上受试者和低于65岁受试者中,总体上未见安全性或疗效差异,但是不排除一些老年个体敏感性更高。
观察到65岁及以上受试者中艾尔巴韦和格拉瑞韦血浆浓度较高。在临床试验中,65岁及以上的受试者中观察到迟发性ALT升高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参见【注意事项】)。然而,老年患者无需调整本品剂量。

【药物相互作用】

本品包含艾尔巴韦和格拉瑞韦,确认与这些药物单独发生的相互作用也可能在与本品合并使用时发生。
1、其他药物对艾尔巴韦格拉瑞韦的影晌
格拉瑞韦是OATP1B药物转运体的底物。本品禁止与已知或预期可能导致格拉瑞韦血浆浓度明显升高的抑制OATP1B转运体的药物联合使用(参见【禁忌】)。
艾尔巴韦和格拉瑞韦均为CYP3A和P糖蛋白的底物。CYP3A强效诱导剂或依非韦伦与本品联合使用可能导致艾尔巴韦和格拉瑞韦血浆浓度明显下降,并导致本品疗效降低。本品禁与CYP3A强诱导剂或依非韦仑联合使用(参见【禁忌】)。
CYP3A中效诱导剂与本品联合使用可能导致艾尔巴韦和格拉瑞韦血浆浓度下降,并导致本品疗效降低。不建议本品与CYP3A中效诱导剂联合使用(参见【注意事项】)
本品与CYP3A强抑制剂联合使用可使艾尔巴韦和格拉瑞韦血浆浓度升高。不建议本品与特定CYP3A剂强效抑制剂联合使用(参见【注意事项】)。预期本品与P糖蛋白抑制剂联合使用会对本品的血浆浓度产生的影响极小。
2、艾尔巴韦格拉劝韦对其他药物的影晌
艾尔巴韦与格拉瑞韦在人体肠道水平为药物转运体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的抑制剂,并可能增加联合使用的BCRP底物的血浆浓度。艾尔巴韦在体外并非CYP3A的抑制剂,格拉瑞韦在人体中是一种无临床意义的CYP3A弱抑制剂。因此,与本品联合使用时,CYP3A底物不需要调整剂量。
艾尔巴韦在人体中对肠道P糖蛋白抑制作用极低,格拉瑞韦在体外并非P糖蛋白抑制剂。因此,P糖蛋白底物与本品联合使用时无需调整剂量。艾尔巴韦和格拉瑞韦在人体中均非OATPIB抑制剂。根据体外数据预期本品不会作为其他CYP酶、UGT1A1、酯酶(CES1、CES2和CatA)、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1和OAT3,以及有机阳离子转运体(OCT)2的抑制剂,而发生有临床意义的相互作用,艾尔巴韦或格拉瑞韦多次给药不太可能诱导CYP同工酶代谢药物的代谢。
由于在本品治疗期间肝功能可能发生改变,建议对使用维生素K拮抗剂治疗的患者密切监测INR。
3、已确立及其他潜在药物相互作用
对于合并用药,如果由于与本品合用而进行了剂量调整,则在完成本品给药后应将剂量调整回之前水平。
表4提供了已确立或可能具有临床意义的相互作用的列表。所述药物相互作用均为基于艾尔巴韦格拉瑞韦复方制剂、艾尔巴韦格拉瑞韦单药(艾尔巴韦【EBR】和格拉瑞韦【GZR】)开展的研究,或预期与艾尔巴韦格拉瑞韦联合使用可能发生的药物相互作用(参见【注意事项】)
表4:潜在的重大药物相互作用:根据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结果或预期相互作用可能建议改变剂量*
合并用药类别
药品名称
对浓度的影响 临床评价
抗生素
萘夫西林
↓EBR
↓GZR
本品与萘夫西林(CYP3A中效诱导剂)联合使用可能降低EBR和GZR浓度,并导致本品疗效降低。不建议联合使用。
抗真菌药
酮康唑
↑EBR
↑EBR
全身酮康唑和本品并使用会增加格拉瑞韦的暴露量,并可能增加肝毒性的整体风险;不建议与酮康唑联合使用。
内皮素拮抗剂
波生坦
↓EBR
↓GZR
本品与波生坦(CYP3A中效诱导剂)联合使用可能降低EBR和GZR浓度,并导致本品疗效降低。不建议联合使用。
免疫抑制剂
他克莫司
他克莫司 本品与全身他克莫司联合使用可增加他克莫司的浓度。建议开始联合用药后,频繁监测他克莫司的全血浓度、肾功能变化和他克莫司相关的不良事件。
HIV用药
依曲韦林 ↓EBR
↓GZR
本品与依曲韦林(CYP3A中效诱导剂)联合使用可能降低EBR和GZR浓度,并导致本品疗效降低。不建议联合使用。
埃替格韦/考比司他/恩
曲他滨/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或替诺福韦埃拉
酚胺(固定剂量复方制剂)
↑EBR
↑EBR
本品与固定剂量复方制剂埃替格韦/考比司他/恩曲他滨/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或替诺福韦埃拉酚胺联合使用可能导致EBR和GZR浓度升高,不建议与本品联合使用。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阿托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EBR和GZR与阿托伐他汀联合使用可增加阿托伐他汀浓度。与本品联合使用时,阿托伐他汀的剂量不应超过20mg/日#
瑞舒伐他汀 瑞舒伐他汀 EBR和GZR与瑞舒伐他汀联合使用可增加瑞舒伐他汀浓度。与本品联合使用时,瑞舒伐他汀的剂量不应超过10mg/日。#
氟伐他汀
洛伐他汀
辛伐他汀
氟伐他汀
洛伐他汀
辛伐他汀
尚未研究过本品与这些他汀类药物联合使用的情况,但联合使用可能增加这些他汀类药物的浓度。与本品联合使用时,氟伐他汀洛伐他汀辛伐他汀的剂量不应超过20mg/日。
激酶抑制剂
舒尼替尼
舒尼替尼 本品与舒尼替尼联合给药可能增加舒尼替尼的浓度,导致舒尼替尼有关不良事件的风险增加,慎重使用。
促觉醒剂
莫达非尼
↓EBR
↓GZR
本品与莫达非尼(CYP3A中效诱导剂)联合使用可能降低EBR和GZR浓度,并导致本品治疗效应降低。不建议联合使用。
*本表格并非包含所有相关内容。
↓=下降,↑=升高。
可能已在健康成人中研究过这些相互作用。
#参见药物相互作用,获取与本品的相互作用无临床意义的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列表。
4、与艾尔巴韦格拉瑞韦的相互作用不具临床意义的药物
在临床研究中评价了本品成分(艾尔巴韦或格拉瑞韦)之间或本品与下列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本品与下列药物单独使用时无需调整剂量:抑酸剂(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阻滞剂、抗酸剂)、丁丙诺啡/纳洛酮地高辛多替拉韦、美沙酮、吗替麦考酚酯、口服避孕药、磷酸盐结合剂、匹伐他汀、普伐他汀、泼尼松拉替拉韦利巴韦林利匹韦林、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索磷布韦
本品与阿巴卡韦恩曲他滨恩替卡韦拉米夫定联合使用时,预期不会发生有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过量】

本品用药过量的人体经验有限。尚无纠正本品用药过量的特定解毒剂。如出现用药过量,建议监测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体征或症状,并进行恰当的对症治疗。
由于艾尔巴韦和格拉瑞韦与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血液透析无法清除艾尔巴韦或格拉瑞韦。

【临床试验】

1、临床试验概述
在9项临床试验中约2200例基因型(GT)为1、3、4或6型的慢性丙型肝炎(CHC)感染合并代偿性肝病(伴或不伴肝硬化)的受试者中,评价了本品或艾尔巴韦+格拉瑞韦的安全性和疗效。试验概述参见表5。
表5:利用艾尔巴韦格拉瑞韦开展试验
试验 人群 研究组和持续时间(持续治疗的受试者人数)
C-EDGE TN(双盲) GT1、4、6型,初治患者,伴或不伴肝硬化 ·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12周(N=316)
·安慰剂治疗12周(N=105)
C-EDGE
COINFECTION(开放)
GT1、4、6型,初治患者伴或不伴肝硬化,HCV/HIV-1合并感染 ·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12周(N=218)
C-SURFER(双盲) GT1
初治或经治患者,伴或不伴肝硬化,慢性肾脏疾病
·EBR*+GZR*治疗12周(N=122)
·安慰剂治疗12周(N=113)
C-WORTHY(开放) GT1、3型初治患者,伴或不伴肝硬化,经治无应答患者伴或不伴肝硬化,初治HCV/HIV-1合并感染,无肝硬化 ·EBR*+GZR*治疗8周、12周和18周(N分别=31、136和63)
·EBR*+GZR*+RBV+治疗8周、12周或18周(N分别=60、152和65)
C-SCAPE(开放) GT4、6型初治患者,无肝硬化 ·EBR*+GZR*治疗12周(N=14)
·EBR*+GZR*+RBV+治疗12周(N=14)
C-EDGE TE(开放) GT1、4、6型经治患者,伴或不伴肝硬化,有或无HCV/HIV-1合并感染 ·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12周或16周(N分别=105和105)
·艾尔巴韦格拉瑞韦+RBV+治疗12周或16周(N分别=104和106)
C-SALVAGE(开放) GT1经治患者,既往接受HCV蛋白酶抑制剂治疗方案,伴或不伴肝硬化 ·EBR*+GZR*+RBV+治疗12周(N=79)
C-SWIFT(开放) GT1、3型初治患者,伴或不伴肝硬化 ·艾尔巴韦格拉瑞韦+索磷布韦§治疗8或12周的GT3型(N=15和N=26)
·艾尔巴韦格拉瑞韦+索磷布韦§治疗4、6或8周的GT1型(N分别=31、50和21)
C-CORAL(双盲) GT1、4、6型,初治患者,伴或不伴肝硬化 ·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12周(N=365)
·安慰剂治疗12周(N=123)
GT=基因型
TN=初治
TE=经治(之前的干扰素【IFN】或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加或不加利巴韦林^(RBV)治疗失败或对之前治疗不耐受)
*EBR=艾尔巴韦50mg;GZR=格拉瑞韦100mg;EBR+GZR=作为单药联合使用
根据体重,RBV的日给药总剂量为800mg至1400mg【参见用法用量】
既往boceprevir、telaprevir或simeprevir与peg-IFN+RBV联合治疗失败
§索磷布韦剂量为400mg,每日一次
    ·C-EDGE TN为一项在基因1、4或6型感染,伴或不伴肝硬化的初治受试者中开展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将受试者按3: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本品治疗12周(即刻治疗组),或安慰剂治疗12周后接受本品开放治疗12周(延迟治疗组)。
    ·C-EDGECOINFECTION为一项在基因1、4或6型感染,伴或不伴肝硬化的HCV/HIV-1合并感染初治受试者中开展的开放试验。受试者接受本品治疗12周。
    ·C-SURFER为一项在基因1型感染、伴或不伴肝硬化、合并慢性肾病(CKD)4期(eGFR 15-29mL/min/1.73m2)或5期(eGFR<15mL/min/1.73m2)(包括接受血液透析的受试者)的初治或既往IFN或peg-IFN士RBv治疗失败的受试者中开展的随机、双肩、安慰剂对照试验。将受试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EBR+GZR治疗12周(即刻治疗组)或安慰剂给药12周后接受EBR+GZR开放治疗12周(延迟治疗组)。此外,11例受试者开放接受EBR+GZR治疗12周(密集PK研究组)。
    ·C-SCAPE为一项在基因1或3型感染的初治受试者或既往peg-IFN土RBV治疗失败的受试者中开展的多组、多阶段、随机、开放试验。在基因1b型且不伴有肝硬化的受试者中的短期治疗评价阶段,受试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入EBR+GZR+RBV以及EBR+GZR组中治疗8周。在基因3型且不伴有肝硬化的初治受试者评价阶段,将受试者随机分入EBR+GZR+RBV以及EBR+GZR组中治疗12或18周。在其他阶段,将GT1型感染伴或不伴肝硬化的初治受试者或既往接受peg-IFN+RBV治疗无应答者随机分入EBR+GZR+RBV以及EBR+GZR组中治疗8、12或18周。
    ·C-SCAPE为一项在基因4或6型感染、伴或不伴肝硬化的初治受试者中开展的随机、开放试验。受试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入EBR+GZR组治疗12周或EBR+GZR+RBV组治疗12周。
    ·C-EDGE TE为一项在基因1、4或6型感染、伴或不伴肝硬化、有或无HCV/HIV-1合并感染、既往peg-IFN+RBV治疗失败的受试者中开展的随机、开放试验。将受试者按1:1: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下列治疗组中:本品治疗12周,本品+RBV治疗12周,本品治疗16周或本品+RBV治疗16周。
    ·C-SALVAGE为一项在基因1型的感染、伴或不伴肝硬化、既往波普瑞韦、西美瑞韦或特拉匹韦与peg-IFN+RBV联合治疗失败的受试者中开展的开放试验。受试者接受EBR+GZR+RBV治疗12周。
    ·C-SWIFT是一项在基因1或3型感染的初治受试者中开展的本品+索磷布韦开放试验。将非肝硬化3型受试者随机(1:1)分入8周或12周治疗组,肝硬化3型感染受试者接受12周治疗。将非肝硬化GT1型受试者随机(1:1)分入4周或6周治疗组,肝硬化GT1型感染受试者随机(1:1)分入6周或8周治疗组。
    ·C-CORAL为一项以亚洲地区人群为主,在基因1、4或6型感染,伴或不伴肝硬化的初治受试者中开展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将受试者按3: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本品治疗12周(即刻治疗组),或安慰剂治疗12周后接受本品开放治疗12周(延迟治疗组)。
所有试验中的主要终点均为持续的病毒学应答(SVR),定义为停止治疗后12周,HCV RNA低于定量下限(LLOQ)。在临床试验期间使用COBAS AmpliPrep/COBAS Taqman HCV test(2.0版)测量血清HCV RNA值,LLOQ为15HCV RNA IU/mL,C-WORTHY和C-SCAPE中的检测LLOQ为25 HCV RNA IU/mL。
2、在基因1或4型的慢性丙型肝炎感染初治受试者中开展的临床试验
在C-EDGETN、C-EDGE COINFECTION、C-SURFER、C-WORTHY和C-SCAPE中接受本品治疗12周的基因1、4或6型慢性丙型肝炎的初治受试者,其中位年龄为53岁(范围20-82岁);67%的受试者为男性;67%为白人;21%为黑人或非裔美国人;8%为西班牙或拉丁裔;平均体质指数为26kg/m2;66%的基线HCV RNA水平高于800,000IU/mL;18%存在肝硬化;68%存在IL28B非C/C等位基因(CT或TT);33%为HCV/HIV-1合并感染;91%为基因1型,7%为基因4型,2%为基因6型感染者。
表6列出了C-EDGE TN、CEDGE COINFECTION、C-SURFER、C-WORTHY和C-SCAPE试验以及上述试验汇总数据中初治受试者接受本品治疗的转归。在试验C-EOGE TN和C-SURFER中,列出了即刻治疗组和密集PK研究组中接受本品治疗受试者的治疗转归。在试验C-WORTHY和C-SCAPE中,添加RBV并未改善治疗转归。因此,表6中仅列出了不含RBV的12周治疗组。
表6:无肝硬化、基因1或4型的慢性丙型肝炎感染的初治受试者12周治疗后的转归
试验 C-EDGE TN C-EDGE合并感染
(HCV/HIV-1合并感染)
C-SURFER(CKD4-5期,包括透析) C-WORTHY C-SCAPE 所有研究
方案 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12周,N=306 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12周,N=217 EBR+GZR治疗12周,N=101 EBR+GZR治疗12周,N=103 EBR+GZR治疗12周,N=10 N=737
总体SVR 95%(291/306) 95%(206/217) 95%(96/101) 94%(97/103) 90%(9/10) 95%(699/737)
未达到SVR的受试者转归
抗病毒治疗中失败*
复发
其他
<1%(1/306)
3%(10/306)
1%(4/306)
0%(0/217)
3%(7/217)
2%(4/217)
0%(0/101)
0%(0/101)
5%(5/101)
2%(2/103)
2%(2/103)
2%(2/103)
0%(0/101)
0%(0/101)
10%(1/10)
<1%(3/737)
3%(19/737)
2%(16/737)
按基因型列示的SVR
GT 1a
GT 1b
GT4
92%(144/157)
98%(129/131)
100%(18/18)
94%(136/144)
96%(43/45)
96%(27/28)
98%(52/53)
92%(44/48)
93%(67/72)
97%(30/31)
90%(9/10) 94%(399/426)
96%(246/255)
96%(54/56)
肝硬化状态列示的SVR
肝硬化
肝硬化
94%(223/236)
97%(68/70)
94%(171/182)
100%(35/35)
95%(92/97)
100%(4/4)
93%(69/74)
97%(28/29)
90%(9/10) 94%(564/599)
98%(135/138)
按HIV感染状态列示的SVR
HCV单一感染
HCV/HIV-1合并感染
95%(291/306)
----
----
95%(206/217)
95%(96/101)
----
97%(71/73)
87%(26/30)
90%(9/10)
----
95%(467/490)
94%(232/247)
*包括出现病毒学突破的受试者。
其他包括由于不良事件、失访或受试者退出而终止研究的受试者。
包括亚型为1a或1b者外的其他GT1型患者。
§包括C-SCAPE中1例肝硬化状态“未知”的受试者
未出现因血浆HIV-1 RNA没有得到抑制而改变其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案的HIV-1感染受试者。初治受试者中,伴或不伴代偿性肝硬化和存在或不存在HCV/HIV-1合并感染的受试者治疗转归相仿。伴或不伴晚期慢性肾脏疾病的受试者(包括血液透析受试者)治疗转归一致。
3、在无肝硬化、基因1b型慢性丙型肝炎感染初治受试者中开展的8周治疗临床试脸
在C-WORTHY试验中,无肝硬化的基因1b型CHC初治受试者接受EBR+GZR+RBV或EBR+GZR治疗8周。接受EBR+GZR但不接受RBV的受试者中,受试者中位年龄为56岁(范围28~71岁);42%的受试者为男性;81%为白人;19%为黑人或非裔美国人;3%为西班牙裔或拉丁裔;平均体质指数为28kg/m2;87%基线HCV RNA水平超过800,000IU/mL;90%存在IL28B非C/C等位基因(CT或TT)。肝脏活检或无创检查确认,所有受试者均不存在肝硬化,94%(29/31)METAVIR评分为F0~F2,另外2例受试者METAVIR评分为F3。
总体上,基因1b型无肝硬化的初治受试者接受EBR+GZR治疗8周后,94%(29/31)的受试者达到了SVR。31例受试者中有2例因复发未达到SVR。METAVIR评分为F0~F2的受试者中97%(28/29)达到SVR,METAVIR评分为F3的受试者中50%(1/2)达到SVR。添加RBV并未改善EBR+GZR的治疗转归。
4、在基因1或4型的慢性丙型肝炎感染的经治受试者中开展的临床试验
C-EDGE TE试验-既往Peg-IFN加RBV治疗失败的经治受试者
在C-EDGE TE试验中,既往peg-IFN和RBV治疗失败的基因1、4或6型慢性丙型肝炎感染的经治受试者中位年龄为56岁(范围:19~77岁);65%的受试者为男性;68%为白人;17%为黑人或非裔美国人;9%为西班牙裔或拉丁裔;平均体质指数为27kg/m2;75%基线HCV RNA水平超过800,000IU/mL;35%存在肝硬化;79%为IL28B非C/C等位基因(CT或TT);5%为HCV/HIV-1合并感染;90%为基因1型,9%为基因4型,1%为基因6型感染。
接受本品联合或不联合RBV治疗12或16周的受试者治疗转归参见表7。
表7:C-EDGE TE试验:既往Peg-IFN治疗失败、伴或不伴肝硬化、基因1或4型的慢性丙型肝炎经治受试者治疗12或16周后转归
方案 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12周,N=105 艾尔巴韦格拉瑞韦+RBV治疗12周,N=104 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16周,N=101 艾尔巴韦格拉瑞韦+RBV治疗16周,N=101
总体SVR 92%(97/105) 94%(98/104) 93%(94/101) 97%(101/104)
未达到SVR的受试者转归
抗病毒治疗中失败*
复发
其他
0%(0/105)
6%(6/105)
2%(2/105)
0%(0/104)
6%(6/104)
0%(0/104)
2%(2/101)
4%(4/101)
1%(1/101)
0%(0/104)
0%(0/104)
3%(3/104)
按基因型列示的SVR
GT 1a
GT 1b
GT4
90%(55/61)
100%(35/35)
78%(7/9)
93%(56/60)
97%(28/29)
93%(14/15)
94%(45/48)
96%(46/48)
60%(3/5)
95%(55/58)
100%(38/38)
100%(8/8)
肝硬化状态列示的SVR
肝硬化
肝硬化
94%(64/68)
89%(33/37)
97%(67/69)
89%(31/35)
92%(60/65)
94%(34/36)
96%(65/68)
100%(36/36)
按既往HCV治疗应答的SVR
抗病毒治疗中失败
复发者
89%(62/70)
100%(35/35)
91%(60/66)
100%(38/38)
92%(60/65)
94%(34/36)
95%(63/66)
100%(38/38)
按HIV感染状态列示的SVR
HCV单一感染
HCV/HIV-1合并感染
92%(91/99)
100%(6/6)
94%(93/99)
100%(5/5)
94%(89/95)
83%(5/6)
97%(97/100)
100%(4/4)
*包括出现病毒学突破或反跳的受试者。
其他包括由于不良事件、失访或受试者退出而终止研究的受试者。
包括亚型为1a或1b者外的其他GT1型患者。
包括无应答者和部分应答者。
总体上,接受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12周和艾尔巴韦格拉瑞韦+RBV治疗16周的受试者中分别有92%和97%达到了SVR。接受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12周的既往复发者(所有基因型及是否有肝硬化者均含)100%实现了SVR。接受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12周的基因1b型的受试者100%达到了SVR(不论其是否存在肝硬化或对既往HCV治疗的应答情况如何)。
基因1a或4型的无应答或部分应答者中,接受艾尔巴韦格拉瑞韦+RBV给药16周的应答率最高。接受艾尔巴韦格拉瑞韦+RBV治疗16周的受试者中,伴或不伴肝硬化的受试者临床转归一致,无受试者出现抗病毒治疗失败。在基因1a或4型、无应答或部分应答者中,接受艾尔巴韦格拉瑞韦+RBV治疗16周的受试者中93%达到SVR,仅接受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16周的受试者中90%达到SVR,接受艾尔巴韦格拉瑞韦+RBV治疗12周的受试者中90%达到SVR,仅接受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12周的受试者中84%达到SVR。
既往peg-IFN+RBV治疗失败的HCV/HIV-1合并感染受试者中未见HIV-1抗病毒治疗失败。经治受试者中,伴或不伴代偿性肝硬化和存在或不存在HCV/HIV-1合并感染的受试者治疗转归相似。
C-SALVAGE试验-既往peg-IFN+RBV+HCV蛋白酶抑制剂治疗失败的经治受试者(波普瑞韦、西美瑞韦或特拉匹韦)
在C-SALVAGE试验中,既往接受peg-IFN+RBV和一种HCV蛋白酶抑制剂治疗失败的基因1型、伴或不伴肝硬化、接受EBR+GZR+RBV治疗12周的受试者中,其中位年龄为55岁(范围23~75岁);58%的受试者为男性;97%为白人;3%为黑人或非裔美国人;15%为西班牙裔或拉丁裔;平均体质指数为28kg/m2;63%基线HCV RNA水平超过800,000IU/mL;43%存在肝硬化;97%存在IL28B非C/C等位基因(CT或TT);46%在基线时存在NS3耐药相关突变。
总体上,接受EBR+GZR+RBV治疗12周的受试者中96%(76/79)达到了SVR。4%(3/79)的受试者因复发未达到SVR。在基因1a和1b型受试者中,对既往HCV治疗应答不同的受试者,以及伴或不伴肝硬化的受试者中,治疗转归一致。基线时是否存在NS3耐药相关突变的受试者治疗转归一致(参见【药理毒理】)。
因基线NS3耐药相关突变对治疗转归无影响,以及根据C-SALVAGE和C-EDGE TE试验中经治受试者的疗效分析,对既往peg-IFN+RBV加波普瑞韦、西美瑞韦或特拉匹韦治疗失败的经治患者的推荐治疗方案如下:对基因1型的复发者,给予本品治疗12周;基因1b型、既往抗病毒治疗中失败的受试者,给予本品治疗12周;基因1a型、既往抗病毒治疗中失败的受试者,给予本品十RBV治疗16周(参见【用法用量】)。
5、在晚期慢性肾病甚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感染经治受试者中开展的临床试验
在C-SURFER试验中,基因1型感染、伴或不伴肝硬化、伴晚期慢性肾病4期(eGFR15~29mL/min/1.73m2)或5期(eGFR<15mL/min/1.73m2)(包括血液透析受试者)的初治或既往IFN或peg-IFNRBV治疗失败的受试者,其中位年龄为58岁(范围31~76岁);75%的受试者为男性;50%为白人;45%为黑人或非裔美国人;11%为西班牙裔或拉丁裔;57%基线HCV RNA水平超过800,000IU/mL;75%接受透析;6%存在肝硬化;72%存在IL28B非C/C等位基因(CT或TT)。
在即刻治疗组和密集PK研究组中接受本品治疗12周的受试者治疗转归参见表8。
表8:C-SURFER试验:初治或既往IFN或peg-IFN±RBV治疗失败、伴或不伴肝硬化、基因1型的慢性丙型肝炎感染的晚期慢性肾病受试者的治疗转归
方案 EBR+GZR
12周
N=122*
总体SVR 94%(115/122)
未达到SVR的受试者转归
抗病毒治疗失败
复发
其他
0%(0/122)
<1%(1/122)
5%(6/122)
按基因型列示的SVR
GT 1a
GT 1b§
97%(61/63)
92%(54/59)
肝硬化状态列示的SVR
肝硬化
肝硬化
95%(109/115)
86%(6/7)
按既往HCV治疗应答的SVR
初治
经治
95%(96/101)
90%(19/21)
按透析状态的SVR

97%(29/30)
93%(19/21)
按慢性肾脏疾病分期的SVR
4期
5期
100%(22/22)
93%(93/100)
*包括强化PK组的受试者
在预先规定的主要分析人群中,99%(115/116)的受试者达到了SVR,这排除了未接受至少一剂研究药物的受试者和因与治疗应答无关的死亡或提前退出导致数据缺失的受试者。
其他包括由于不良事件、失访或受试者退出而终止研究的受试者。
§包括亚型为1a或1b者外的其他GT1型患者。
6、在甚因3型的慢性丙型肝炎感染的初治受试者中开展的临床试验
在C-SWIFT研究中,接受艾尔巴韦格拉瑞韦+索磷布韦治疗8周或12周、基因3型、伴或不伴肝硬化的初治受试者,其中位年龄为52岁(范围26~69岁);71%的受试者为男性;100%为白人;49%为西班牙裔或拉丁裔;平均体质指数为29kg/m2;51%基线HCV RNA水平超过800.000IU/mL;29%存在肝硬化;63%存在IL28B非C/C等位基因(CT或TT)。治疗转归参见表9。
表9:C-SWIFT研究:无肝硬化、基因3型的慢性丙型肝炎感染的初治受试者的治疗转归
方案 艾尔巴韦格拉瑞韦+索磷布韦
8周
N=15
艾尔巴韦格拉瑞韦+索磷布韦
12周
N=26
总体SVR 93%(14/15) 93%(14/15)
未达到SVR的受试者转归
抗病毒治疗中失败
复发
其他*
0%(0/15)
7%(1/15)
0%(0/15)
0%(0/26)
4%(1/26)
4%(1/26)
肝硬化状态列示的SVR
肝硬化
肝硬化
93%(14/15) 100%(14/14)
83%(10/12)
*其他包括由于不良事件、失访或受试者退出而终止研究的受试者。
总体上,接受艾尔巴韦格拉瑞韦索磷布韦治疗12周,基因3型、伴或不伴肝硬化的初治受试者中,92%(24/26)的受试者达到了SVR,接受艾尔巴韦格拉瑞韦索磷布韦治疗8周、无肝硬化的初治受试者中,93%(14/15)达到了SVR。根据整体结果(包括肝硬化患者中的SVR),建议基因3型、伴或不伴肝硬化的初治受试者接受艾尔巴韦格拉瑞韦联合索磷布韦治疗12周的方案。
7、在中国慢性丙型肝炎感染初治受试者中开展的临床试验
在包含115例中国慢性丙型肝炎受试者的一项国际多中心试验C-CORAL中,基因1、4、6型、初治、伴或不伴肝硬化的受试者接受本品治疗12周。总体人群中位年龄49.0岁(范围19~77岁);44%为男性;72%为亚洲人,28%为白人;平均体质指数为25kg/m2;69%基线HCV RNA水平超过800.000IU/mL;18%存在肝硬化;24%存在IL28B非C/c等位基因(CT或TT);80%为基因1b型,7%为基因1a型,1%为其他基因1型亚型,<1%为基因4型,11%为基因6型感染者。本试验入选的115例中国受试者的中位年龄为46岁(范围20~77岁);48%为男性;平均体质指数为24kg/m2;72%基线HCV RNA水平超过800,000IU/mL;17%存在肝硬化;92%为基因1b型,4%为基因1型其他亚型,4%为基因6型感染者。该研究中中国基因1型亚组的治疗转归参见表10。
表10:C-CORAL研究中国基因Ⅰ型亚组:初治、伴或不伴肝硬化、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感染受试者的治疗转归
方案 EBR+GZR
12周
N=111*
总体SVR 98%(109/111)
未达到SVR的受试者转归
抗病毒治疗中失败
复发
其他
0%(0/111)
<2%(2/111)
0%(0/111)
按基因型列示的SVR
GT 1b
其他GT 1
98%(104/106)
100%(5/5)
肝硬化状态列示的SVR
肝硬化
肝硬化
99%(90/91)
95%(19/20)
*仅包括中国GT1型受试者
其他包括由于不良事件、失访或受试者退出而终止研究的受试者。
总体上,基因1型、伴或不伴肝硬化的中国初治受试者接受本品治疗12周,98%(109/111)的受试者达到了SVR。<2%(2/111)例因复发未达到SVR。无论是否伴有肝硬化,治疗转归基本一致。

【药理毒理】

药理作用
艾尔巴韦格拉瑞韦片是艾尔巴韦和格拉瑞韦组成的复方制剂,联合了两种作用机制完全不同且无交叉耐药的直接抗病毒药物,靶向作用于HCV病毒生命周期的多个步骤。
艾尔巴韦是一种HCV非结构蛋白NS5A抑制剂,NS5A是病毒RNA复制和病毒装配的重要成分。格拉瑞韦是一种HCV NS3/4A蛋白酶抑制剂,HCV NS3/4A蛋白酶对HCV编码的多蛋白的蛋白酶切(水解成NS3、NS4A、NS4B、NS5A和NS5B蛋白的成熟形式)和病毒复制是必需的。格拉瑞韦可抑制重组基因1a、1b、2、3、4、5和6型NS3/4A蛋白酶的蛋白水解活性,IC50范围为4~690pM。
抗病毒活性
在HCV复制子试验中,艾尔巴韦对基因1a、1b、2a、3a、4、5型的全长复制子和基因6型的嵌合复制子的EC50值分别为0.004nM、0.003nM、0.003nM、0.14nM、0.0003nM、0.001nM和0.009nM。艾尔巴韦对从临床分离株中获得的编码NS5A序列的嵌合复制子的中位EC50值为0.005nM(基因1a型,范围0.003~0.009nM;N=5)、0.009nM(基因1b型,范围0.005~0.010nM;N=4)、1.85nM(基因2型,范围0.003~20nM;N=6),0.02nM(基因3a型,范围0.01~0.33nM;N=9),0.0007nM(基因4型,范围0.0002~34nM;N=14),0.0007nM(基因5型,范围0.0004~43nM;N=11)和0.016nM(基因6型,范围0.002~2.7nM;N=11)。
在HCV复制子试验中,格拉瑞韦对基因1a、1b、2、3、4和5型的全长复制子和基因6型的嵌合复制子的EC50值分别为0.4nM、0.5nM、2.3nM、35nM、0.3nM、1.5nM和0.9nM。
格拉瑞韦对从临床分离株中获得的编码NS3/4A序列的嵌合复制子的中位EC50值为0.8nM(基因1a型,范围0.4~5.1nM;N=10)、0.3nM(基因1b型,范围0.2~5.9nM;N=9)、2.9nM(基因2型,范围2.3~3.7nM;N=3),5.85nM(基因3型,范围2.1~7.6nM;N=6),0.2nM(基因4型,范围0.11~0.33nM;N=5),1.5nM(基因5型,范围0.4~6.6nM;N=5)和0.2nM(基因6型,范围0,1~0.9nM;N=9)。
对艾尔巴韦联合格拉瑞韦、利巴韦林索磷布韦给药的评价显示,其在降低复制子细胞中HCV RNA水平方面无拮抗作用。对格拉瑞韦联合利巴韦林索磷布韦给药的评价显示,其在降低复制子细胞中HCV RNA水平方面无拮抗作用。
耐药性
在细胞培养物中
在细胞培养物中筛选了对艾尔巴韦和格拉瑞韦敏感性较低的基因1a、1b、3和4型的HCV复制子。
针对艾尔巴韦,在HCV基因1a的复制子中,单个NS5A突变Q30D/E/H/R、L31M/V和Y93C/H/N将艾尔巴韦的抗病毒活性降低了6~2000倍。在基因1b型的复制子中,单个NS5A突变L31F和Y93H将艾尔巴韦的抗病毒活性降低了17倍。在基因3型的复制子中,单个NS5A突变Y93H将艾尔巴韦的抗病毒活性降低了485倍。在基因4型的复制子中,单个NS5A突变L30S、M31V和Y93H将艾尔巴韦的抗病毒活性降低了3~23倍。总之,HCV基因1a、1b或4型的复制子中,艾尔巴韦联合的耐药相关突变可进一步降低艾尔巴韦的抗病毒活性。
针对格拉瑞韦,在HCV基因1a的复制子中,单个NS3突变D168A/E/G/S/V将格拉瑞韦的抗病毒活性降低了2~81倍。在基因1b型的复制子中,单个NS3突变F43S、A156S/T/V和D168A/G/V将格拉瑞韦的抗病毒活性降低了2~375倍。在基因3型的复制子中,单个NS3突变N77S、V1631、Q168R和Q178R将格拉瑞韦的抗病毒活性降低了3~7倍。在基因4型的复制子中,单个NS3突变D168A/V将格拉瑞韦的抗病毒活性降低了110~320倍。总之,HCV基因1a、1b或4型的复制子中,格拉瑞韦联合的耐药相关突变可进一步降低格拉瑞韦的抗病毒活性。
体外交叉耐药
艾尔巴韦在体外对基因1a型NS5A突变(M28V和Q30L)、基因1b型突变(L28M/V、R30Q、L31V、Y93C)和基因4型突变(M31V,对其他NS5A抑制剂耐药)的病毒具有活性。总之,对NS5A抑制剂耐药的其他NS5A突变也可能使病毒对艾尔巴韦耐药。对艾尔巴韦耐药的NS5A突变也可能降低其他NS5A抑制剂的抗病毒活性。艾尔巴韦对NS3/4A蛋白酶抑制剂耐药的突变具有充分的活性。
格拉瑞韦在体外对下列基因1a型的NS3突变(对其他NS3/4A蛋白酶抑制剂耐药)病毒具有活性:V36A/L/M,Q41R,F43L,T54A/S,V55A/I,Y56F,Q80K/R,V107I,S122A/G/R/T,I132V,R155K,A156S,D168N/S,I170T/V。格拉瑞韦在体外对下列基因1b型的NS3突变(对其他NS3/4A蛋白酶抑制剂耐药)病毒具有活性:V36A/I/L/M,Q41L/R,F43S,T54A/C/G/S,V55A/I,Y56F,Q80L/R,V107I,S122A/G/R,R155E/K/N/Q/S,A156G/S,D168E/N/S,V170A/I/T。一些A156和D168的NS3突变可使格拉瑞韦和其他NS3/4A蛋白酶抑制剂的抗病毒活性降低。格拉瑞韦对NS5A抑制剂筛选的耐药相关突变具有充分的活性。
NS5B抑制剂耐药相关突变可能对艾尔巴韦或格拉瑞韦敏感。
毒理研究
遗传毒性
艾尔巴韦或格拉瑞韦Ames试验、中国仓鼠卵巢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大鼠微核试验结果均为阴性。
生殖毒性
艾尔巴韦和格拉瑞韦给药剂量分别达1000mg/kg/日和400mg/kg/日,对雌雄大鼠的交配、生育力、早期胚胎发育未见影响。最高剂量下,艾尔巴韦对妊娠大鼠1000mg/kg/日)和兔(1000mg/kg/日)未见致畸作用。在大鼠围产期毒性试验中,艾尔巴韦给药剂量达1000mg/kg/日,未见明显母体毒性(仅见母体短暂的体重增长减慢和食量减少)和子代发育毒性。最高剂量下,格拉瑞韦对妊娠大鼠(经口给药剂量达400mg/kg/日)和兔(静脉注射剂量达100mg/kg/日)未见致畸作用。在大鼠围产期毒性试验中,格拉瑞韦给药剂量达400mg/Kg/日未见母体毒性和子代发育毒性。
艾尔巴韦和格拉瑞韦均可通过乳汁分泌。分泌至大鼠乳汁中的艾尔巴韦浓度为母体血浆浓度的4倍。大鼠乳汁中的格拉瑞韦浓度为母体血浆浓度的<1倍。
艾尔巴韦和格拉瑞韦均可通过胎盘屏障。

【药代动力学】

一般介绍
在未感染和感染HCV的成人受试者中评价了艾尔巴韦和格拉瑞韦的药代动力学特性。艾尔巴韦在健康受试者和HCV感染受试者中的药代动力学相似,且在5mg~100mg每日一次范围内暴露与剂量成比例。口服格拉瑞韦在HCV感染受试者中的暴露量约为健康受试者的2倍。在HCV感染受试者中,10mg~800mg每日一次剂量范围内,格拉瑞韦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升高超过剂量比例。与本品单独给药相比,利巴韦林索磷布韦与本品联合给药对艾尔巴韦和格拉瑞韦的血浆AUC和Cmax未产生具有临床意义的影响。在非肝硬化、HCV感染受试者中的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表明,艾尔巴韦的剂量为50mg,稳态AUC0~24和Cmax的几何均值分别为2180nM.hr和137nM,格拉瑞韦剂量为100mg,稳态AUC0~24和Cmax的几何均值分别为1860nM·hr和220nM。对HCV感染的受试者每日一次给予本品后,艾尔巴韦和格拉瑞韦均在约6天内达到稳态。
吸收
给HCV感染的受试者服用本品后,艾尔巴韦的血浆浓度中位达峰时间Tmax为3小时(范围3小时~6小时);格拉瑞韦血浆浓度中位达峰时间Tmax为2小时(范围30分钟至3小时)。艾尔巴韦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估计为32%,格拉瑞韦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估计为10%~40%。
食物的作用
相对于空腹状态,对健康受试者随高脂餐(900kcal,500kcal来自脂肪)单次给予本品后,艾尔巴韦的AUC0~24和Cmax分别下降约11%和15%,格拉瑞韦的AUC0~24和Cmax分别增加约1.5倍和2.8倍。艾尔巴韦和格拉瑞韦暴露量方面的差异无临床意义;因此,服用本品无需考虑进餐情况。
分布
艾尔巴韦和格拉瑞韦可大量(分别>99.9%和98.8%)与血浆蛋白结合。艾尔巴韦和格拉瑞韦可与人体血清白蛋白和α1一酸性糖蛋白结合。存在肾功能损害或肝功能损害患者的血浆蛋白结合率未发生有意义的改变。
在临床前分布研究中,艾尔巴韦分布至包括肝脏在内的多数组织中;但因OATP1B肝脏摄取转运体的主动转运作用,格拉瑞韦主要分布在肝脏中。
代谢
艾尔巴韦和格拉瑞韦部分通过化代谢(主要为CYP3A)消除。在人体血浆中未检测到艾尔巴韦或格拉瑞韦的循环代谢产物。
消除
HCV感染的受试者中,50mg剂量的艾尔巴韦表观终末消除半衰期(几何均值变异系数%)的几何均值约为24(24%)小时,100mg剂量的格拉瑞韦表观终末消除半衰期约为31(34%)小时。
排泄
艾尔巴韦和格拉瑞韦的主要排泄途径为粪便,几乎所有(>90%)的放射剂量可在粪便中回收,<1%在尿液中回收。
特殊人群
肾功能损害
在非HCV感染伴重度肾功能损害(eGFR<30mL/min/1.73m2)的受试者(含血液透析者)中,以及HCV感染伴重度肾功能损害(含血液透析者)者中,评价了艾尔巴韦和格拉瑞韦的药代动力学。
与非HCV感染且肾功能正常(eGFR>80mL/min/1.73m2)的受试者相比,艾尔巴韦和格拉瑞韦的AUC值在非HCV感染伴重度肾功能损害且不进行透析的受试者中分别升高了86%和65%。与肾功能正常的受试者相比,艾尔巴韦和格拉瑞韦的AUC值在非HCV感染并依赖透析的重度肾功能损害受试者中未改变。艾尔巴韦和格拉瑞韦与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血液透析无法清除艾尔巴韦和格拉瑞韦。艾尔巴韦在透析液样本中的浓度无法定量。4小时透析阶段内,从透析液中回收到的格拉瑞韦少于0.5%。腹膜透析预期不会清除艾尔巴韦和格拉瑞韦。
在群体药代动力学分析中,与不存在重度肾功能损害的受试者相比,艾尔巴韦的AUC在透析受试者中高25%,在重度肾功能损害的非透析受试者中高46%。在HCV感染受试者的群体药代动力学分析中,与不存在重度肾功能损害的受试者相比,格拉瑞韦的AUC在透析受试者中高10%,在重度肾功能损害的非透析受试者中高40%。
总体上,存在HCV感染的肾功能损害受试者进行透析或不进行透析的情况下,艾尔巴韦和格拉瑞韦的暴露量变化无临床意义。因此,HCV感染的任何程度肾功能损害受试者(不论是否进行透析)无需调整本品剂量(参见【用法用量】)。
肝功能损害
在非HCV感染的轻度肝功能损害(Child-Pugh A类,评分5-6)、中度肝功能损害(Child-Pugh B类,评分7-9)和重度肝功能损害(Child-Pugh C类,评分10-15)受试者中评价了艾尔巴韦和格拉瑞韦的药代动力学。此外,也在HCV感染的轻度肝功能损害(Child-Pugh A)或中度肝功能损害(Child-Pugh B)受试者中评价了艾尔巴韦和格拉瑞韦的药代动力学。
与对应的健康受试者相比,在非HCV感染的轻度肝功能损害(Child-Pugh A)受试者中,艾尔巴韦的AUC0-inf降低了40%,格拉瑞韦的稳态AUC0-24升高了70%。对Ⅱ期和Ⅲ期研究中的HCV感染受试者进行的群体PK分析表明,HCV感染合并代偿性肝硬化(均为Child-Pugh A)受试者的艾尔巴韦稳态AUC与HCV感染的非肝硬化受试者相似,与HCV感染的非肝硬化受试者相比,格拉瑞韦稳态AUC0-24在HCV感染合并代偿性肝硬化的受试者中增加了约65%。这些数据表明,在HCV感染伴轻度肝功能损害(Child-PughA,包括存在代偿性肝硬化者)的受试者中无需调整本品剂量(参见【用法用量】)。
与对应的健康受试者相比,在非HCV感染的中度肝功能损害(Child-pughB)受试者中,艾尔巴韦的AUC降低了28%。HCV感染的中度肝功能损害受试者的艾尔巴韦稳态AUC与不存肝功能损害的受试者相似。与健康受试者相比,格拉瑞韦稳态AUC0-24在非HCV感染的中度肝功能损害受试者中升高了5倍。由于缺少本品用于HCV感染的中度肝功能损害(Child-PughB)受试者人群的临床安全性和疗效经验,且预期格拉瑞韦暴露量会增加,因此本品禁用于此类患者(参见【禁忌】和【用法用量】)。
与对应的健康受试者相比,在非HCV感染的重度肝功能损害(Child-pughC)受试者中,艾尔巴韦的AUC0-inf降低了12%。与对应的健康受试者相比,格拉瑞韦稳态AUC0-24在非HCV感染的重度肝功能损害受试者中升高了12倍。由于预期HCV感染的重度肝功能损害(Child-PughC)受试者中格拉瑞韦暴露量会明显升高,本品禁用于此类患者(参见【禁忌】和【用法用量】)。
儿童
尚未在低于18岁的儿科患者中确立本品的药代动力学。
老年人
在群体药代动力学分析中,估计在≥65岁受试者中艾尔巴韦和格拉瑞韦的AUC比低于65岁的受试者分别高16%和45%。无需根据年龄进行剂量调整(参见【老年用药】)。
人种
在群体药代动力学分析中,估计亚洲人中艾尔巴韦和格拉瑞韦的AUC比白人分别高15%和50%。在白人和黑人/非裔美国人中,艾尔巴韦和格拉瑞韦的群体药代动力学暴露量估值相似。无需根据人种/种族调整本品剂量。
性别
在群体药代动力学分析中,估计女性中艾尔巴韦和格拉瑞韦的AUC比男性分别高50%和30%。无需根据性别调整本品剂量。
体重/BMI
在群体药代动力学分析中,体重对艾尔巴韦的药代动力学无影响。估计在53kg受试者中,格拉瑞韦的AUC比77kg的受试者高15%。该变化对格拉瑞韦无临床意义。因此,无需根据体重或BMI调整本品剂量。

【贮藏】

30℃以下保存。

【包装】

铝/铝泡罩;每盒28片。

【有效期】

36个月。

【执行标准】

进口注册标准:JX20170116

【进口药品注册证号】

H20180017

【生产企业】

公司名称:Merck Sharp & Dohme B.V.
地    址:Waarderweg 39,2031 BN Haarlem,The Netherlands
生产厂名称:MSD International GmbH
地    址:Ballydine,Kilsheelan,Clonmel,CO.Tipperary,Ireland
包装厂名称:Schering-Plough Labo N.V.
地    址:Industriepark 30 Heist-op-den-Berg Belgium
国内联系方式:
电    话:021-22118888
传    真:021-22118899
  • 说明书修订日期

  • 警告

  • 药品名称

  • 成份

  • 性状

  • 适应症

  • 规格

  • 用法用量

  • 不良反应

  • 禁忌

  • 注意事项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 儿童用药

  • 老年用药

  • 药物相互作用

  • 药物过量

  • 临床试验

  • 药理毒理

  • 药代动力学

  • 贮藏

  • 包装

  • 有效期

  • 执行标准

  • 进口药品注册证号

  • 生产企业

查看更多药品说明书,请前往“合理用药”平台

国内上市情况

  • 上市企业数 1
  • 国产上市企业数 0
  • 进口上市企业数 1
批准文号 药品名称 规格 剂型 生产单位 上市许可持有人 药品类型 国产或进口 批准日期
H20180017
艾尔巴韦格拉瑞韦片
每片含艾尔巴韦50mg和格拉瑞韦100mg
片剂
化学药品
进口
2019-11-04
国药准字HJ20180017
艾尔巴韦格拉瑞韦片
每片含艾尔巴韦50mg和格拉瑞韦100mg
片剂
化学药品
进口
2022-11-16

查看更多国内药品批文及详细数据,请前往“摩熵医药企业版”平台

同成分全球上市情况

药品名称 公司名称 申请号/批准号 规格 剂型/给药途径 上市国家/地区 市场状态 日期
艾尔巴韦格拉瑞韦片
Merck Sharp & Dohme BV
H20180017
50mg/100mg
片剂
中国
已过期
2019-11-04
艾尔巴韦格拉瑞韦片
Merck Sharp & Dohme BV
国药准字HJ20180017
50mg/100mg
片剂
中国
在使用
2022-11-16

查看药品全球上市情况及详细数据,请前往“摩熵医药企业版”平台

药品中标情况

药品规格: 21
中标企业: 1
中标省份: 9
最低中标价71.8
规格:50mg/100mg
时间:2022-12-30
省份:四川
企业名称:Merck Sharp & Dohme B.V.
最高中标价0
规格:50mg/100mg
时间:2019-12-16
省份:山东
企业名称:Merck Sharp & Dohme B.V.
药品名称 剂型 规格 转化系数 最小制剂单位价格(元) 价格(元) 生产企业 投标企业 省份 公布时间 网页链接
艾尔巴韦格拉瑞韦片
片剂
50mg/100mg
28
71.8
2010.4
Merck Sharp & Dohme B.V.
西藏
2022-08-05
查看
艾尔巴韦格拉瑞韦片
片剂
50mg/100mg
28
71.8
2010.4
Merck Sharp & Dohme B.V.
四川
2022-12-30
查看
艾尔巴韦格拉瑞韦片
片剂
50mg/100mg
28
71.8
2010.4
Merck Sharp & Dohme B.V.
西藏
2023-02-22
查看
艾尔巴韦格拉瑞韦片
片剂
50mg/100mg
28
78.33
2193.24
Merck Sharp & Dohme B.V.
上海默沙东医药贸易有限公司
黑龙江
2022-02-21
艾尔巴韦格拉瑞韦片
片剂
50mg/100mg
28
712.86
19960
Merck Sharp & Dohme B.V.
山东
2019-12-16

查看更多药品招投标情况及详细数据,请前往“摩熵医药企业版”平台

国家集中采购情况

中选企业

0

最高中选单价

0

最高降幅

中选批次

0

最低中选单价

0

最低降幅

药品名称 中选企业 剂型 规格包装 采购周期 中选价格(元) 国家集采批次 公布日期

查看更多药品国家集中采购情况及详细数据,请前往“摩熵医药企业版”平台

一致性评价

  • 通过厂家数 0
  • 通过批文数 0
  • 参比备案数 0
  • BE试验数 0
企业 品种 规格 剂型 过评情况 过评时间 注册分类

查看更多过评企业情况及详细数据,请前往“摩熵医药企业版”平台

同成分全球研发现状

药物名称 研发代码 首家研发企业 参与研发企业 治疗领域 适应症(中) 全球最高研发阶段 中国最高研发阶段 靶点(简化靶点)
艾尔巴韦 + 格拉瑞韦
MK-5172 + MK-8742;MK-5172A
默克
默克
感染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查看 查看
HCV NS3;HCV NS5A

查看更多全球研发现状情况及详细数据,请前往“摩熵医药企业版”平台

国内药品注册申报情况

  • 申办企业数 1
  • 新药申请数 0
  • 仿制药申请数 0
  • 进口申请数 3
  • 补充申请数 6
受理号 药品名称 CDE企业名称 申请类型 注册类型 承办日期 状态开始日期 办理状态 审评结论
JXHS1700035
艾尔巴韦格拉瑞韦片
Merck Sharp & Dohme Australia Pty Ltd
进口
5.1
2017-08-28
2018-05-08
已发件 王宏亮 15810432877
查看
JYHB1901228
艾尔巴韦格拉瑞韦片
Merck Sharp & Dohme B.V.
补充申请
2019-10-23
2019-11-18
已发件 王悦
查看
JYHB2000558
艾尔巴韦格拉瑞韦片
Merck Sharp & Dohme B.V.
补充申请
2020-05-09
2020-05-21
已备案,备案结论:无异议
JYHB2002661
艾尔巴韦格拉瑞韦片
Merck Sharp & Dohme B.V.
补充申请
2020-12-25
2021-01-11
已备案,备案结论:无异议
查看
JYHZ2200160
艾尔巴韦格拉瑞韦片
Merck Sharp & Dohme B.V.
进口再注册
2022-06-22
查看

查看更多药品审评情况及详细数据,请前往“摩熵医药企业版”平台

国内药品临床试验登记

  • 申办企业数 3
  • Ⅰ期临床试验数 1
  • Ⅱ期临床试验数 0
  • Ⅲ期临床试验数 1
  • Ⅳ期临床试验数 0
登记号 试验专业题目 药物名称 适应症 试验状态 试验分期 申办单位 试验机构 首次公示日期
CTR20160033
一项在初治慢性基因1、4、6型HCV感染的受试者中评价 MK-5172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III期临床试验
艾尔巴韦格拉瑞韦片
初治慢性基因1、4、6型HCV感染
已完成
Ⅲ期
Merck Sharp & Dohme Corp.、MSD International GmbH、默沙东研发(中国)有限公司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2016-03-18
CTR20160034
MK-5172A单次给药和多次给药在健康中国受试者中的PK研究
艾尔巴韦格拉瑞韦片
初治慢性基因1、4、6型HCV感染
已完成
Ⅰ期
Merck Sharp & Dohme Corp.、MSD International GmbH、默沙东研发(中国)有限公司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2016-03-09

查看更多中国临床试验情况及详细数据,请前往“摩熵医药企业版”平台

同成分药品